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13章课件
第四,世界经济的纽带把各国 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江泽民参加西雅图亚太经合会
中美经济贸易合作签字仪式
3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是辩证统一的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 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美国幻想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2)欧盟一体化进程加速且自主意识日趋增强;
(3)俄罗斯国力逐渐恢复有可能重新崛起;
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和平与发展是 当今时代的主题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形势的分析
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二战以后,党和毛 泽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 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戈尔巴乔夫访华
1989年5月实现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施加极大压力 的险恶形势下,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 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 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 其核心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4)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实力与地位也在增长。
一超多强
俄
日
美
中
网状交织多极关系
欧
2、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 世界潮流
各国首脑加强对话
八国首脑会议结束
江泽民与东盟、日、韩领导合影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毛 泽 东 会 见 田 中 角 荣
中日签署建交联合公报
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有了新的发展,中 美关系正常化,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发展, 维持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与第三世界 出现建交高潮,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行经,揭示 美苏关系的实质。
尼克松访华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邓小平访美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周恩来访问非洲
2、改革开放后,我国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实质
80年代以来,邓小平在科学分 析判断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和 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全面 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解决祖 国统一问题上,制定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赋予独立自主 原则以新的内容,提出要奉行真正 的不结盟政策,发展了毛泽东独立 自主的思想。
中美经济贸易合作签字仪式
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竞相建立
东盟成立
欧共体成立
普 京 在 独 联 体
江主席出席亚太经合会
江泽民参加西雅图亚太经合会
洲际性合作机制富有生机
李鹏在首届亚欧会议开幕式上
首届欧盟与拉美首脑会议举行
安全磋商机构有所发展
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
乔冠华在第26届 联合国大会上
联合国成立 50周年
江泽民会见叶利钦
江 泽 民 与 叶 利 钦 签 署 中 俄 联 合 声 明
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 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江泽民 在西雅图与 克林顿会谈
中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江泽民与克林顿亲切握手
中日建 立致力于和 平与发展的 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世界风云突变,第三 代领导集体坚决执行邓小平提出的的战略策略方针, 取得了重大的外交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
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如:实现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并同原 苏联各共和国和东欧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打破了 西方国家的无理制裁;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 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睦邻 友好更加巩固;进一步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 合作;同各大国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涉台外交 不断取得新的胜利;适时提出“走出去”的开放战略; 多边外交、首脑外交更加活跃;提出了建立公正合理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相关政策主张等等。
1
党对时代主题判断的深刻内涵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 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 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 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 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提出“和平与
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 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 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 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分析
(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有 利因素
冷战结束至今,中国的国内外环境均发生 了深刻变化,总体形势有利于中国继续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经济实现快速、稳 定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走出一条与历史上 许多大国崛起方式迥异的和平崛起之路。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后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深刻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 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丰富内容和重要意义,全面 把握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努力 提高认识国际形势、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牢固树 立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历 史使命的责任意识。
江泽民出席联合国五十周年大会
(1)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 消费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 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活动 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加快,跨国经济联系日益紧 密。
(2)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一是国际分工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到 了新的阶段。 二是世界贸易迅猛增长和多边贸易体 制日趋完善。 三是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四是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并对世界经济 的影响日益加深。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将主要精 力放在国内现代化建设事业上,不仅符合 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 的共同利益,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 根本性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 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 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 别人我们就反对谁。” ——邓小平
江 泽 民 会 见 日 本 天 皇
中法建立长期 的全面伙伴关系
2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第一,当时世界上能打世界大战的国家, 只有美国和苏联。
第二,当今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大大超 过了发动战争的力量。
北爱和平实现历史性突破 祈祷和平
中东和平谈判
中国人民解 放军参加联合国 维和行动
Hale Waihona Puke 1993年中国维 和部队在柬埔寨
安南宣布向东帝汶派遣和平部队
第三,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发 挥着阻止世界大战爆发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 的,是真正的不结盟。我们中国不 打别人的牌,也不允许任何人打中 国牌,这个我们说到做到。”
——邓小平
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 任何军事集团 坚持国家主权独立,不受大国意志左右, 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 处理国家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 态论亲疏 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面临的不利因素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 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
美国一直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难 民 营
美轰炸我驻南大使馆
美 轰 炸 科 索 沃
西方国家搞军事集团,加强各种军事联盟, 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
北 大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 时起时伏。
邓小平1989年会见泰国总理差猜
“ 中国要维 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同样认为,社 会主义国家不能侵 犯别国的利益、主 权和领土。”
邓小平1987年会见津巴布韦总理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
“ 我们都是以 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 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 理问题的。在这样的 大问题上,我们都是 现实的,尊重对方的, 胸襟开阔的。”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 形成和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毛泽东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 第一,“另起炉灶”。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 的特权,势力和影响,然后再谈建交问题。 第三,“一边倒”。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将发展 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
的道路
1、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必由之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 必然要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 化根基。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 社会前进的方向。
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
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 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 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 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 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安全 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 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 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 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 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 保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 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