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与2012版的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与2012版的比较)

2014版与2012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比较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邵晓明2014版2012版必修模块必修1 必修1必修2 必修2(除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选修3-1 选修1-1或选修3-1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选修模块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五章交变电流选修3-4 选修3-4选修3-5 选修3-5 2014版2012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发展要求:删去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发展要求:根据选择的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根据对运动的描述判断所选择的参考系。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发展要求:删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发展要求:掌握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的条件。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明:(本节删去,但移到后面2.4章节中了)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说明:不要求计算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基本要求: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第四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基本要求:没有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发展要求:删去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发展要求:会利用v—t图象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和判断加速度的方向。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基本要求:5.能根据图象说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展要求:5.能根据图象说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基本要求:2.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说明:删去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2.理解v-t图象的物理意义, 并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说明:不要求运用v-t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删去说明:删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发展要求:会用v-t图象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说明:不要求理解光电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技术原理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基本要求:4.根据已知条件, 会选择公式或联立方程求解相关问题。

说明:2.不要求计算多物体且多过程运动中需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

(前面的1.3章节移到这里了)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发展要求:4.根据已知条件, 会选择公式或联立方程求解相关问题。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节摩擦力基本要求:7.能够分析生活中既常见又较简单的问题中的摩擦力。

第四节摩擦力基本要求:没有第五节力的分解基本要求:5.初步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会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问题。

第五节力的分解发展要求:5.初步掌握力的正交分解法,会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问题。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基本要求:5.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发展要求:5.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基本要求:4.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

发展要求:删去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发展要求: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受力分析中的相互作用力问题。

发展要求:区分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基本要求:5.会用力传感器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基本要求:没有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基本要求:5.会解决两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的动力学问题。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发展要求:5.会解决两个物体具有相同加速度的动力学问题。

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基本要求: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发展要求:删去说明:删去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发展要求: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发展要求: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际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说明:不要求应用“三个等大、互成1200的力的合力为零”这一结论解决问题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一节曲线运动基本要求:⒋知道速度分解、合成的方法与其他矢量分解、合成的方法相同。

基本要求:5.对两个分运动均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能够确定合速度、合位移及轨迹。

第一节曲线运动基本要求:没有基本要求:没有第二节平抛运动基本要求:6.会确定平抛运动的位移。

第二节平抛运动基本要求:没有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发展要求:2.会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平抛运动的轨迹。

第三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发展要求:没有第六节向心力基本要求:6.知道向心力的公式也适用于变第六节向心力发展要求:6.知道向心力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对竖直平面上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能运用向心力公式对最高点和最低点作定量分析。

速圆周运动,对竖直平面上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能运用向心力公式对最高点和最低点作定量分析。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有没有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二节功基本要求:初步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基本要求:知道的适用范围第二节功发展要求:初步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发展要求:知道的适用范围第四节重力势能发展要求:1.理解重力势能为负值的物理意义。

第四节重力势能发展要求:1.阐述重力势能为负值的物理意义。

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基本要求:2.知道实验方案一中改变牵引力做功大小的方法。

基本要求:3.知道实验方案一中测量牵引力做功数值的方法。

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基本要求:没有基本要求:没有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基本要求:5.会运用动能定理求变力所做的功。

发展要求:删去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发展要求:5.会运用动能定理求变力所做的功。

发展要求:能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动能定理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发展要求:删去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发展要求:知道测量点的选取条件选修1-1 无要求学考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说明:删去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说明:不要求了解正、负电子湮灭现象和光子概念第二节电动势基本要求:知道电动势的单位发展要求:电动势的定义式第二节电动势基本要求:知道电动势的定义式和单位第三节电场强度发展要求: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说明:删去第三节电场强度基本要求:了解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分布,会用点电荷的场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说明:不要求了解电磁场的产生机理,本节不要求了解电磁场。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基本要求:3.了解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基本要求:4.了解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势高、低之间的关系。

发展要求:1.了解等势面的概念发展要求:3.知道电势的定义式,理解φ与Εp、q无关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基本要求:3.掌握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基本要求:4.理解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势高、低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1.了解等势面的概念基本要求:3.知道电势的定义式,理解φ与Εp、q无关第五节电势差第五节电势差发展要求:1.理解电势差概念。

发展要求:2.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式,会用该式进行计算。

发展要求:3.理解电势差正、负值的意义。

基本要求:1.理解电势差概念。

基本要求:2.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式,会用该式进行计算。

基本要求:3.理解电势差正、负值的意义。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发展要求:1.掌握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知道1V/m=1N/C。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基本要求:1.掌握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知道1V/m=1N/C。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发展要求:1.了解静电平衡概念。

发展要求: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分布的特点。

发展要求:3.知道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发展要求:4.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腔内场强为零。

发展要求:5.了解尖端放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壳的静电屏蔽作用及其应用。

第七节静电现象的应用基本要求:1.了解静电平衡概念。

基本要求: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分布的特点。

基本要求:3.知道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整个导体是等势体。

基本要求:4.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腔内场强为零。

基本要求:5.了解尖端放电现象和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了解金属壳的静电屏蔽作用及其应用。

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基本要求:4.了解电容器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

发展要求:2.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

发展要求:3.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

发展要求:5.会用传感器观察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增加)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基本要求:4.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

基本要求:2.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

基本要求:3.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

第九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发展要求:3.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特点第九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基本要求:3.知道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运动的特点第二章恒定电流第一节电源和电流发展要求:1.了解电源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作用。

(基本要求改为发展要求)发展要求:2.了解恒定电场,知道恒定电流的定义。

(基本要求改为发展要求)第一节电源和电流基本要求:1.了解电源在电路中形成电流的作用。

基本要求:2.了解恒定电场,知道恒定电流的定义。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发展要求:3.知道表头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电阻,知道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及其关系。

发展要求:4.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理解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基本要求:3.知道表头在电路中相当于一个电阻,知道满偏电流、满偏电压及其关系。

基本要求:4.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电路结构,理解将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大量程电流表的原理。

第六节导体的电阻基本要求:2.会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知道所用的方法。

基本要求:4.理解电阻率概念,知道电阻定律。

(难度降低,掌握变为知道)第六节导体的电阻基本要求:2.会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基本要求:4.理解电阻率概念,掌握电阻定律。

第七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基本要求:2.知道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发展要求:2.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知道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

第七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基本要求:2.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基本要求:2.理解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知道断路时的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

第八节多用电表的原理发展要求:了解欧姆表的电路结构和测电阻的原理,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第八节多用电表的原理基本要求:了解欧姆表的电路结构和测电阻的原理,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第三章磁场第二节磁感应强度基本要求:2.了解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第二节磁感应强度基本要求:2.通过探究,了解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第三节几种常见的磁场发展要求:3.了解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磁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