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以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具体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品种及其演变规律;商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商品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与安全认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商品检验;商品包装与商标;商品储运与养护;商品与资源、环境;新商品开发;商品消费心理;商品广告;商品文化;商品美学;商品法规;商品地理;各类商品营销学;商品消费科学与教育等。
第二章商品分类的内涵: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选择适当的商品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一定范围内的商品集合体科学、系统地逐次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乃至品种、细目(如规格、花色、品级等)的过程。
商品分类的方法: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唯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1.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2.以原材料作为商品的分类标志3.以加工工艺作为分类标志4.以商品的化学成分作为分类标志5.以商品的产地作为分类标志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商品标识代码的编制原则:唯一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无含义性原则商品编码方法:1.顺序编码法2.系别顺序编码法3.层次编码法4平行编码法● 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3, EAN/UCC —8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 非零售商品的标识代码采用EAN/UCC —14, EAN/UCC —13和UCC —12(用于北美地区)代码 EAN/UCC —13中国大陆前缀码690~695EAN/UCC —14比EAN/UCC —13之前多了一个指示符(1~8用于定量,9用于非定量)商品条码的种类目前我国商店采用的店内码是EAN 推荐的EAN-13(标准版)结构 厂商识别代码(前三位前缀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一 N1~N7 N8~N12 N13 二 N1~N8 N9~N12 N13 消费单 EAN/ UPC 条码 厂家条码 店内条码ITF-14条码货运单储运单 商品定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商品变量消费单元的标识 UCC / EAN-128条码店内码有三种结构1.前缀码+种类码+重量码+校验码2.前缀码+种类码+价格码+校验码3.前缀码+种类码+项目码+校验码中国标准书号的结构ISBN+EAN·UCC前缀(978),组区号(1~5位,中国7),出版者号(2~7位),出版序号,校验码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结构:ISSN XXXX-XXXX(ISSN+7位数字序号+1位校验码)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CN结构:CN XX—XXXX/YY前2位为地区代码,紧跟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0001-0999为报纸序号,9000-9999为有形电子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斜线/后两位是分类号,说明学科如CN 35—1160/C第三章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商品品种的发展规律●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
●商品品种合理增长的规律。
●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第四章质量是”社会总损失最小”,田口玄一将总损失定义为产品上市后产生的“功能波动损失”、“弊害项目损失”、“使用成本”这三部分损失之和由于商品质量概念定义抽象模糊,因此需要把这些抽象的要求转化为生产者、经营者可以度量的技术经济语言才具有可操作性。
这些技术经济语言就是质量特性影响有形商品质量的因素(1)生产环节中的因素影响(2)流通环节中的因素影响(运输装卸、仓库储存、销售服务)(3)消费环节中的影响(使用范围和条件、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废弃处理)(4)人的因素最根本,其他因素通过人的因素才起作用。
从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无一不在人的控制下完成。
A、质量意识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具体表现。
)B、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和组织能力)是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必要前提。
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农林牧渔等产业的天然产品:品种的选择栽培或者饲养方法生长的自然环境收获季节及方法工业商品:市场调研与开发设计原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检验与包装第五章一.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二.质量方针及其制定要求制定质量方针的要求:1.与企业的总经营宗旨相适应。
2.包括对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3.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4.在企业内得到充分沟通和理解。
5.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三.质量目标及其制定要求1.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2.质量目标的内容。
3.质量目标应是量化且可测量的。
4.质量目标应细化分解和落实。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全面质量的管理。
2.全过程的管理。
3.全员的管理。
4.全社会推动的管理。
5.全面应用各种管理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PDCA循环是指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八个步骤:1找题定题2找因3找主因4制定计划5执行计划6对照计划检查调查结果7标准化巩固成果8遗留问题转下循环PDCA的特点➢大环套小环;➢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提高一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PDCA关键在A●朱兰三部曲产品中的质量问题80%是由于管理不善引起的,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应破除传统观念,抓住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个环节。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运用,掌握)1.分类法2.排列图法3.因果分析图法4.直方图法5.控制图法6.散布图法7.统计调查分析表法试用因果图来分析药品受潮的原因。
ISO 9000族标准的构成(四个核心标准+其他标准、技术报告、小册子)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产品实现过程是主过程,管理职责是管理过程,资源管理为资源保证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为支持过程 ISO 9000与TQM (选择,判断)相同点:原理相同。
强调领导的作用。
指导思想相同。
不同点:控制范围不同。
ISO 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而TQM 是组织结合自身特点而自行制定、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六章标准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商品标准的分类:● 按照标准的实施方式或约束性分类强制性标准:凡涉及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性执行的标准 推荐性标准: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 按照标准的表达形式:文件标准、实物标准我国商品标准的分级 ● 国家标志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对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的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即质检总局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计划,组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草案,一般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批和发布;也有由卫生部、农业部等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和发布的;特别重大的,报国务院审批和发布。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其编号采用顺序号加发布年代号,中间加一横线分开。
核心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 9004: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 19011:2001)●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地方标准强制性地方标准的代号由DB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代码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组成,如DB12/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由在代号斜线后再加T组成,如DB12/T●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代号为“Q/”Q前加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汉字简称,斜线后为企业代码和编号世界标准的分级: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专业团体标准要求也是商品标准的技术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有以下层次1使用性能要求2理化性能要求3稳定性要求4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1)关税壁垒(2)非关税壁垒(进口国对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技术壁垒)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1.各种技术法规;2.严格的技术标准;3.商品及其包装的特殊要求和规定;4.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5.质量认证和认可制定、物品编码系统、计量单位、标志等。
6.业务信息的计算机联网技术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凡已有国际标准,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应优先采用;企业凡有能力均应采用国际标准,暂时没采用的要限期采用;对采用国际标准生产的商品实行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制度第七章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相信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我国认证工作概况➢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及其管理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承担。
➢国家认监委负责统一管理全国质量认证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立的认证机构或授权有关工业部门设立的行业认证委员会负责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检验机构须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批认可,方可承担质量认证的检验任务。
➢我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实施,包括安全认证、质量认证以及出口商品申请国外认证和国际认证,并在进出口商品认证工作推行商检标志制度。
商品质量认证种类➢强制性产品认证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产品。
如CCC认证、QS认证制度。
➢自愿性产品认证1.合格认证: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某一产品(商品)或服务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的认证。
2.安全认证:以安全标准或商品标准中安全要求为依据,而对商品或只对商品有关安全的项目所尽心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