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西方美学

浅谈西方美学

浅谈西方美学
这学期,我选修了美学,主要学习的是西方美学,我了解到了西方美学的思想和历史。

使我对美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西方美学源于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西方艺术的土壤,其中萌生的思想也是西方美学的源头。

希腊神话彰显了崇高美,这点可以从艺术作品中看出来。

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雄浑、壮丽,而希腊油画中的神话人物线条优美,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生动,非常美。

希腊美学展示给我们的是向往光明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对未来世界的希望,使人受到启发和鼓舞,并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后来古罗马代替了古希腊,但古罗马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文化,也继承了古希腊的美学思想。

罗马帝国灭亡后,美学进入了黑暗时期。

在这近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该时期认为美都来自上帝,只有神是美的,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是一些神话人物,而且人物形象非常呆板,没有表情,等级划分非常明显。

中世纪的美学既是神学的附庸,又有反神学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就是从中世纪美学思想的孕育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14世纪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大到德、法、英、荷等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6世纪达到高潮。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他们同处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同一时期的杰出人物。

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人们称为十大未解之谜,西方油画一般不会用山水画来作为背景,而《蒙娜丽莎》却用山水作为背景,体现了画的纵深感。

尤其是蒙娜丽莎那嘴角的一丝微笑,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思。

《最后的晚餐》画的是耶稣和他的十二个信徒。

这幅画采用明暗对比和辐射点把耶稣放在了一个中心位置,还有就是所有人物的指向也是耶稣,这就突出了耶稣的重要位置,其中耶稣神态平常,表现了耶稣的大度。

而十二个信徒的神态被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力出来,这体现出达芬奇高超的绘画造诣。

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是《大卫》《哀悼基督》《最后的审判》、《创造亚当》,其中前三个都是雕塑作品,而后一个是油画。

米开朗琪罗喜欢雕塑,他的雕塑作品体现了他高超的雕刻造诣,在他这三个雕塑中,线条光滑、多变,体现了他高超的技巧。

《创造亚当》中,那快要接触却没接触到的画面非常有难度。

米开朗琪罗作品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健壮,给人一种力量美。

拉斐尔的代表作是《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等。

他创造了学院派,是文艺复兴三杰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画家。

《雅典学院》这幅作品中,拉斐尔把当时很多有名的人物都画了进去,也把自己也画了进去。

《西斯廷圣母》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当圣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要去拯救人类,她没有表现出自豪,而是表现出了担忧,这就是母爱,不求孩子有多大的成就,只愿他平平安安。

而画中的一堆小孩儿的骷髅头,至今是未解之谜。

文艺复兴后,美学又经历了法国启蒙运动美学,德国古典美学,最后是近现代美学。

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我对美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非常喜欢这门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