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国的文化建设
西方文化入侵和中国的文化建设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技术革命 思想启蒙
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
人 民科平本竞开 主学等主争拓 精精意义精精 神神识思神神
想
西方文化的消极因素
个 人 主 义 思 潮
新 自 由 主 义 思 潮
实 用 主 义 思 潮
消 费 主 义 思 潮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潮
功 利 主 义 思 潮
拜 金 主 义 思 潮
继续保持传统
洋务派--张之洞 提出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 学习西方科学技 术。 维新派—学习 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制度
胡适将“全盘西 化”的提法改为 “充分世界化”, 主张要充分吸收 西方文化,要对 中国文化进行全 盘改造。
张君励就认为: “复兴儒学是 中国文化现代 化的根本途径”
“西体中用”
李泽厚:“要用现 代化的‘西体’--从科技、生产力、 经营管理体制到本 体意识来努力改造 ‘中学’,转换中 国传统的文化心理 结构,有意识地改 变这个沉淀”
• 理想竞争制度 • 一是人与自然
应当提倡正当、 之间关系的和
理性、有限度
谐制度建设;
和有秩序的竞 • 二是人与人之 争;3而.不要是加不大制度创新间力关度系。的和谐
正当、非理性、 制度建设;
无限制和无秩 序的竞争。
• 三是人与自身, 即人的肉体与
灵魂之间关系
的和谐制度建
设。
• 社会的秩序之 源和稳定之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
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化及与西方文化价值观,坚持中庸 之道,兼收并蓄
• 仁爱,群体观念,和谐,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提高文化认同感 • 正视西方文化中重法制,重理智,尊重自由、平等,敢于创新、自立的价值取向;也应
摒弃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追求享乐和高消费、审美低俗化等消极倾向 • 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大文化民族主义
1、物质上的贫穷与落后 2、精神世界的不确定性
1、小农经济 2、封建专制体制
机会 主义
权威 主义
表现
面子 主义
人治社会,注重形式,
缺乏诚信,缺乏内在 约束,两极人格
平均 主义
1、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 2、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血缘 主义
1、贫圈子意识和关系意识 2、合作,贿赂,走后门
西方文化
古希腊、古罗马、希伯莱 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
如何应对
西方文化入侵 中国的文化建设
前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要想不被全球文化 一体化的洪流所吞没,要想抵制一种外来文化的侵入, 最好的办法不是闭门抵制,而是开门接纳,吸取其他 文化的精华。必须本着对其他文化“兼收并蓄”、对 本族文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不断创新发展。
中西方文化如何结合
“中体西用” 完全西化
中国近现代三次大的文化选择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面向西方的文化选择
洋务派:军事、科技
维新派:政治制度
五四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面向俄国文化选择
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选择
改革开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政府加强立法保护
• 文化习俗、文化遗产 • 加强宣传,支持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 重视教育,解放思想,提倡敬畏意识 • 加大文化创新力度
制度创新要满足四个条件
人本性
竞争性
和谐性
公平性
• 制度应体现以 人为本的原则, 应尽可能为最 大多数人谋利, 制度的着眼点 应是人本身的 自由全面发展, 应更体现人性 化的要求,应 对弱者实现人 道主义关怀。
• 制度应当为每 一个主体提供 平等的发展机 会,而不能有 例外和特权存 在。
结语
面对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 一方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大力 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面对西方文化,我们 要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 发展进步,并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复杂的文 化背景下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以传播文化为 名的意识形态的渗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