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营销管理参考文献

营销管理参考文献

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文献综述刘爱泉[1]指出电力营销内部审计重点应放在电力营销部室的"一部三中心",在审计中要大量调阅电费票据、台账、营销报表、供用电合同等原始相关记录和资料,正确评价该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

审计的内容和要点应侧重于营销管理问题的发现。

谭林,纪朝新[2]提出公司在策划营销方案的时候应尽量研究方案目标群体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营销礼品,并制定严格的礼品配送流程。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升温,市场竞争的形态和趋势也慢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服务成为主导竞争格局的重要因。

李永壮[3]论述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营销这一新鲜事物应运产生。

在网络营销中,信息的管理必不可少,主要阐述了网络营销中的各种信息的管理。

戴雪蕾[4]结合对制药企业营销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分析和试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SQL SERVER 2000的数据库性能优化技术:①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优化;②数据库物理设计的优化;③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优化。

Kyriakos Kyriakopoulos等[5]认为一个公司的市场定位应该结合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通过提供一个聚焦在客户目标的有效理论,来促进市场信息流动之间的战略进程,并集成一个动态连接能力市场。

P. Gabrielsson等[7]提出了一个框架和命题用来检验多情况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和调查,并得出理论和管理方面的结论。

Ahmad Jamal[7]针对英国的小族群零售业企业家和他们的目标消费者进行一个探索性的研究,探讨了目标在于吸引少数消费者的对于商家的影响主流品牌营销目标的意义。

Sung Ho Ha等[8]提出一种动态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监测体系中提取纵向知识并分析随着时间推移的来自零售商得客户的行为模式。

分析表明,纵向的客户关系管理(CRM)可以有效的解决任何零售商都可能面对的管理问题。

Vikash Naidoo[9]研究了市场定位、营销创新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探讨了是否营销创新可以帮助在当前经济状况下来抵御操作的挑战性,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测试了一个关于市场定位、营销创新、竞争优势、企业生存的概念模型。

S.L. Chan等[10]使用内含的系统动力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关于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模型,通过定义产品吸引力和用户从历史的营销活动所得到的反馈的参数,公司就可以很容易地从市场和产品开发方面评估其商业策略,从而提炼这些参数,采用最好的策略,来创造顾客价值及最大的利润。

Peter J. Buckley等[11]针对三个日本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日本公司业务模式在中国的所改变的方向、范围和性质,探索这些传统的日本国际营销行为的改变。

J. VanDelinder等[12]研究表明社会营销包括特定人群的基本交际策略和考虑到围绕着重大的关系的食物的行为的文化模式。

数据和结果表明设计一种文化适当的社会营销活动,以及未来研究的引导方向。

Katia Campo等[13]以大型超市为例子,首先检验了微型市场有益的条件,特别是这些福利是如何依赖商店而产生的,找出空间格局应如何因地制宜的调整。

这项研究的管理理念可能会被广泛应用于零售企业。

Yuksel Ekinci等[14]一方面鉴别了英国去过Crete住宿的旅游者的特点,同时评估他们在这个岛上的感知和服务质量。

分析表明英国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无形要素要高于有形要素,并且得出结论:在Cretan住宿的服务质量随着住所分类而改变。

谢忠发[15]论述了体验的性质及基本特征,体验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区别后,着重探讨了体验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战略调整的思路。

强调树立满足消费者欲望和增强客户体验的营销理念,应该以满足消费者心理及个性化需求为营销重点,以及在促销战略上创意强化客户体验的品牌形象。

王懿[16]通过对旅游企业"CS"营销理念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中心、企业的营销中心方面缺失的分析,提出了旅游企业的"CS"营销战略实施的方法,提出旅游企业的理念、行为、形象都必须以旅游消费者的满意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指出旅游企业实施CS战略是现代营销的趋势,是明智之举。

李永诚[17]分析认为,绿色营销是其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

最后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何敏嫦[18]从电力营销的特点、优势、劣势、对策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李一鹤[19]从奢侈品的定义入手,以具有自然属性的珠宝首饰为例,具体分析奢侈品的特点以及奢侈品购买人群及购买目的。

在了解传统珠宝奢侈品营销战略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优点和不足,得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新的珠宝产业结构和销售模式。

郑燕燕[20]就如何进行竞争升级,有效实现产业突围,是摆在家电行业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刘能良[21]从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研究电子电器产品的发展战略、电子电器产品的竞争战略、电子电器产品全球营销战略。

吴晓云等[22]将服务营销"7p"范式与全球营销战略基本观点相结合,富有创新性的构建了服务性全球营销战略二阶因子及其前置因素关系模型,并运用220家服务性跨国公司在中国分支机构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由此对服务性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营销活动布局和规划给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赵越[23]从准确定位、错位经营、创新业态入手,提出重组、并购和扩张实现连锁化经营,最后指出培育组织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

马万柯[24]运用4R理论结合华为营销实践,分别从关联、反应、关系和回报四个方面阐述华为经典营销案例。

尚楠楠等[25]介绍了我国目前网络游戏市场的发展概况,然后从价格营销和渠道营销方面,着重分析了网络游戏市场中所采用的营销模式,最后对网游市场营销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杜爽[26]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对锦州移动公司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通信行业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分析,找出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对锦州移动公司的内部资源能力进行了评估。

然后凭借SWOT分析,找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对锦州地区的移动通信市场进行了细分,确立了城市大众市场、中高端市场、农村市场、集团客户市场和学生市场为锦州移动公司的目标市场。

接着,对市场营销的组合运用进行了详细探究。

在产品战略论述中,根据目前产品情况,为锦州移动下一步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思路;在渠道战略论述中,指出渠道的管理和考核为工作重点;在促销战略论述中,强调了捆绑营销的思路;在营销传播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在服务战略中,指明了下一步工作发展方向。

袁元[27]指出由于危机爆发后往往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甚至导致企业倒闭.所以对与企业而言,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还要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危机。

危机管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就具体的经营管理各方面所遭遇的危机而言,其管理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营销管理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落后于实践。

因此,研究营销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企业营销危机的内在机理,并对企业营销危机管理的流程进行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方危机管理研究的权威学者、担任过摩托罗拉公司危机管理和公共事务副总裁的劳伦斯·巴顿(Laurence Barton)[28]在他所著的《组织管理危机》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组织危机的确认、预测以及危机与舆论、环境、媒介、员工、犯罪、天气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指出了加强危机预测是危机管理的关键。

刘晨晖指出[29]无外设机构直销营销模式的优点。

第一,从传统的营销模式(总经销一区域经销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顾客)与直销的模式(公司一直销员的网络一顾客)的对比可知,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流通费用和宣传费用,十分有利于降低营销成本。

张英奎[30]提出目前企业的分销渠道趋于多样化,但一定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科特勒[31]在文中提出如果仅停留在模式本身的选择上而忽略对应的管理体系,那么这种营销模式就有可能失去其创新意义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并提出了管理营销的定义。

营销管理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是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以获得、保持和发展顾客的一种过程。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营销所下的定义是: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

企业必须深入持续地研究企业的营销环境的特征及其变化,才能找到并把握住市场机会,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找到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原因,制定适应于环境的营销策略,扬长避短,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整合营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所有营销职能必须从顾客观点出发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它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王祎望,杜纲,齐庆祝明确了[32]项目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

和项目群的共同的目标,应用知识、技能、技术、方法和工具,对项目群进行协同管理。

孔令秋,杨瑛等提出[33]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相对于营销管理中的整合营销的要求而言,已变得陈腐和落后。

董方兴,董致富在文中指出[34]项目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组织架构中的等级观念,鼓励相互尊重和创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运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原理中指出[35]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

王霆、卢爽等[36]阐述了所谓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长期、互惠、良好关系。

] Philip Kotle,Swee Hoonag [37]等提出贝里和汤普森(1982)把营销管理应用于银行业,认为这一概念将主宰整个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银行业市场营销的实践和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的营销观点不断涌现,如内部营销(卡尔森,1987,诺曼,1984)、关系营销(贝里,1983)、互动营销(格罗鲁,1983)、企业文化定位(施奈德,1985)等等,使营销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彭雷清[38] (2002)认为商业银行营销应该根据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银行产品的开发与定价策略。

同时他还指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银行营销应该实行客户经理制度。

此外,他还对网上银行和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银行营销进行了研究。

何伟俊,周大鹏指出[39]营销管理的任务是按照一种帮助企业达到自己目标的方式来影响需求水平、时机和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