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模型
3. 原子轨道
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原子 轨道表示。 轨道的类型不同,轨道的形状也不同
用s、p、d、f分别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 同的伸展方向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
所有的S能级原子轨道都是 球 形的, 电子层序数越大原子轨道的半径越大 S能级只有 1 个轨道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
科学家通过研究光谱现象,进一步研究核 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通过实验表明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玻尔利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 型成功的解释了这一实验事实。
了解几个概念
1)运动轨迹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orbit) 上绕核运动时,并不吸收能量,也不辐射能量,电 子处于定态。
例如:当n=1时,有1个原子轨道,记作1s 当n=2时,有4个原子轨道,记作2s、2px、2py、2pz 当n=3时,有9个原子轨道,记作3s、3px、3py、3pz 和5个d轨道。
(2)各电子层包含的原子轨道数及所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原子轨 道类型
原子轨道 类型数目
可容纳的 电子数目
1 2
3 4
贡献?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运动物体 汽车 速率(Km/S) 0.03 炮弹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电子 2 7.8 11 2200
乒乓球直径 410-2 m
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 n10-10 m 速度极快、永不停止 质量小,运动空间极小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征:
无固定运动轨迹
这说明核外电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的运动学和力学 来描述(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它的位置和速度), 科学家采用统计的方法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某一 区域出现机会的多少。
E = E2- E1= h (=c/)
为什么氢光谱是线状光谱?
氢原子从一个电子 层跃迁到另一个电 子层时,吸收或释 放一定的能量,就 会吸收或释放一定 波长的光, 所以得到线状光谱
n=4
n=3 n=2 n=1
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回过头来看玻尔的理论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行星模型 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点拨:玻尔原子结构理论认为: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能量完全相同。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要点:
(1)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圆周轨道上绕原 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 能量,能量是量子化的。
(3)电子发生跃迁时,才会不连续的辐射 或吸收能量
2)能量分布
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 是量子化的,即“一份一份”的,不能任意连续变 化而只能取某些不连续的值
基态 :原子能量最低的定态。 激发态 :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
3)电子跃迁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就要吸 收或放出能量,两个定态的能量差为E。如能 量以光辐射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光谱。
练 习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 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 ) A.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 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 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 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练 习
3. 有下列四种轨道:①2s、②2p、③3p、 ④4d,其中能量最高的是 ( D ) A. 2s B. 2p C. 3p D. 4d
2. 能级
量子力学研究表明,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 子核外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相同,电 子云的形状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同一个 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
n=1时,有1个s能级
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n=3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n=4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1个d能级和1 个f能级
1. 填空: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 原子轨道 在不同类型的 上运动。 这 轨道的形状 也不同。 些 轨道类型 不同,
练 习
s轨道是球形 对称的,所以s轨道有 1 个原 子轨道;p轨道在空间有x、y、z 个伸展方 向,所以p轨道包括 px、py、pz 3 个原子轨道; d轨道有 5个原子轨道、f 轨道有 7个原子 轨道。每一个原子轨道上只能有 2个自旋 状态相反的核外电子。
(2)定态假设
(3)量子化条件 点拨:量子化条件的内涵是 各电子层能量差的不连续性。 (4)跃迁规则 ▲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电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会释放出能量, 这种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所以就产生光谱。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氢原子上的电子由n=2的激发态 跃迁到n=1的基态,与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释放 出的能量不同,因此产生光的波长不同。
P能级的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的原子轨道是 哑铃(或纺锤) 形 3 个轨道,它们互相垂直, 每个P能级有_______ Py 、_______ Pz 为符号 分别以_____ Px、______ 这三个轨道的能量相等。 增大 P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也随能层序数增大而_____
d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氢原子的电子云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 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电子云:
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来描述核外电 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空间出现的概率的大小所 得的图形叫做电子云。(一般用小黑点表示)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意义: 每个小黑点并不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 电子,而是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会 (或概率)。 电子云密度大的区域说明电子出现的 机会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区域说明电子出 现的机会少。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 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 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1903年,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 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开 始涉及原子内部的结构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卢 瑟 福 原 子 模 型
1911年,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核式”原子结构 模型
f能级的原子轨道有7个.
(1)原子轨道的类型
①s原子轨道是球形的,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②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所以只有1个轨道; ③p轨道在空间上有x、y、z三个伸展方向,所 以p轨道包括px、py、pz 3) f轨道有7个伸展方向(7个轨道) ;
为了表明原子核外电子所在的轨道,人 们将表示电子层的n和表示原子轨道形 状的s、p、d、f结合起来表示轨道。
练 习
4. 用“>”“<”或“=”表示下列各组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⑴ 3s < 3p ⑶ 3s < 3d ⑵ 2p= 2py x ⑷ 4s >3p
练 习
5.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的 高低 ⑴2s 2p 4s ⑵3s 3p 4p
2s<2p<4s
3s<3p<4p
4.电子的自旋
原子核外电子还有一种称为“自旋”的 运动。在同一原子轨道里,原子核外电 子的自旋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通常用向 上箭头“↑”和向下的箭头“↓”来表示 这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
总 结:
对多电子原子而言,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是: 人们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 同,认为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上。 这些电子层分别是:K、L、M、N…等.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核外电子,可以在不同类型 的原子轨道上运动。有四种不同的原子轨道分 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同 的伸展方向。S轨道有一种伸展方向,p轨道有 3种、d轨道5种、f轨道7种。 核外电子的自旋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通常 用向上箭头“↑”和向下的箭头“↓”来表示这 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波 尔 原 子 模 型
1913年,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的原子结构模型
德谟克利特:朴素原子观 道尔顿:原子学说 1803
汤姆生:“葡萄干布丁” 模型 1903 卢瑟福: 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1911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 子结构模型 1913 1926
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问题:
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含有的电子数是不同的, 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个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呢?各个电子具有的 能量是否一样呢?
1.电子层:按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划分
电子层: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理论遇到的问题
根据已经知道的电磁运动的规律,电子在运动的 时候会放出电磁波(能量)。因此,绕着原子核旋转 的电子,因为能量逐渐减小,应当沿着一条螺旋形的 轨道转动,离中心的原子核越来越近,最后碰在原子 核上。这样一来,原子就被破坏了。 实际上,原子很稳定,有一定大小,并没有发生 这种电子同原子核碰撞的情况。这又怎样解释呢?
绚丽壮观的焰火增加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都市夜空色彩夺目的美景会给你留下不可磨 灭的记忆。你是否想过,这给你带来惊异和 欢乐的美景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产生了这 不同颜色的光? 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将会帮助我们揭 开其中的秘密。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一、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道 尔 顿 原 子 模 型
1s 2s,2p
3s,3p,3d 4s,4p,4d, 4f
1 4 9 16
2 8
18
32 2n2
n
—
n2
(3)各种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原子轨道时, 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如下规律: 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ns < np < nd < nf
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 1s < 2s < 3s < 4s…… 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 如2px、2py、2pz轨道的能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