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之《蒹葭》教学设计

诗经之《蒹葭》教学设计

4.还有一种唱更具创造性,就是改编之后再来唱,台湾作家琼瑶就曾把这首《蒹葭》改写成了一首新歌叫《在水一方》,我们一起来听听。
【目标B\10分钟】
1.齐读《蒹葭》。
2.注意“苍苍”“萋萋”“采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等词句的重叠与变化,体会此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写法所表现的音乐之美。
3、正确、流畅地朗读《蒹葭》。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预习检测
1.《诗经》内容分为、、三大类,其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
2.《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属秦国民歌。蒹葭就是,皆生于水边。
3.请正确流畅地朗读《蒹葭》。
【目标A\3分钟】
1.一名学生回答《诗经》六义的内容:《风》、《雅》、《颂》,赋、比、兴。
2.一名同学介绍《蒹葭》的出处,解释“蒹葭”的意思:《蒹葭》出自《国风》中的《秦风》,蒹葭,指的是芦苇。
3.三名学生朗读《蒹葭》,其他同学认真听,订正读错的字音。
第二板块——读出韵味
1.老师听全班同学齐读,进行点评,指出读诗要读出韵味,读出韵味的前提是读通诗的大意。
2.逐段朗读,边读边解释词语,理解大意。
课后反思:
朦胧的雾霭
轻抚着晶莹的露珠
苍茫பைடு நூலகம்芦苇
环抱着悠悠的流水
我轻轻地走在岸边
3.鼓励学生从伊人的视角来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体会。
4.指名学生读自己写的诗句,出示老师以伊人的角度改写的诗句。
【目标B\10分钟】
1.听老师讲“以诗解诗”的方法。
2.读老师改写的诗句。
3.从伊人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体会。
4.老师指名的学生读自己改写的诗句。
5.齐读老师从伊人的视角改写的诗句。
第四板块——音乐之美
1.齐诗《蒹葭》。
2.引导学生注意变色的词,理解这首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音乐之美。
3.指出《诗经》中的诗尤其是《国风》,就是当时的流行歌,人们是边劳动边歌唱的,鼓励同学们唱起来。老师可以先唱。然后同学们自由唱,指名一位同学试唱。
学习古诗,有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以诗解诗,就是将自己读诗的体会,用另一首诗表达出来,可以借用你读到的别的诗,也可以自己写一首诗。
2.出示“以诗解诗”的范例。
只见她呀衣襟飘飘
从我梦中走出来越走越远
立于水的中央
她回眸那一笑啊
让我梦绕魂牵
永远惦念
下面请同学看老师读过《蒹葭》写下的这首小诗:
深秋的清晨是一个梦幻
3.老师指名的同学朗读。
4.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蒹葭、白露、霜)
(2)这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特点?呈现了怎样的意境?(凄清秋景 孤寂落寞
可望而不可即 空灵悠远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
5、聆听《蒹葭》赏析,齐读全诗。
第三板块——以诗解诗
1.讲解“以诗解诗”的方法。
《蒹葭》教学设计
施教时间年级班 教师:
课题:蒹葭
课时数:1
教学
目标
A类
朗读、背诵《蒹葭》,理解大意。
B类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赏析,把握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音乐美。
C类
联系当下的生活,兴发感动,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
预习
作业
1、《诗经》六义指的是什么?
2、诗中的《蒹葭》指的是什么?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3.听老师歌唱后,自由歌唱。
4.老师指名的同学唱诗。
5.聆听歌曲《在水一方》。
第五板块——读出自我
1.提问:诗中的伊人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生命中值得我苦苦追寻的是什么?在追梦的路上,我也会不辞辛苦、百折不回吗?
2.出示王国维关于人生境界的语句,理解追求梦想的过程。
3.老师结合自身经历讲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鼓励同学们执著追求梦想。
蒹葭、白露、霜凄清秋景孤寂落寞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空灵悠远
青年执著追求怅惘迷茫
5.老师播放《蒹葭》赏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目标A、B\10分钟】
1.全班同学齐读
2.和老师一起逐段朗读,说出“伊人”、“溯洄”、“溯游”“宛”“萋萋”“晞”、“湄”“跻”“坻”、“采采”“未已”、“涘”、“沚”的意思,理解诗句的大意。
3.再指名同学朗读,老师点评,然后播放范读录音。然后指出读诗要读出韵味,还要理解诗的意象和意境,想象自己就在那个情境中。
4.师生共同分析诗中意象和意境。
(1)意象就是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情感的艺术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写出了什么特点,呈现了怎样的意境呢?
老师板书:
4.结语:美丽的伊人美丽的梦,正在不远的前方向你招手,无所畏惧的少年啊,就请你抛开迷惘,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你终能圆梦,笑看风云。
【目标C\7分钟】
1.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理解“伊人”的象征意味,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
2.读王国维关于人生境界的语句,体会追求梦想过程的艰辛。
3.树立追求梦想不辞辛苦、百折不回的决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