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来源
改建
2.来源 新建
扩建
铺设
建筑垃圾
装修
修缮
香港环保署将建筑垃圾分为新建过程中的垃圾和 拆除过程中的垃圾。新建过程中的垃圾包括报废的、 多余的建筑材料、建设中的临时材料等。根据经验, 新建项目产生的垃圾数量大约为建筑项目原材料总量 的10%--20%
2010 2010 2011
●规范规定: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有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加工而成。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工艺
废 混 凝 土 资 源 化 利 用 流 程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骨料 1.再生骨料
●德国将再生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公路路面工程,并于 1998 年 8 月提出 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 ●荷兰是最早开展再生混凝土研究和应用的国家之一,对建筑废弃物的再 生利用十分重视,自1997年起,该国禁止对建筑废弃物进行掩埋处理,建 筑垃圾再利用率几乎达到100%。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国内问题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13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国外
●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 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 卸”。美国的城市垃圾中建筑垃圾约占40%,经过分拣、加工转化,再生 利用的约占70%,其余30%的建筑垃圾填埋“利用”在需要的地方。
●再生骨料混凝土对干燥收缩更敏感,所以应特 别加强早期养护。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应用
青岛海逸景园6 号工程,最高33 层,在24层的结 构混凝土中应用 C40再生混凝土 约320m³。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砌块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分类与组成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分类与组成
• 建筑垃圾按来源可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 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垃圾五个 主要类别。(《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分类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国内 国内实际现状:
• 初步统计国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仅为5% 左右,与欧盟90%、韩国、日本97%以上、 美国89%、荷兰将近100%的利用率相比极低
• 技术上问题非主要原因,认识与管理上存 在问题。国外主要先进在管理和意识上。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国内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工艺:其他应用 5.其他应用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工艺:其他应用 应用实例
1999年,新加坡启用了全国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近海垃圾场——实马高 岛垃圾填埋场。实马高岛处理了新加庞坡飞城全市建国筑垃9圾0的%回收的再利垃用现圾状 。
●破坏市容, 恶化市区环境卫生。
●存在安全隐患。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骨料
1.再生骨料
●相关规范:《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 《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
物料的可利用性: •惰性物料其污染性很小,通常可替代土石方使用,作为替代填料填海 造地具有可行性。 非惰性物料有别于公共填料,不能用來填海,经 回收再用再造后,余下的废物会运往堆填区处置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危害
●占用土地, 降低土壤质量。 ●影响空气质量。 ●对水域的污染。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混凝土
2.再生混凝土
●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规定:配置过程中掺 用了再生骨料的混凝土即为再生骨料混凝土。 ●一般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范围为30%—— 100%,再生骨料性能较天然骨料差,大比例采用 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
●规范要求:由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有害物质 含量等指标一般比天然骨料差,可能会影响混凝 土的耐久性或长期性能;所以《再生骨料应用技 术规程》对再生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最低强度 等级、最大含碱量的要求均比《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提高了一个等级。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路面 再生路面应用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工艺:再生路面
合宁高速公路全长133.43km, 水泥混凝土路面,1991 年通车, 由于交通量和使用年限的增加,混 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每年路面的维修工程量为9 万~10 万㎡,产生旧混凝土3 万~4 万m³, 因此在此路面维修中,就地和就近 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代替天然 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用于道路,废 弃混凝土的利用率达80%,节约骨 料的运输费用为117 万~130 万元, 节省废混凝土占用土地费用67 万~75万元。
3.再生砌块
●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只要对建筑垃 圾原料进行认真处理,完全可以作为生产再 生混凝土砌块、再生砖的原料。
●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砌块,国家或当 地政府会给以免税、免养路费等优惠政策, 主要其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砌块 再生砌块应用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工艺:其他应用
应用实例
上海每天产生的 建筑废弃物约3.7 万吨,约占城市 固体废弃物总量 的30%,而研究、 规划建设“海上 城市”,可为大 量建筑废弃物等 寻找到新的处置
方法。
占地40公 顷,由500 万吨建筑垃 圾堆成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国外
● 澳大利亚自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墨尔本和悉尼等城市开始利用再生骨料。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1)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 圾;(2)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3)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 予以适当处理。早在1977年,日本建筑业协会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 生混凝土使用规范》。2005年日本全国建筑废物资源总利用率达85%, 其中废混凝土在资源化率达到98%。 ●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国于 1989 年实施了 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准,比利时建筑研究协会(CSTC)长期以来一直关注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建立了专业学术组织以促进 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研究。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性能和设计取值
●一是由于再生骨料的性能,而是由于再生混凝 土的实际应用经验不足;所以再生骨料混凝土的 轴心拉压强度等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 定的相同等级混凝土强度基础上乘以一定的折减 系数。对仅掺用I类粗骨料的混凝土折减系数为1; 掺用其他骨料的混凝土按相应掺入率确定折减系 数。
●深圳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大体分2 类:一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 约占98%;二是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约占2%。 ●北京市每年设置20-30 个建筑垃圾消纳场。 ●上海建筑垃圾的处理:l)回填标高;2)围海造田;3)堆山造景; 4)制作建材;5)其他。2011年上海市渣土的有效处置率约70-80%, 建筑垃圾利用率仅20%左右。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路面
4.再生路面
●我国道路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和运作刚刚起 步,尚没有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应用。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 热再生:短时间内将沥青路面加热至施工温度,通 过旧路再生等工艺措施,使病害路面达到或接近原 路面技术指标。 冷再生(常温再生):利用铣刨机将旧沥青面层及 基层材料翻挖,旧沥青混合料破碎后当作骨料、加 入再生剂混合均匀碾压成型,主要作为公路基层底 基层使用。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性能
●实际应用:由于国内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起步比较 晚,生产出的再生骨料性能也较差,一般粒型级配 不好,表面附有大量砂浆,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按技术要求将粗骨料 分为I 、II 、III、三类;I类再生粗骨料品质基本达 到天然粗骨料标准,所以其应用不受强度等级限制; II类可用于配置不高于C40的再生骨料混凝土;III类 品质较差,仅可用于C25以下再生骨料混凝土,且 由于吸水率较高,不宜配置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而再生细骨料中经常含有水泥石颗粒或粉末,所以 规范对再生细骨料要求更为严格。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 收再利用现状
2020/11/13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
一.建筑垃圾概述 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 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四.建筑垃圾管理对策
庞飞城市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现状
建筑垃圾概述:定义
1.建筑垃圾的定义?
定义:建筑废弃物(即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 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 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 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建设部 2003 《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管理规定(修订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