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流感”来袭,中国将如何自处所属学院:理学院学生姓名:资料查找与整理:陈燕、杨茜、王鹏、丛佳论文排版:宋文方、黄玉姣PPT制作:杨茜、陈燕、梁文心演讲人:梁文心“流感”来袭,中国将如何自处近年来,中国文化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受着严重的冲击。
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正有计划有步骤的在文化上对中国的年轻一代进行洗脑。
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或者叫文化扩张,、文化渗透, 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 是强势国家(或者民族)为了达到同化控制它国(或者民族)的目的, 而采取的对它国(或者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
它以否定原有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鼓吹自身文化的先进优秀作为主要手段, 并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方式来伪装侵略的本质。
文化入侵意味着是一种狭隘的现实观, 一种固定不变的世界观和把某种世界观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野蛮行径。
它意味着侵略者的优势和被侵略者的劣势,以及前者占有后者又担心失掉他们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准则。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
一、美国的冷暴力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进行的文化侵略有愈演愈烈之势, 且主要以影视作品作为载体向中国广大青少年输出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观念。
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应高度重视这一事实, 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的文化因子, 全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教育, 并注意将有不良引导倾向的影视作品拒之于国门之外。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由于越战的失利, 自身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等原因, 美国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方式由显性的军事入侵逐步转向更具有隐蔽性的文化侵略。
这种转变也跟美国中央情报局提出的《对华的十条诫令》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浪子野心昭然若揭。
它企图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对我国民的思想进行控制,进而使美国的价值观成为我国所追随的价值观。
文化侵略其实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意图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由此可见, 美国文化扩张战略可谓一箭双雕, 首先保证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美式价值消费等观念的输出, 逐渐向全球美国化的目标靠近,与此同时, 相关的产业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进而实现了经济上的掠夺。
对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的中国来说, 具有隐匿性质的这种文化扩张的影响是巨大的, 对于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 影响更深。
在文化扩张的诸多形势当中, 通过影视作品达到价值观输出、意识形态灌输目的被认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这也是最应该为我们所警惕的。
在好莱坞美式大片中, 美国总是以救世主的面孔出现, 从《后天》到《彗星撞地球》再到近期在中国风靡一时《阿凡达》《2012》以及《变形金刚3》无不例外。
片中大多讲述地球即将毁灭, 而此时美国的英雄及时出手相救, 终于拯救了整个地球。
不仅电影, 美国制造的电视剧也随着网络、光盘等传播媒介在中国的青少年当中大肆流行.《老友记》,《成长的烦恼》等肥皂剧成了很多中国青少年的“必修”科目。
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成了部分青少年憧憬的理想生活方式, 剧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也为很多青少年所效仿。
虽然这些美剧当中不乏积极、向上的因素, 但透露出更多是典型的美式的个人至上的价值观, 其表现形式有淡漠疏离的家庭观念, 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等。
这类的片子对于青少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如果中国的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片中角色的生活方式, 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还有我们所熟知的快餐文化、星巴克文化等等。
二、从日本动漫冲击到文化渗透日本对华的文化渗透也由来已久,二战在华占领期间,日本将文化侵略作为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利用文化手段为军事侵略服务,为了长期统治中国,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要求按照“皇化教育”的理念实施教学,试图通过日语学习来培养中国人的“亲日”情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虽然已经没有大规模的文化侵略行为发生,但日本对中国的长期文化渗透不容忽视。
中国的年轻一代,尤其是我们这些80后,几乎就是看日本动漫、玩日本电玩长大的,阿童木,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卡通形象深入课堂与家庭,同学之间经常谈论的就是日本动画明星、青春偶像。
近些年来,以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
港台歌手翻唱日本歌曲,电视节目克隆日本电视剧风格,《瑞丽伊人风尚》等时尚杂志销量处于中国时尚杂志前列,……,如此等等,中国俨然成为了日本流行文化的最大受众。
不仅如此,日本还将中国文化加以包装,使之以日本文化的风格在世界各地登堂入室。
“女子十二乐坊”签约日本PLATIA公司迅速蹿红后,演奏着日本当下最流行的曲目“杀”回中国大陆及港台,并不断开拓世界市场。
日本还肆意抢注中国四大名著商标,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名著改编成五花八门的电玩、漫画向全球倾销。
在大力发展动漫产业的同时,日本不忘将这种颇具穿透力的动漫文化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推广。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动漫是“文化侵略”的一种潜在手段。
因为在进行动漫制作时,日本总会有意无意地将其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思维混于其中。
于是日本动漫的消费者便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日本意志”的渗透与腐蚀。
三、“韩流”的文化侵略近年来,“韩流”不断地席卷全国,韩式烧烤、韩版服饰,放眼望去大街上林林总总的商家店铺,似乎都以冠以“韩式”为时尚。
追根溯源,其实正是因为近年来韩剧在国内的热播引起的。
韩剧的热播,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渗透,在一定意义上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侵略,而这种侵略绝不仅仅只会停留在文化的层面上。
文化渗透的3个层次分别是:从理论层次上推行价值观;在大众文化层次上,成为精神奴隶;进而物质产品上征服。
笔者对于近年来韩剧在国内的热播,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化侵略现象深有感触,笔者认为目前通过韩剧的文化渗透,韩国事实上已经对中华民族造成了一定意义上的文化侵略,进而实现了经济上的侵略。
这里浅谈一下笔者对韩剧文化侵略的一点看法。
从1993 年中国开始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到这几年的《人鱼小姐》《看了又看》《大长今》《宫》等掀起的一阵又一阵的“韩流”高潮。
韩剧在国内荧屏播出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影响力也早已超出了人们原先的预料有数据显示,仅2005 年,央视一家引进的韩剧就多达665 h,相当于当年央视播出引进剧的1/3。
坊间有句笑话“中央八套是韩国电视剧频道”。
有人说,在国内电视荧屏中古装剧、警匪片等等往往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脱节,而韩剧所反映的恰恰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
这恐怕正是韩剧受到人们热烈追捧的重要原因。
作为文化产品,几部电视剧的热播本应无可厚非,然而,韩剧的热播近年来却引起了国内文化界人士的诸多诟病。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韩剧已经对中华的民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侵略。
韩流在中国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韩剧已经不仅是娱乐,而是潜移默化地在输出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渗透。
在学校,学生们崇拜韩国,哈韩、媚韩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学生在韩流的引导下,看电视要看韩剧,买韩国的手机、服装,喜欢韩国食物、电器、汽车、漫画和电动游戏。
最终遭受损失的是自己的民族品牌和文化!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任意由另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侵蚀主导本国的市场,影响本国平民百姓和青少年。
全球化的今天,欧美日韩处处保护本国市场,动辄状告中国商品倾销,而韩国却在中国大肆进行文化倾销,中国的有关部门却视若无睹,这是渎职行为,是严重的不作为。
那么具体来讲,韩剧又是怎样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进而进行文化侵略,最终达到经济侵略目的的呢?1.在大众文化层次上,成为精神奴隶在韩剧中,男女演员的服饰和发型都很美,所传递的信息就是,按照他们这样的穿着打扮才是新潮和时尚的。
众所周知,韩国人单眼皮居多,然而,在韩剧中我们看到的女演员却都是双眼皮很漂亮。
看韩剧给人直观的感觉是美的享受,俗话说“养眼”。
至少,看了韩剧的美女俊男,让人感觉韩国的美容整形业也是相当发达。
再加上韩剧堪称现实生活的教科书,所讲述的家长里短之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写照,在韩剧中经常会有主人公丑小鸭变白天鹅,或白马王子痴情马路恋情的故事情节,而这正是很多人逃避现实,心灵梦想所在。
久而久之,看韩剧就成为了一些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在所有媒体中,电视剧是最直观的,电视的影响力量是最大的,也是潜移默化的。
在一波又一波的韩剧的推波助澜下,导致了我们生活中韩流泛滥的现象。
在校园里甚至不少学生都认为韩国的文化才是最值得推崇的世界主流文化。
因为韩剧都是这样介绍的。
不难看出,在韩剧的影响下,一些人已经自觉成为了它的精神奴隶。
2.物质产品上征服和经济领域的侵略手机在韩剧里必备,而且都是当时最新款,韩剧里很穷的人手机还算蛮好的,随时随地都会拿下手机电池,特别是接到不想接的电话,二话不说就拿电池。
而在中国,大家都知道这样做会损坏手机,减少手机寿命,应该很少有人敢这样吧,这无意中也向人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韩国手机质量比较好。
事实证明这也确实带来了韩国三星等品牌手机在国内的热卖。
再有就是韩国的汽车,韩剧中无论是多么富有的社长,还是普通的市民,出行所驾驶的都是韩国的汽车。
看一部韩剧,眼睛里晃来晃去都是这些元素,这无意中对于韩国的汽车产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自从韩剧热播以来,韩国的三星手机其销量连年位居中国品牌手机的前茅,这几年中韩合资的汽车也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
在“韩潮”影响下,韩式餐饮、韩流服饰都成为了消费者热烈追捧的对象。
对此,笔者体会颇深:到商场买窗帘,可爱的售货小姐说,这个是韩版的,特别漂亮;转到服装柜台,服务员说,这个裙子不错,韩版的,最流行的;甚至在超市拿起一个保鲜盒,旁边的服务员马上说,很好用的,韩国的。
再看淘宝网上那些廉价的东西,处处都要标榜与韩国有关,惟恐落后。
把自己的东西声称为“韩版”,已经成为商家推销商品的尚方宝剑。
导演们的镜头下,韩国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看惯了韩剧的中国观众自然想身临其境地感受韩国的美丽风光。
对于韩国旅游,韩国政府曾巧妙利用影视的影响力,一度掀起了中国游客去韩国的旅游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