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2.经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
3.文化:唐朝时期的文化全面繁荣。如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
4.对外关系: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0世纪—14世纪中期
宋元时期
960--1368年
总体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北宋中央设二府三司,地方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来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取得了对地方分权斗争的绝对胜利。元朝中央实行中书一省制,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坊市制被打破;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理学兴起,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
②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
③思想: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教士,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
2.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执政期间,汇编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体特征: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大融合。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2.经济: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2.经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思想文化: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4. .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牛顿力学)
1.政治: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和限制君权理论和设想的早期民主思想。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出现了批判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追求私欲的进步思想。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14世纪后期—17世纪前期
明朝时期
1368—1644年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展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弘扬了人文精神。
4.科技: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哥白尼、伽利略)
总体特征: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还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3.思想:佛教、道教兴盛,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7世纪——9世纪
隋唐时期
581—907年
1.欧洲处于“中世纪”时期。
总体特征: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中外交流频繁。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创立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成熟。但是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时期
世界的阶段特征
中国的阶段特征
BC8—BC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
1.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与发展,从梭伦改革(BC594年开始)——克里斯提尼改革(BC509年开始)——伯利克里执政(BC443——BC429),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BC450年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个人见解:1.独立的历史事件不明传入欧洲)和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如启蒙思想、工业革命),这也是历史的横向发展;2.材料题可能会围绕一个主题来呈现。如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民主政治、人文精神、社会群体等等。
2.经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初步发展。
3.思想: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世纪—6世纪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
1.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500年左右,西欧进入了“中世纪”
其特征是:
①政治: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教权高于王权。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也遭到破坏。
3.思想:学术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C3—3世纪
秦汉时期
BC221—220年
1.政治:BC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元首制”。
总体特征: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1.政治:建立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思想文化: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另一方面,在明清之际出现了主张经世致用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在明朝后期出现了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追求婚姻自主的进步思想。
4.对外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7世纪中后期—19世纪40年代
清朝前期
1644—1840年
1.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国家获得了独立,颁布1787年宪法,政府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2.经济:雅典的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以智者学派(BC5世纪)和苏格拉底(BC469——BC399)的思想主张为代表。
总体特征: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
1.经济: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和出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