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高中历史: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 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 名,指公元前2世纪形成的由洛阳、 长安至中亚撒马尔罕的商道;
•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9年,往月氏 (由祁连山西迁至妫水,并臣服大 夏)联络夹击匈奴,前126年返回。 前119年,张骞出使,招乌孙(伊犁 河流域)回故地,以“断匈奴右 臂”,“赉金币帛直数千巨万”, 其副使至大宛、康居、月氏、大夏。
• WTO的红利和前景 • TPP的挑战 • “4万亿美元”、人民币国际化 • 产能过剩 • 制造业缺乏高端和自主知识产权 • 就业形势、劳动力成本 • 外向经济、国际合作、第三方合作 • 推动经济全球化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 是历史的重演或延续,还是前 无古人的创新?如何创新?
• 谁主动? • 如何使对方响应合作?
互通互利双赢,形成利益共同 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防范经济风险,政治风险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 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开而不放,传而不播
• 文化如何传播?文化商品、文 化服务
• 文明如何互鉴?
•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 共,天下大同。
• 陆上边疆地区控制严密,百姓不能 出境。
• 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对 海外的贸易长期被禁。
• 历史上从未主动利用丝绸之路,也 很少从丝路贸易获利,经商者主要 是中亚、粟特、回鹘、波斯、阿拉 伯商人。黑石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并非由中国开辟或掌握
• 西汉末航海已达黄支国、己不程国(今斯里 兰卡),并有专门“译使”,此后未能延续。
•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公元755年安史 之乱后丝绸之路断绝,经济重心南移,海上 运输的巨大经济利益,瓷器、青花瓷(釉需 用产于西亚的含钴矿物青金石)外销的可能。
• 海上丝绸之路完全由阿拉伯、波斯人开辟和 掌控,广州的蕃坊、蕃长,泉州的阿拉伯侨 民(蒲寿庚主管泉州市舶司)。
“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从丝绸之路 到“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谁开辟、何时开辟
• 妇好墓中有和田青玉 • 小麦、黄牛、羊、马、青铜等传入 • 新疆古墓中有欧洲白人尸体 •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 • 公元前2世纪张骞西域,前60年设西
域都护府,唐朝曾扩展至咸海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丝绸之路 的历史地理背景
• 张骞使团将丝绸带到西域,西域商 人开始丝绸贸易,中亚、波斯、罗 马帝国对丝绸的强烈需求是维持丝 绸之路的动力。
• 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以“天下 之界的兴趣 和动力。杜环与《经行记》。
• 没有正常的外贸,只接受“朝贡”。
•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商业不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