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
7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8
(二)秦汉时期
1.秦: (1)“车同轨,书同文” →公文通行无阻 (2)李斯 制定了公文程式,对公文写作作了一系列规 定,“避讳”制度、“抬头”制度、“用印” 制度。
67
68
6.1 眉首( 8个内容 p71)
6.1.1 公文份数序号 6.1.2 秘密等级和保密 期限 6.1.3 紧急程度 6.1.4 批示域 6.1.5 6.1.6 6.1.7 6.1.8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签发人 红色反线
69
6.1.4 批示域
★《格式》:下行文、平行文发文机关标 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上报 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 边缘为80mm。
31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3.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国际通用的 A4型 ,成品幅面尺寸 为210mm×297mm。 3.2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32
33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3.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 3.2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 天头(上白边)宽37mm±1mm 地脚(下白边)宽35mm±1mm 订口(左白边)宽28mm±1mm 翻口(右白边)宽26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57
58
6.1 眉首( 8个内容 p71)
6.1.1 公文份数序号 6.1.2 秘密等级和保密 期限 6.1.3 紧急程度 6.1.4 批示域 6.1.5 6.1.6 6.1.7 6.1.8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签发人 红色反线
59
60
61
6.1.2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有关规定 保密法、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 和其他物品标志的规定》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公 文处理办法》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 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标识方法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 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和保密期 限,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2.定义(概念)
2.1字 标识公文中横向距离的长度单位。一个字指一个 汉字所占空间。 2.2行 标识公文中纵向距离的长度单位。本标准以3号 字高度加3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为一基准行。公 文标题以2号字高度加2号字高度7/8倍的距离为 一基准行。
30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本格式涉及8个内容 1.范围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 则 2.定义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 7. 页码 面尺寸 8. 公文的特定格式 4.文中图文的颜色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订 要求
1
第一专题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
2
第一节 前言
一、“公文”概念
二、公文的渊源 三、“公文格式规范”概念
3
一、“公文”概念
★公文? 公务文书,公务文件。 历史上也称为“官文”。 各级各类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 单位在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并使用的具 有法律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18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19
▲结论: 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公文。历朝历代都极为重 视公文的制作。在公文的产生和使用过程当中, “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共同形成了公文的 各种规范——语言规范、内容结构规范、文面格 式规范。这说明这些规范是合理的、必要的。 ★公文语言规范: 准确、简要、严密、得体、庄重 ★公文内容结构规范 ▲公文的文面格式规范( “统一着装”)
14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15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公文程式条 例,废除几千年来的公文体式,确立了新的体式。 公文用语废除文言,改用白话。
16
37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本格式涉及8个内容 1.范围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 则 2.定义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 7. 页码 面尺寸 8. 公文的特定格式 4.文中图文的颜色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 订要求
38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订要求
5.1排版规格 5.2制版要求 5.3印制要求 5.4装订要求
12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13
(四)隋唐宋元明清
★隋文帝诏令:“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李谔《革文华书》:“屏黜轻浮,遏止华伪。 →公文的实用性,文风的朴实性。 ★八股文(文体规范)
4
第一节 前言
一、公文的概念
二、公文的渊源 三、公文格式规范概念
5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6
(一)先秦时期
1.甲骨文——我国现存最早的实体公文 作者:巫觋(秘书)。 内容:国家大事(公务)。 格式:前辞、问辞、占辞、验辞。 2.《尚书》——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文汇编 记载年代:虞、夏、商、周。 内容体例:典、谟、训、诰、誓、命。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本格式涉及8个内容 1.范围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 规则 2.定义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 7. 页码 面尺寸 8. 公文的特定格式 4.文中图文的颜色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 订要求
47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6.1 眉首 6.2 主体 6.3 版记
48
49
50
45
5.4装订要求
★左侧装订,不掉页。包本公文的封面与书芯不脱 落,后背平整、不空。骑马订或平订的订位为两 钉钉锯外订眼距书芯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 ±4mm。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 5mm;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 后背不可散页明订。裁切成品四角成90℃,无毛 茬或缺损。
46
70
71
72
6.1 眉首( 8个内容 p71)
6.1.1 公文份数序号 6.1.2 秘密等级和保密 期限 6.1.3 紧急程度 6.1.4 批示域 6.1.5 6.1.6 6.1.7 6.1.8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签发人 红色反线
66
★有关文件要求 《办法》: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明“特急”、“急 件”。其中电报应当分别标明“特提”、“特 急”、“加急”、“平急。 《〈格式〉释义》:“特急”和“急件”的时间要 求是多少,由各地行政机关主管自行确定。 ★标识方法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 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 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 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如图。
34
35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本格式涉及8个内容 1.范围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 则 2.定义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 7. 页码 尺寸 8. 公文的特定格式 4.文中图文的颜色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订 要求
36
4.文中图文的颜色
★除了发文机关标识、眉首的反线和发文 机关印章为红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色。
6.1 眉首( 8个内容)
6.1.1 公文份数序号 6.1.2 秘密等级和保密 期限 6.1.3 紧急程度 6.1.4 批示域 6.1.5 6.1.6 6.1.7 6.1.8 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签发人 红色反线
51
52
536.1.ຫໍສະໝຸດ 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 ★有关文件要求 ★编份数序号的目的? ★分数序号的标识方法?
22
第一专题 公文写作格式规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
23
第二节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涉及的文件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
24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涉及的文件
1.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2.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格 式》 3.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公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格式〉释义 》
55
6.1.1 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 ★有关文件要求 ★编份数序号的目的? ★分数序号的标识方法?
56
★编份数序号的目的? 准确掌握公文的印制份数、分发范围以及分发对 象,以便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销毁的时候,可以 掌握是否有遗漏或丢失。 ★分数序号的标识方法? 《格式》释义: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 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如图)。根据公文的份 数决定编几位,但至少不少于两位,即“1”编为 “01”,如果单编“1”,会使人不知其意,以为 是误印上去的。
二、公文的渊源
(一)先秦时期 (二)秦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宋元明清 (五)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17
(六)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1年,政务院召开全国秘书长会议,颁布 《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1981、1987、1993年国办三次修订。 ▲2000年再次修订以后,8月24日改由国务院颁布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 关公文处理格式》、《〈公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 格式〉释义 》。
25
第二节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涉及的文件
▲行政公文格式规范(国家标准)
26
第二节 行政公文的格式规范 (国家标准)
本格式涉及8个内容 1.范围 2.定义 3.公文用纸幅面及版面尺寸 4.文中图文的颜色 5.排版规格与印刷装订要求 6.公文中各要素标识规则 7. 页码 8. 公文的特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