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零件的强度30题有限寿命疲劳极限符号rN σ中,N 表示寿命计算的 B 。
A. 循环基数;B. 循环次数;C. 寿命指数;D. 寿命系数。
绘制a m σσ-坐标中的简化疲劳极限应力线图,绘制此图起码应具备的条件是C 。
A. 各种循环特性值r 下的实验结果;B. 某一循环特性实验求得的疲劳极限应力rN σ;C. 材料的屈服极限s σ,以及疲劳极限0σ和1-σ;D. 根据理论计算出一系列数据。
$形状相同、尺寸一样、工作条件也相同的零件,用 A 制造时则有较大的应力集中系数σk 。
A. 铸铁; B. 低强度钢;C. 高强度合金钢;D. 高强度钢。
两轴线互相干行的圆柱体接触,受径向压力,则两零件的接触应力 A 。
A. 相等;B. 不相等;C. 与直径有关,直径大的接触应力大;D. 无法判断。
机械由于某些原因不能 C 时称为失效。
A. 工作;B. 连续工作;#C. 正常工作;D. 负载工作;1-σ代表变应力,其脚标-1代表 D 。
A. 1/-=m a σσ;B. 1/-=a m σσ;C. 1/min max -=σσ ;D. 1/min max -=σσ。
两圆柱体接触,其直径212d d =,弹性模量212E E =,长度212b b =,则其接触应力1σ和2σ的关系是 A 。
A. 21σσ=;B. 212σσ=;C. 214σσ=;D. 218σσ=。
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___C___。
A. 最大应力;B. 平均应力;C. 应力幅;D. 无法判定。
~当三个相同零件甲、乙、丙承受的m ax σ是相同的,但应力的循环特性r 分别+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_____D____。
A. r=1;B. r=0;C. r=1;D. 一样。
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A____。
A. 增高;B. 不变;C. 降低;D. 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
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____C___。
A. 载荷的性质,零件价格的高低,材料质地的均匀性;B. 零件的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状态;@C. 计算的精确性,材料的均匀性,零件的重要性;D. 零件的可靠性,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的工艺性。
在外载荷个变的情况下,试判断下列零件上各点应力的变化特性(用应力循环特性系数min max σσ-=r 表示):推力球轴承波动体上一点的接触应力,r 为___C___。
A. r=±1;B. r=-1;C. r=1;D. 0< r<+1。
某齿轮传动装置如图1-2-1所示,轮1为主动轮,则轮2的齿而接触应力按__B___变化。
{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 =的循环;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
图1-2-1所示的齿轮传动装置,轮1为主轮,当轮1做双向回转时,则轮1的齿面接触应力按 B 变化。
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 =的循环;D. 循环特性r =+1的循环。
零件受变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 B 。
A. 只会产生静应力;B. 只会产生变应力;C. 可能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D. 无法判定。
[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 C 。
A. 最大应力;B. 平均应力;C. 最小应力;D. 应力幅。
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 B 。
A. b σ;B. s σ;C. 0σ;D. 1-σ。
零件受对称循环向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 C 作为材料的极限。
A. 材料的强度极限;B. 材料的屈服极限;C. 材料的疲劳极限;D. 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
一等截面直杆,其直径d =15mm ,受静拉力F =40kN ,材料为35#钢,B σ =540N/mm 2,S σ=320 N/mm 2,则该杆的工作安全系数S 为 D 。
%A. 2.38;B. ;C. ;D. 。
同样形状、尺寸、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零件,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a) HT20-40;b) 35#钢;c) 40CrNi 。
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C 。
A. a) 和b);B. c) 和a);C. a) 和c);D. b)和a)。
两圆柱体沿母线相压,载行为F 时,最大接触应力为H σ,若载荷增大到2F 时,最大接触应力变为 B 。
A. 1.26H σ;B. H σ;C. H σ;D. 2H σ。
由试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 A 有影响。
A. 应力幅;B. 平均应力;C. 应力幅和平均应力;D. 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
(用基氏法绘制零件极限应力的简化线图时,必需的已知数据有 D 。
A. 1-σ、0σ、σK ;B. S σ、σψ、0σ、1-σ;C. 1-σ、S σ、σK ;D. 1-σ、S σ、σψ、σK 。
一钢制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r σ=152 N/mm 2,取寿命指数m =9,应力循环基数0N =6105⨯,则当应力循环次数6108⨯=N 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rNσ= A N/mm 2。
A. 144;B. 152;C. 160;D. 165。
两圆柱体相接触,其直径212d d =,弹性模量212E E =,泊松比21μμ=,长度212b b =,其接触应力1σ与2σ的关系有 A 。
A. 1σ=2σ;B. 1σ=22σ;C. 1σ=42σ;D. 1σ=82σ.—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C 。
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对于承受简单的拉、压、弯及扭转等体积应力的零件,共相应应力与外载荷成 A 关系。
A. 线性;B. 3F ∝σ;C. F ∝σ;D. 2F ∝σ。
~对于循环基数7010=N 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A 。
A. C N m =σ;B. C N m =σ;C. 寿命系数m N N N K 0/=;D. 寿命系数0.1<N K 。
已知某转抽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0.6=σS ,18=τS ,则该转轴的实际安全系数值为 C 。
A. 12;B. ;C. ;D. 。
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承受最大载荷应力m ax σ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r 分别为+1、0、、-1,则其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D 。
A. 甲;B. 乙;C. 丙;D. 丁。
2、螺纹联接40题(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A 。
A. 好;B. 差;C. 相同;D. 不一定。
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A 。
A. 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B. 传动效率高;C. 防振性能好;D. 自锁性能差。
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B 。
A. 螺距和牙型角;B. 升角和头数;C. 导程和牙形斜角;D. 螺距和升角。
~对于连接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A 。
A. 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B. 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C. 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D. 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
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A 。
A. 三角形细牙螺纹;B. 梯形螺纹;C. 锯齿形螺纹;D. 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当铰制孔用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D 。
A. 必受剪切力作用;B. 必受拉力作用;C. 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挤压作用计算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B 倍。
A. 1.1;B. ;C. ;D. 。
采用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联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D 。
A. 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B. 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C. 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D. 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C 。
A. 单线矩形螺旋副;B. 单线梯形螺旋副;C. 双线矩形螺旋副;D. 双线梯形螺旋副。
在螺栓连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C 。
A. 提高强度;B. 提高刚度;~C. 防松;D. 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
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B 。
A. 受力均匀;B. 便于装配.;C. 外形美观;D. 降低成本。
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成级,其数字代表 A 。
A. 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B. 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C. 对螺栓材料的刚度要求;D. 对螺栓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
—螺栓强度等级为级,则螺栓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 A 。
A. 480 MPa;B. 6 MPa;C. 8 MPa;D. 0. 8 MPa;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 A 。
A. 直径小,易过载;B. 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C. 直径大,材料缺陷多;D. 直径大,安全。
对工作时仅受预紧力F′,作用的紧螺栓连接,其强度校核公式为e σ≤4/3.121d F π'≤[σ],式中的系数是考虑 C 。
A. 可靠性系数; B. 安全系数;C. 螺栓在拧紧时,同时受拉伸与扭转联合作用的影响;,D. 过载系数。
紧螺栓连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倍,这是考虑的 B影响。
A. 螺纹的应力集中;B. 扭转切应力作用;C. 安全因素;D. 载荷变化与冲击。
预紧力为F '的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 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 0 C F '+F 。
A. 大于;B. 等于;C. 小于;D. 大于或等于。
一紧螺栓连接的螺栓受到轴向变载荷作用,已知=min F =0,=max F =F ,螺栓的危险截面积为C A ,螺栓的相对刚度为C K ,则该螺栓的应力幅为 C 。
A. c c a A F K )1(-=σ; B. c c a A F K =σ; ! C. c c a A F K 2=σ; D. cc a A F K 2)1(-=σ。
在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连接中,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B 。
A. 增大螺栓刚度b C ,减小被联接件刚度m C ;B. 减小b C ,增大m C ;C. 增大b C 和m C ;D. 减小m C 和b C 。
若要提高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的疲劳强度,则可 B 。
A. 在被连接件间加橡胶垫片;B. 增大螺栓长度;C. 采用精制螺栓;D. 加防松装置。
-有一单个紧螺栓连接,要求被连接件接合面不分离,已知螺栓与被连接件的刚度相同,螺栓的预紧力为F ',当对连接施加轴向载荷,使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F 与预紧力F '相等时,则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