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西南区地理概述1

中国西南区地理概述1


(单位:℃)
区 最热月气温 23.5 22.8 25.8 28.0 年较差 38.9 42.2 30.4 26.0
三、降水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呈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但海拔高度 和地面坡向变化也造成降水量的局部差异。西南区降水量丰富云南南部(1 000~2 500 mm)、贵州大部(1 100~1 400 mm)和四川盆地(1 000~1 300 mm)是区内降水高 值区。
横断山“干旱”河谷的成因问题。多数人认为焚风效应是首要的原因。
横断山地各山脉的走向既近似垂直于西南季风来向,又近似垂直于东南季风来向, 迎风坡多雨,背风雨影区焚风效应显著,产生干旱现象,且向内陆愈突出。
第十五章 西南区
四、河流与湖泊
西南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 澜沧江、元江和珠江7大水系。大河多为过境河,且其中不乏国际河流。长江、珠 江两水系共占全西南面积的81.28%,居于主导地位。 大部分河流雨水补给比重超过年径流量的70%。地下水补给率以云贵高原诸河 最高,一般占30%,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诸河分别为20%和10%。冰雪融水补给只 限于横断山地各河流。径流丰枯悬殊,季节分配与降水量一样不均匀,年际变化也 较大。 年径流总量为8 237×108 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30.38%。径流年内分配夏季 一般占40%~60%,秋季25%~40%,春季10%~20%,冬季8%~12%。 主要湖泊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 即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分水岭地区和 横断山地东侧。多为断陷湖,水位季节 变化明显。本区湖泊都是外流湖、淡水 湖,且除程海等少数湖泊外没有突出的 天然萎缩现象,人为因素如修渠排干、 引水灌溉、发电、城镇供水、围垦、工 业废水污染等,对湖泊的演变影响至深。
第十五章 西南区
三.农业生产与布局
全区农业生产总值为3 893亿元(2001年),约占全国的14.87%。粮食 产量所占比例也相近。糖料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油料和肉类所占比例 也略高,但水产品,尤其是棉花显著偏少。 表15-3 西南区主要农产品产量(2001年)
农业总产值/ 亿元 全 国 26 179.6 1 898.0 418.6 703.5 872.9 3 893 14.87 粮食/ (104t) 棉 花/ (104t) 油 料/ (104t) 糖 料/ (104t) 猪牛羊肉/ (104t) 5 026.0 609.2 122.8 203.8 266.1 1 201.9 23.91 水产品/ (104t) 4 381.3 76.8 6.9 18.0 247.8 349.5 7.98
从滇南到川北,或从桂南到渝陕边界,基 本上是纬度因素导致亚热带内部植被的变化, 而西南区西部山地高原植被的垂直变化却近似 地再现了东部季风区植被类型从热带亚热带到 寒温带的全部纬度变化;高黎贡山、大雪山等 山地垂直带谱由7~8个垂直带组成。
1.热带雨林 2.热带季雨林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亚热带针叶林 5.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 阔叶灌丛 6.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落叶阔叶林 8.针阔叶混交林 9.山地寒温性针叶林 10.高山、亚高山灌丛 11.高山、亚高山草甸 12.竹林
第十五章 西南区
二、土壤地理特征
(1)土壤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占 绝对优势,云贵高原以红壤、赤红壤、燥红土和 黄壤占地最广,重庆市大致是黄壤和黄棕壤分踞 南北。 (2)岩成土类型多,岩成土分布广。四川盆地 由于中新生界紫色砂岩、页岩和泥岩广泛出露, 其风化物作为母质在亚热带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 林条件下发育为紫色土。在碳酸盐岩风化物上发 育的石灰土,依有机质含量高低可分为黑色、黄 色和红色石灰土三个亚类。此类土壤虽较肥沃, 但通常土层较薄,且缺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障 碍。大山灰土,仅见于云南德宏州之腾冲一带。 (3)与植被垂直带性相适应,土壤垂直带性分 异显著,各垂直带土壤大大丰富了本区的土壤类 型。以砖红壤为基带有足够高度的山地,自下而 上可依次出现山地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红 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 灌丛草甸土、高山石砾土等类型。
西南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气候与水文 植被与土壤 农业
.
第十五章 西南区
教学重点
• 阐明西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 西南区农业生产和布局 • 西南区农业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 • • • • • 西南区 (southwest China) 四川盆地 (Sichuan Basin) 横断山 (Hengduan Mountains) 喀斯特地区 (Karst areas) 山地垂直带谱 (altitudinal belts of mountain) 水能梯级开发 (step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二、气温
西南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4~24℃间, 有5个高值区:①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带谷地>20℃;②川南—重庆长江谷地 18~20℃;③怒江下游及德宏州>20℃;④红河下游谷地20~22℃;
第十五章 西南区
表15-1 西南区和其他区气温年较差比较
城市 成都 重庆 昆明 贵阳 西 南 区 最冷月气温 最热月气温 5.5 7.5 7.7 4.9 25.6 28.6 19.8 24.0 年较差 20.1 21.1 12.1 19.1 城市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北 京 南 京 其 他 最冷月气温 -15.4 -19.4 -4.6 2.0
省(区、市) 四川、重庆 云 南 贵 州 广 西 西南区 耕地 876.47 295.50 373.15 261.27 1 806.39 比例/% 15.43 7.50 21.29 11.03 11.12 林地 1 953.3 953 596.47 789 比例/% 34.36 24.9 33.87 33.34
第一节 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一、地质环境
西南区属于亚欧板块内中国板块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地层和岩性之复杂 为国内罕见。有3个构造单元: (1)西部中生界褶皱带,新构造运动中属强烈上升区,新老断裂活跃,地震 既频繁又强烈,常造成灾害; (2)扬子地块; (3)华南早古生界褶皱带。
第十五章 西南区
二、地貌特征
(3)四川盆地:略呈菱形,海拔为300~700 m,地势自西北倾向东南。盆 地内部中生界紫色砂页岩广泛分布。地貌分异显著,西为平原,北有低山、丘 陵,东为平行岭谷。
(4)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云南高原平均海拔1 800~1 900m, 大部地区高原面保存比较完好,为典型的红色高原。滇东喀斯特地貌发育。贵 州高原平均海拔1 000 m,碳酸盐岩分布广、普遍发育喀斯特地貌。
(单位:104hm2)
牧草地 2253.3 1531 428.7 869.93 比例/% 39.7 40.3 25.2 36.8 36.92
4 291.77 31.32
5 082.93
二 农业生产的特点
1. 2. 3. 4.

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大。 农业发展缓慢,产量不稳定。 有利条件好,生产潜力巨大。 各地农业生茶水平不同,区域差异大。
四川、重庆 贵 州 云 南 广 西 西南合计 占全国/%
第十五章 西南区
粮食作物居主导 。水稻分布于四川盆西平原、盆南长江沿岸及岷江、
沱江、嘉陵江下游浅丘区,广西盆地特别是桂东南地区,滇中、滇南亚热带及热 带坝区,黔中盆地和黔东河谷坝区。四川-重庆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1.6%。小麦 分布于我国五大产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玉米主要分布于贵州西半部山 地,其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9%,产量则超过粮食总产量的30%。云 南省东北、东南和西南海拔1 000~2 000 m间的山地,广西西部山地,川西山地 和四川盆地内的丘陵区也是玉米产地。薯类主要分布于黔西、黔东北和黔中温凉 山区。
第十五章 西南区
第三节 植被与土壤
一、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
植物最为丰富。云南省被称为植物王国。 印支及燕山运动后本区绝大部分已成陆地,若 干起源古老的植物相继迁入,第四纪期间基本 上未受冰川作用影响而得以保存,故而古老孑 遗植物相当丰富。植被类型除不含青藏区腹地 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西北区的温带、暖温 带荒漠、荒漠草原外,几乎包容了东部季风区 的所有地带性植被。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川西滇西山地自北而南的走向清晰 地反映了山脊线、高原面和谷地海拔沿同一方向递降的特点。地势 起伏之大也为其他各区所罕见,最大高差相差近7 500 m。 (1)宏观地貌格局深受大地构造制约。构造背景对西南区地貌 格局的决定性作用是导致其多山地、高原。 (2)岩石性质强烈影响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红色丘陵广泛 分布。喀斯特地貌在西南区的分布极其普遍。较为集中的数滇东地 区、贵州、四川盆地南缘。 (3)流水的深切割塑造了独特的峡谷地貌。西南区在我国以多 深而长的峡谷著称。川西、滇西山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 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及其支流的纵向构造谷地,大多以峡谷 占优势。重庆市东部切穿巫山形成了著名的三峡。 (4)冰川作用对西部高原山地地貌影响巨大。 (5)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西南区的许多山地崩塌、滑坡 和泥石流十分发育。
第十五章 西南区
第二节 气候与水文
北回归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西南区大部分处于副热带高 压带范围。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都是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 源。云贵高原的隆起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 秦巴山地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
一、辐射与日照
西南区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一个区。峨眉山以3 300 MJ/m2成为全 国最低。低辐射是短日照的必然结果。川西北山地高原、横断山地及昆明以北 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 400~2 600 h之间,这是西南区惟一的日照较丰富的地区。 而四川盆地西部至东南的弧形地带仅有1 000~1 200 h,盆地边缘及贵州大部不 超过1 400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