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教本科病理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成教本科病理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成教本科病理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稳态2.超极化阻滞3.固定酸4.氧离曲线左移5.内生致热原6.全身适应综合征7.应激性溃疡8.自身输血9.休克肺10.11.12.13.114.15♦、选择题A 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 .心力衰竭B .休克C .缺氧D .发热E .代谢性酸中毒2 .某病人反复呕吐、腹泻伴高热2 天,最易发生何种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A .高渗性脱水B .等渗性脱水C .低渗性脱水D .水中毒E .水肿3.延髓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下述哪项刺激最敏感A. 动脉血氧分压B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 .动脉血D .血浆碳酸氢盐浓度E .脑脊液碳酸氢盐浓度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严重呕吐时会发生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5. 引起急性肾炎性水肿最重要的因素是A .醛固酮增加B. 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C .抗利尿激素增加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6 .健康人攀登3000 米以上高峰发生缺氧的原因是A .吸入气氧分压低B. 血液携氧能力低C .肺部气体交换差D .组织利用氧能力低E .肺循环血流量少7 .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的特点是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fB.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f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D.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J8 . 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 糖原分解J,糖异生J,血糖J,乳酸JB. 糖原分解J,糖异生f,血糖J,乳酸JC. 糖原分解J,糖异生f,血糖f,乳酸JD. 糖原分解f,糖异生f,血糖f,乳酸fE. 糖原分解f,糖异生f,血糖f,乳酸J9. 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 •A. 单核细胞B. 巨嗜细胞C. 心肌细胞D .白血病细胞E.肺癌细胞10. 应激反应中对免疫起抑制作用的最主要激素是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糖皮质激素D .胰岛素E.生长激素11. 急性期反应蛋白的主要来源是A .巨嗜细胞B. 内皮细胞C. 肝细胞D .白细胞E.心肌细胞12. 应激时B -内啡肽升高的意义是A . 升高痛阈B. 抑制过分强烈的血管收缩C. 抑制分泌D. 促进生长激素分泌E. 以上都是13. 通常将低动力型休克分为三期是根据什么?A . 微循环变化的特点B.病人的症状与体征C.发病经过的天数D.有无合并症E.有无代偿性意义14. 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 重吸收水增加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毛细血管血压降低, 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 静脉吻合支开放, 回心血量增加15.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少灌少流, 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 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 灌多于流D.多灌少流, 灌多于流E.不灌不流, 血流停滞16. 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 .充分补足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改善心脏功能D.去除原发病因E.给予缩血管药17. 下列哪项不.是.内皮舒张因子的特点• •A.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B.可舒张血管C.可抑制多形核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D.已知是休克时最主要的舒血管物E.抑制血小板聚集18. 内皮细胞受损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活化A.凝血酶原B. 刈因子C. 组织因子D.纤维蛋白E. 钙离子19.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A . 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 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 激活补体系统D. 激活激肽系统E. 激活纤溶系统20.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是反映下述哪项内容的指标A . 血小板的数量B. 血小板的质量C. 凝血因子的含量D.的含量E.纤溶酶的活性21.下列器官中最易发生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是A心脏.B肝脏.C肺脏.肾脏D.胃肠道E.22.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的主要机制是A细胞膜通透性增高.B线立体损伤.C内质网损伤.D.2+交换增强E.交换增强23.关于心脏后负荷, 下面哪项叙述不.正.确.• • •A又称压力负荷.B决定心肌收缩的初长度.C指心脏收缩时所遇到的负荷.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室后负荷增加D.E.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后负荷增加24.右心衰竭不.可.能.出.现.下.面.哪项变化A.下肢肿大B.肝肿大C.少尿D.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 心性哮喘25. 肥大心肌由代偿转为失代偿的原因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心肌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B. 心肌细胞过度增生C. 冠脉微循环障碍D. 心肌细胞表面积相对减少E. 肌球蛋白酶活性降低26. 心脏离心性肥大的本质是A .心肌细胞增生B. 心肌纤维变粗C. 肌节串联性增生D. 肌节并联性增生E. 以上都不是27 . 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的机制是A. 比例失调B. 气道阻力增加C. 呼吸抑制D. 弥散障碍E. 肺、胸壁顺应性降低A .2 < 8.0(60)B.2< 8.0(60)C .2 > 6.7 (50)D. 2<6.7 , 2 >8.0E.2<8.0 , 2 >6.729. 因引起部分肺通气/血流比例小于0.8 而发生呼吸衰竭可见于A. 限制性通气不足B. 阻塞性通气不足C. 死腔样通气D. 弥散面积减小E. 功能分流增加30. 吸入纯氧可有效地提高 2 除了A. 功能性分流增加引起的2下降B. 真性分流增加引起的2下降C. 功能性死腔增加引起的2下降D.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2下降E. 慢性支气管引起的2下降31. 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 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B. 肠道细菌受抑制C. 肠内小于528 II型呼衰血气诊断标准为D. 胆汁分泌减少E. 蛋白质摄入减少32.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最主要的机制是A. 使脑内形成乙酰胆碱增多B. 使脑内形成谷氨酰胺减少C. 抑制大脑边缘系统D. 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E 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33.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所说的支链氨基酸包括A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B 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C 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D 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E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34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 肾小管阻塞B 肾缺血C 原尿返流D 肾内35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A 高钠血症B 高钾血症C. 低钾血症D. 高钙血症E. 低镁血症3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出现等渗尿标志着A. 健存肾单位极度减少B. 肾血流量明显降低C .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D. 肾小管泌钾减少E. 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均丧失37 .下列哪个器官的损害被认为是形成的一个发源地A. 肺B. 肾脏C胃肠道D 胰腺E 肝脏38 时,下列哪项不是体内产生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A 中性粒细胞B 单核细胞C 巨嗜细胞D 肥大细胞E 内皮细胞39 细胞凋亡的抑制因素有A. 细胞生长因子B.细胞毒T 淋巴细胞C. 感染D. 电离辐射E. 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40 . 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有A. 2B. P53C.C. 9E.X 型题1 .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包括A. 损伤与抗损伤B. 康复与死亡C. 因果交替D. 局部与整体2. 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有A. 兴奋性增高B. 传导性降低C.自律性增高D.传导性升高3. 血容量减少导致肾素分泌增加的机制是A. 交感神经兴奋B. 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兴奋C.致密斑感受器兴奋D. 下丘脑分泌增加4. > 可见于A. 代偿后代谢性酸中毒B. 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D. 呼吸性酸中毒5.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可见于A .肾功能衰竭发生剧烈呕吐B.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并发心力衰竭C.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严重呕吐D. 糖尿病患者伴有剧烈呕吐6. 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是A .交感神经兴奋B.2 等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C.外流增多D.2+内流增多7. 中枢的发热介质有A. 前列腺素EB.2+比值C.D.8. 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期的变化是A. 儿茶酚胺增多B. 交感神经兴奋C. 糖皮质激素增多D. 醛固酮增多9. 的作用有A. 减弱心肌收缩力B. 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C. 降低心脏负荷D. 引起心力衰竭10. 休克时增加的损伤作用有A. 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导血管活性物质产生B. 激活诱导内皮表达粘附分子C. 收缩小血管加重组织缺血D. 降低毛细血管前扩约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11. 再灌注损伤中引起无复流现象的原因是A. 心肌细胞水肿B. 血管内皮细胞肿胀C.中性粒细胞堵塞D. 血小板或血栓堵塞12 . 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见于A. 甲状腺功能亢进B. 高血压病C. 贫血D. 主动脉瓣狭窄13 . 局部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影响心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是A. 减少。

2+内流障碍B. 心肌细胞对儿茶酚胺敏感性降低C. 肌质网摄取和释放2+的速度减慢D. 肌球蛋白酶活性降低14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见于A. 休克B. 氧中毒C. 肺水肿D. 过度通气15 . 参与肺水肿形成的因子有A.B. 1C.D.16 .肝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是通过下述机制A. 严重低下B. 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C.前列腺素合成增多C.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17. 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后,提示肾小管功能开始恢复的早期指标是A. 尿比重开始上升B. 尿钾逐渐上升,尿钠逐渐下降C. 尿值开始下降D. 尿素氮派出明显增加18 . 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的原因是A.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B. 红细胞破坏加速C. 出血、溶血D. 铁的利用障碍19 . 细菌移位的原因包括A. 肠道值改变B. 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粘膜C. 大量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D. 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20 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有A.B.C.B. 2三、填空题1. 分子病是指由于引起的以为特征的疾病。

2. 在疾病时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 。

3 .阴离子间隙是指血浆中未测定 _________________ 和与未测定的差值。

4. 脑水肿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和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缺氧时机体代偿反应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和_____________系统为主。

6. 内毒素致热的主要成分是。

7 . 发热的基本信息分子是,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 产生和释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