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设计:罗银先福建师大附中点评:王晓聪厦门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一、概述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的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第一课时《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

是通过原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制法和用途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本节课的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点评:罗老师把钠与水的反应设计成探究学习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操作的欲望。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体验动手的乐趣。

在课中设计的演示实验: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并将反应过程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原理,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是一节学教并重的课。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描述钠与水、氧气反应现象(2)理解钠与水、氧气反应实质(3)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是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发生不同变化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设计的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和筛选、优化实验方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激发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点评:罗老师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明确具体,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但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行为动词的使用就有问题了,不应该用“培养”这个词,起行为主语显然是老师,这是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还存在第二个问题,就是目标空泛,尤其是第一、第二个目标更甚,这两个目标基本上是无法测量的,所以不成其为目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上,罗老师存在同样的两个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1.学生是福建师大附中高一年级学生2.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3.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的能力比较强4.学生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5.学生已经对钠的原子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非金属元素氯的有关知识。

6.学生已经知道了学习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思路。

点评:罗老师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的准备:如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对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自主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策略: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2.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逐步启发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问题和实验设计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4.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点评:罗老师通过大屏幕展示魔术“滴水生火”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通过任务驱动,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在自主中结合合作学习。

罗老师在在课中设计的演示实验: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并将反应过程投影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分析原理,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本节课的学习引向深入,从罗老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发现这是一节比较典型的学教并重的课。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分析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点评:在化学实验室上课,符合本学科的特性。

但是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钠的化学性质2与水反应”这是属于“做的经验”,教师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展示形象的经验,这显得有些多余。

此外,其它教学媒体的选择适当,充分体现所选择的媒体的必须性和高效性。

六、教学过程【魔术】教师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课前在酒精灯灯芯里暗藏一小块钠,实验时用胶头滴管在灯芯内滴一滴水)。

【引言】在刚才的魔术中,奇妙现象的产生就是金属钠的功劳。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金属钠点评:通过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产生疑问,进行引导,进而达到激情导入新课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这堂课的任务。

【板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板书】一、金属钠(Na)【学生探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其化学性质。

(复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板书】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教师引导:在刚才的化学小魔术中,为什么能滴水点灯呢?在小魔术中金属钠的作用是什么?钠具有哪些性质呢?要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学生】探究钠的物理性质,探究实验1(教材P49实验1)【板书】2.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问题】刚才切开钠时看到银白色,但很快就失去光泽,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出钠的化学性质)【板书】3.钠的化学性质【板书】(1)与氧气反应4Na + O2= 2Na2O (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9实验2(让学生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板书】2Na + O2Na2O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0资料卡【探究】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板书】(2)钠与氯气反应:2Na+Cl2==2NaCl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探究】人们常用金属器皿来盛水,也常用铁、铝或铜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这几种金属与热水是不反应的。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49实验3【问题思考】 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为水?【板书】(3)钠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学生探究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怎样?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归纳、总结】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一致。

点评:通过设置一系列探究任务,激发学生操作欲望,增强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罗老师还十分重视将学生“做的经验”升华至对钠的化学性质的理性的认识——从钠的原子结构来认识其性质。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魔术】表演小魔术“水上芭蕾”:在一烧杯中装30mL水和30mL苯,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钠的性质活泼,工业上应如何制得金属钠呢?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NaCl来制取金属钠。

电解【板书】4.钠的工业制法:2NaCl====2Na + Cl2↑【板书】5.钠的保存及应用:密封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讲解】举例说明金属钠的广泛用途。

【演示】把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原理。

【总结】归纳总结今天所学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

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金属钠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三者间的关系。

点评:本环节是对本课进行一个总结回顾,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有一个归纳总结。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评价内容: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课堂观察表现评价、小组合作评价。

2.评价方式:自评、同学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

(1)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给予肯定,也是一种自信心的表露。

(2)小组评价:是指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具有促进小组合作的作用。

(3)教师评价:这里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及小组完成的作品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注:在评价中应尽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应按分数给学生排队。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亦可以是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2.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小组成员互评表点评:教学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重点内容及时布置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目标的巩固。

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还同时设计了学生的“学案”,这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1.管理和帮助设计课前:布置预习,回忆初中所学有关金属的一些性质,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查阅资料,收集有关金属钠的知识以及有关金属钠的新闻报道。

课堂:采用学案引导方式“《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学案”,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实验内容和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学生实验探索实验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随时指出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

并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学习,并对小组合作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