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易错题大闯关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稚.子(zhì)芝.兰(zhī)姊.(zǐ)痴.情(zhī)B.牙龈.(yín)两鬓.(bìnɡ)迸.裂(bìnɡ)瞑.目(mínɡ)C.鲁.肃(lǔ)弓弩.(nǔ)阻挠.(náo)恐吓.(hè)2.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步伐.—代.表栽.树—登载.B.截.然—捷.报带.帽—拥戴.C.由衷.—忠.诚慈详.—祥.细3.下面的句子都出自《水浒传》,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A.只见夜来那个人,提着桶洗面汤...进来,教武松洗了面,又取了漱口水漱了口。
(洗面汤:吃饭时用的菜汤。
)B.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
(盘缠:路费。
)C.知县又是要出脱宋江的,便道:“既有执凭公文,他又别无亲族,只可出一千贯赏钱,行移诸处,海捕..捉拿便了。
”(海捕:通缉。
)4.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A.反复排比B.排比比喻C.反复比喻5.李老师的歌唱得特别好,他经常被邀请去外地演出,真是()。
A.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B.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二、读句子,猜猜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臣兄知贼兵至近,恐夏侯惇孤力难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
——《三国演义》倍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
——《三国演义》经天纬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叠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水浒传》屯街塞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条大汉引着众人入进店里,主人笑容可掬....,迎接道:“大郎请坐。
”——《水浒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句子,猜猜他们是谁。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选自《红楼梦》第三回)()2.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身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青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选自《西游记》第十八回)()3.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4.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四、仿写句子。
1.一向胆小的小朋,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后上课表现非常积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同一个人前后表现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通过动作描写表达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一)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大虫,迎喝将来,尽皆出来看,哄动了那个县治。
——《水浒传》1.句子中的“一个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这个壮士的哪些故事?请写在下面。
(至少两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宝玉一回头,却是A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红楼梦》1.我能猜出A处应填的人物是____________。
2.宝玉和A一起去干什么?()A.扫花葬花。
B.打扫庭院。
C.锄草种花。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时节的景色。
A.早春B.晚春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_______”一词。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名著,完成练习。
①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议事,孔明也在座。
周瑜说道:“曹军有一百万,不是一朝一夕能打败的。
众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长期御敌。
”话音未落,黄盖说道:“恐怕即使三十个月也不能打败曹操。
依我之见,这个月能打败曹军最好,如果不能,不如听从张昭的主张,尽早投降曹操。
”周瑜脸色大变,怒道:“我奉主公之命与曹操决战,谁再敢提投降,定斩不饶!”黄盖也大怒,骂道:“我纵横江东多少年,三代主公谁不知道我?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敢教训我!”周瑜怒不可遏(è),喝道:“黄盖惑乱军心,不罚不能服众,推出去斩首!”甘宁见状,急忙出列为黄盖求情,周瑜喝道:“你竟敢扰乱军法!”喝令军士将甘宁乱棍打出中军帐。
众将纷纷跪下求情,希望能宽恕黄盖。
周瑜指着黄盖骂道:“如果不看众将情面,今天非斩你不可!”说罢,令军士责打黄盖一百脊杖以示惩戒。
打到五十脊杖时,众将见黄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已经昏死过去,再次苦苦哀求,周瑜才说道:“看在众将的情面上,先记下这五十脊杖,再敢小觑(qù)本都督,定斩不饶!”②众将将黄盖扶回营寨,围着黄盖叹息不已。
鲁肃从黄盖营中出来,径直来见诸葛亮,说道:“我们都是都督的部下,不敢劝他。
先生是座上宾,怎么不劝一劝?”诸葛亮笑道:“先生不知道周都督责打黄盖是苦肉计?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劝解?”鲁肃这才恍然大悟。
诸葛亮又说道:“子敬见到周都督时,千万不要说我识破了他的计谋。
”鲁肃点头答应,转头去见周瑜,问道:“都督为什么责打黄盖?”周瑜说道:“责打黄盖是苦肉计,为了瞒住曹操,再派黄盖诈降,就势放火烧曹营。
”接着又问道:“诸葛亮有何看法?”鲁肃回答道:“他也埋怨都督不讲人情。
”周瑜哈哈大笑,说道:“终于瞒过他了!”鲁肃听了,低头不语。
——改编自《三国演义》1.下面关于第①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最准确的是哪一项?()A.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主张及早投降,周瑜依照军法责打黄盖。
B.黄盖提出如果三十日打不败曹操,不如及早投降,以求保全。
C.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故意出言不逊,周瑜依计下令责打黄盖。
D.周瑜责打黄盖,众将苦苦哀求,才让黄盖少挨五十脊杖。
2.第①段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3.第②段中众将为什么“叹息不已”?()A.因为怨恨周瑜不该如此残暴地对待黄盖。
B.因为未能及时阻止周瑜责打黄盖而感到后悔。
C.因为黄盖是江东老将,受此重刑,让人心疼。
D.因为抱怨诸葛亮不该眼见黄盖被打而袖手旁观。
4.第②段中鲁肃为什么“低头不语”?()A.因为诸葛亮没有识破周瑜的苦肉计。
B.因为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周瑜却以为瞒过了诸葛亮。
C.因为鲁肃被周瑜的智谋所折服。
D.因为鲁肃不相信苦肉计能够成功。
5.除了诸葛亮,原著中还有谁也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A.阚泽。
B.曹操。
C.蒋干。
D.蔡中、蔡和。
6.下面《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哪一项是诸葛亮没有参与的?()A.官渡之战。
B.火烧赤壁。
C.挥泪斩马谡。
D.空城计。
7.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哪一项表述有错误?()A.为了除掉董卓,曹操手持宝刀刺杀董卓,被发现后,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B.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保护两位嫂子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
C.曹操为了躲过马超的追杀,脱下红袍,割断胡须。
D.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老将赵云召到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他。
八、按要求写话。
下面是《堵车》的一段场景描写的开头句和结尾句。
读后,请你把堵车的场景具体地描写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
(开头句)宽阔的马路被各式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结尾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不和谐的交响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C 2.A 3.A 4.C 5.C二、1.以加倍速度赶路。
2.经营天下,治理国政。
3.形容人多拥挤。
4.笑容露出来,好像可以用手捧住,形容笑得明显。
三、1.林黛玉 2.猪八戒 3.沙悟净 4.刘备五、(一)1.武松 2.示例: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二)1.林黛玉 2.A六、1.A 2.拟人百尺3.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七、1.C 2.A 3.C 4.B 5.A 6.A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