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养殖方式,由于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 不高、 饲养管理不善 (如长期饲喂泔 水 ,散 养 采 食 垃 圾 等 )、 防 疫 意 识 不 强 等原因,易造成动物患疫病死亡。 大多 病死动物尸体无法得到有效处置,甚 至有些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 低价抛 售病死动物。 这种处理病死动物尸体 的方式,在影响环境卫生,威胁公共卫 生安全的同时, 随着病死动物尸体的 腐败腐烂,病毒细菌扩散,甚至由于环 境的影响发生变异, 造成新的动物疫 源, 将会给正在蓬勃发展的畜牧业带 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尸体暗流潜在的 危害十分巨大。 此外,由于部分养殖户 资金短缺,导致猪舍简陋,抵抗气温突 然变化的作用差, 也会使部分生猪死 亡率增加。 养殖农户、大户、养殖小区、 贩运人甚至屠宰加工场处置病死猪及 其产品的法律意识淡薄, 在生猪死亡 后不按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报告,不按规定处置病死猪及其产品, 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也无法对其进 行有效监管。 2.2 国家有关政策 措 施 跟 不 上 、缺 乏 可操作性
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没 有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困难和实际情 况。 造成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如:规模 养殖厂处理一头病死猪, 政府补贴 800 元, 但必须在动物卫生 监 督 部 门 监管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且要有视 频等相关资料。 没有考虑执法部门的 执法成本,也没有考虑地方财政困难, 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进行不间断的监 管。 现在基层兽医站有的没有办公场 所、工资低、待遇差、编内人员少。 甚至 出现人员断层现象。 2.3 处置病死动物不规范
笔者也是从事二十多年的基层动 物卫生检疫人员, 深深感到知识的匮
2014 年 11 月 畜禽业总 307 期
问题与对策 · 41 ·
乏,培训机会极少。 苦、累、脏就不用说 了, 检疫方法还是停留在临床检查的 原始落后的检查方法。 现代高科技检 疫手段在基层使用接近为零。 2.5 处理病死动物成本高
关键词 病死猪 无害化处理 存在问题 对策
近年来, 发展畜牧业成为调整农 业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 要措施。 由于受传统的观念影响,农村 一家一户养殖方式依然存在, 虽然也 有为数不多的规模养殖, 但他们养殖 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对养猪的生物安全 重视不够。有的养殖户存在侥幸心理, 拒绝给生猪免疫, 也有的为了节约免 疫成本而随意调整免疫程序, 减少免 疫步骤。 在这种情况下,猪只感染疫病 死亡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在对待病死 猪的处理问题上,由于多种原因,存在 随意丢弃病死猪的情况。 不但会对社 会环境造成污染, 危害畜牧业生产安 全, 而且给人类的食品安全也带来了 巨大威胁, 甚至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 事件。 如何在合理发展养殖规模,调整 养殖产业结构发展的同时, 控制和削 减猪场污染物的排放, 特别是病死猪 的无害化处理,做到有序发展,是各级 政府部门认真思考的问题。 各级畜牧 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务 必高度重视。 做到守土有责,充分认识 到病死猪及其产品危害和无害化处理 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 系建设, 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全部实 行参照公务员法或全额事业单位管 理,保证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求。 保 证执法有车辆,办公有场所,取证有设 备,待遇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3.3 加 强 病 死 动 物 无 害 化 处 理 的 法 律法规宣传教育
加强对养殖农户、大户、养殖小区 《动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 处置办法》《病害动物和病害产品生物
1 目前病死猪处理措施
目前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三种。 1.1 发酵池储存
这种方式对仔猪的尸体处理。 就 是在地面上修个较大的池子, 底部做 好防渗漏处理, 把病死仔猪尸体放进
收 稿 日 期 :2014-10-20
去, 再用泥土或塑料布从外面封闭起 来,在微生物作用下,一般有 2 个月左 右尸体就能发酵变成气体挥发掉。 缺 点就是投入成本高,占地多,对环境能 产生危害, 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被广泛 使用。 1.2 深埋法
· 42 · 问题与对策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307
3 解决方法
综合所述, 结合当前病死猪处理 现状,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 作。 3.1 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生猪疫情
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案, 整合各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和重点实 验室加大对当前全国流行和地区流行 的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彻 底查清病源。 研发生产高效疫苗,进行 预防注射,提高免疫保护率,降低发病 率和死亡率。 提高规模养猪场和散养 户的科学管理水平,从种猪引进、饲养 管理、繁育生产到销售,严格按照规定 生产。 对缺乏技术力量的养猪场户,限 制饲养,限期退出养猪行业。 提高猪场 管理水平, 减少死亡。 并通过宣传教 育,对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坚持做到 “五不一”处理原则,就是不宰杀、不食 用、不销售、不转运、不乱丢,并实行无 害化处理。 3.2 加 强 基 层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机 构 监 管能力建设
安全处理规程》 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 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按 程序规范处理病死动物, 提高人民群 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积极 开展宣传教育。 加大对养殖场(户)的 宣传培训力度, 普及健康养殖和防疫 常识,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 积极 推行本地屠宰, 大力推广消费冰鲜肉 的习惯。 多种渠道向群众宣传病死猪 的危害及其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营 造良好社会氛围, 构建病死猪无害化 处理和监管“群防群控”的长效机制。 3.4 严格流通领域 的 监 督 管 理 ,严 格 执行产地检疫制度
2 存在问题
多年来, 病死猪及其产品的种种 不规范处理普遍存在, 虽然政府部门 也不断对不法处理的方式进行打压, 但未能从源头上杜绝,分析其原因,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猪疫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尤其是近几年来, 全国范围内流 行的生猪疫病,波及范围几个省,传播 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由于传统 的农村家庭养殖习惯还没有得到根本 改变, 千家万户的散养养殖仍占主导 地位,并将持续很长时间。 这种传统的
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经费投入不 足,办公条件差,没有交通工具。 有的 地方村级动物防疫员一年的劳务费不 足一万元,难以养家糊口,解决不了医 疗、养老等后顾之忧。 从而造成工作积 极性不高、消极怠工。 造成技术服务不 到位。 2.8 利益驱动,购 销 病 死 猪 已 经 成 为 一条黑色利益链
私宰病死猪虽然存在一定的风 险,但也存在着高额的非法利润。 据了 解 :1 头 成 年 病 死 猪 的 收 购 成 本 仅 为 250~500 元 。 但 经 过 屠 宰 加 工 后 利 润 至少在 3 倍以上。 目前不少地方存在 着违法的屠宰场, 而大部分的病死猪 借助一些专门从事收购病死猪的中介 流向了这些地方。 仅仅这几年,南方就 有不少地区查处了以病死猪肉为原料
制作腊肠、香肠的大批地下加工场。 2.9 监管缺位、执法不严
这几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动物 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 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运、加工 和食用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 但由于 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细则, 也没有建立起来严格的执法监督系 统,还处于各自为阵的局面,导致制度 流程形同虚设,全链条式的监管缺位。 本应该被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 借以 无害化处理流出, 最终流向了餐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能成为 口号。
生猪病死后, 由于不按规定向当 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动物卫生 监督机构也无法对病死动物的处理实 施监督, 养殖户缺乏无害化处理的经 验, 有的为了方便自己甚至出现随意 丢弃和加工食用的现象。 不仅造成了 环境污染, 也给动物疫病防控留下了 隐患。 同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 2.4 基层检疫监督技术落后
可以算一笔账,以焚烧为例:处理 量达 10 t 的集中处理设施, 根据钢材 厚度的不同,售价一般在 100~200 万。 处理 1 次花费的油钱、 电费也是一笔 不小的开支。多数猪场没有能力投资。 由于病死动物作无害化处理成本高, 所以导致养殖户在动物病死后不愿意 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和主动 作无害化处理, 甚至逃避动物卫生监 督机构的监管。 同时基层动物卫生监 督机构因人员和经费紧张, 而无法长 期坚持。 2.6 动物检疫监督政策不统一 2.6.1 重 视 检 疫 收 费 现 象 还 是 存 在 的:有的地方甚至下达任务,并和工资 挂钩。 把检疫收费放在首位,随意提高 检疫收费标准, 造成经营户逃避产地 检疫现象较严重, 造成了少量不合格 产品流向市场。 2.6.2 没 有 市 场 准 入 制 度 ,屠 宰 加 工 环节和畜产品等主要消费品, 市场对 畜产品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 导致一 些养猪场或经营者违法收购没有耳 标、不经产地检疫的生猪。 2.6.3 处 罚 不 严 格 :随 意 提 高 和 降 低 处罚标准,对违法案件处理不到位。 2.7 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不足
· 40 · 问题与对策
LIVESTOCK AND POULTRY INDUSTRY NO.307
浅谈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孙龙
(江苏省涟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涟水 223400)
中 图 分 类 号 :S8014)11-0040-03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审核规模场 和屠宰场时, 要把是否修建与处理规 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作为一项 重 要 考 核 内 容 ,一 是 年 出 栏 5 000~10 000 头 的 生 猪 规 模 养 殖 场 , 必 须 建 设 一座存放病死猪的小型冷库; 二是年 出 栏 1 000~5 000 头 的 生 猪 规 模 养 殖 场, 必须配备一台存放病死猪的低温 冰柜; 三是乡镇或村根据生猪饲养情 况设立 1 个或几个病死动物集中收集 点,建设冷库,购置冰柜以及短途运输 设备等, 作为生猪散养户病死猪的临
对没有经过产地检疫而私自运输 的,要加大处罚力度。 屠宰企业不得收 购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 违者加 重处罚屠宰加工企业;加大生产、流通 等环节消毒监管, 落实重大动物疫病 强制免疫制度, 未经重大动物疫病强 制免疫的生猪, 检疫人员不得开具动 物检疫合格证明,不得进入流通环节, 严格执行标识制度。 畜禽标识必须在 动物防疫后按规定佩带, 严禁在出售 时,收购后再打标识。 建立科学完整的 可追溯管理体系。 加强对病死猪无害 化处理工作的监管。 动物卫生监督机 构要进一步加大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工作的监管, 一是对万头以上生猪规 模养殖场和无害化处理厂, 要派出专 门人员负责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二 是对病死猪收集点, 要在无害化处理 厂收集病死猪时实施监管, 还要实施 定期抽查; 三是对生猪规模养殖场防 疫档案、 冷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的 监管。 3.5 加强监管和执 法 力 度 ,严 厉 打 击 私贩私售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