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天气预报一、气旋1、锋区:锋区及其附近地转风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一般都较强,气旋常发生在锋区的下方。
(52页)2、空中槽:气旋通常发生、发展在西风带中东移的空中槽前部的下方。
因为这种空中槽的前部通常有水平质量辐散,而使下方产生动力减压。
(52页)3、冷暖空气:在空中槽前下方有暖平流的地方,地面气旋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气旋生成后,后部如果有冷空气侵入,气旋就会发展,否则,一般就不发展。
二江淮气旋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命史在12小时以上,具有明显的冷暖锋结构的低值系统称为江淮气旋(53页)。
1、江淮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频率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
2、移动路径:(54页)有两条,偏北路径从淮河上游出发,经洪泽湖向东入海;偏南路径从洞庭湖出发经黄山北部、晼中平原到江苏南部沿海,过长江口入海。
3、天气分布:(55页)江淮气旋发展时,可以产生大风、暴雨和雷暴天气。
(1)在两湖盆地生成的气旋,到达宁沪杭地区,几乎每次都要出现底云和降水;(2)在长江以北发生的气旋,宁沪杭地区处于暖区内,云系变化较大,一般多中云。
有时江南较强的暖高压脊北抬,甚至出现多云天气。
但一旦冷锋过境后,随之出现低碎云,并伴有降水天气;(3)夏季在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每当冷锋过境时,多数会出现对流云和雷阵雨天气;(4)当气旋发生位置偏西(中南地区),移向偏东,空中切变线明显时,雨区移动与气旋中心移向一致。
4、江淮气旋发生的形势:(56页)(1)500Hpa图上,江淮气旋发生初期,通常在25-40°N、95-110°E之间有一条槽线,105-120°E的低纬地区,一般存在一支较强的中空西南风急流;(2)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并原先就有一个低涡或低压环流,也存在一支很强的地孔西南风急流;(3)地面:静止锋上波动发展成气旋,冷风进入倒槽暖锋锋生形成气旋,倒槽内锋生形成气旋。
5、江淮气旋的预报:(61页)(1)气旋发生前24小时,地面气压场大多为“东高西低”形式;(2)高空500Hpa通常有低槽自高原向东移动,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切变线,低涡自西向东移动,暖式切变北抬;(3)地面图上雨区和负变压区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扩展,江淮气旋总是先有降水,然后出气旋。
三、西南涡的预报(62页)西南涡是副热带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影响下,在700Hpa和850Hpa低层中所形成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小低压系统。
在地面图上有时表现为一个闭合低压,有时表现为一个向西或西南开口的倒槽。
1、西南涡出现的频率: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但主要发生在4-9 月份,5-6月西南涡活动最为频繁。
2、西南涡的形成和发展:(63页)(1)西南涡生成之前,常有云团或云系积聚在西南的某些地区,称为云涡;3、天气形势及系统对西南涡形成和发展的作用:(64页)(1)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要求高层辐散,地层辐合,且高层的辐散量要大于地层的辐合量。
(2)高原东南侧的偏南气流,特别是低涡形成时期东南方的地空急流,从南海和孟加拉湾向高原内地输送了大量的暖湿空气。
(3)地表的热力作用。
(4)500Hpa附近有冷平流侵入低涡。
4、西南涡的发展及预报:(65页)不发展的西南涡一般不移出,就在原地减弱消失,维持时间不长。
只有发展的西南涡才能东移。
5、西南涡的天气:(67页)绝大部分都有降水,雨区主要分布在低涡的中心区和低涡移向的右前方。
到两湖盆地时往往形成暴雨。
四、蒙古气旋(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36页)1、蒙古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春秋季最多。
2、蒙古气旋形成的地面形势:当中亚细亚或西西伯利亚发展很深的气旋向东北或向东移动时,在蒙古西部受地形影响,往往减弱、填塞。
再继续东移,有的在蒙古中部重新得到发展,有的则继续移向中西伯利亚,当到达贝加尔湖地区后,中心部分和其南面的暖区脱离,而向东北方向一曲,南段冷锋受地形阻挡移动缓慢,在它的前方暖区部位形成一个新的低压中心,后来西边的冷空气进入低压,产生冷锋。
同时在动议的高空槽前暖平流的作用下,形成暖锋,于是形成蒙古气旋。
3、蒙古气旋形成的高空温压场特征:当高空槽接近蒙古西部山地时,在迎风坡减弱,背风坡加深,等高线成疏散形势。
受山的阻挡,冷空气在迎风面堆积,而在等厚度线上表现为明显的温度槽和温度脊。
在这种形势下,蒙古中部地面先出现热低压或倒槽或相对暖低压区。
当上空疏散槽上的正涡度平流区叠加其上时,暖低压获得动力性的发展。
与此同时,低压前后上空的暖、冷平流都很强,一方面促使暖锋锋生,一方面推动上帝西部的冷锋越过山地进入蒙古中部,形成蒙古气旋。
4、一般气旋所具有的天气现象都可以在蒙古气旋中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风。
发展较强的蒙古气旋,不论在其任何部位,都可以出现大风。
蒙古气旋活动时,总是伴有冷空气的侵袭,所以降温、风沙、吹雪、霜冻等天气现象都可以随之而来。
由于这一地区降水较少,而大风有多,故经常出现风沙,尤其是春季解冻之后。
五、黄河气旋(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40页)黄河气旋介于蒙古气旋和江淮气旋之间,形成于黄河流域。
1、形成形式:与江淮气旋类似,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在40º-45ºN高空有一东西向锋区,在锋区上有小槽自新疆移到河套北部地区,导致准静止锋上产生小的黄河气旋,这类气旋一般发展不大。
(2)另一类是在地面上有西南地区有一倒槽伸向河套、华北地区,此时若有较强的冷锋东移,且高空有低槽(或冷涡)配合,当冷锋进入倒槽后,一般可产生黄河气旋。
若我国东部及海上为副高控制,自气旋更易形成。
2、黄河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夏季最多。
3、影响范围:黄河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
4、天气:黄河气旋是夏季降水的重要系统,当期发展时可带来大风和暴雨。
在其他季节,一般只形成零星降水,主要是大风天气。
5、发展:东移的黄河气旋一般不易发展,当其向东北方移动进入东北地区时,可以得到发展。
六、切变线的预报(68页)切变线是指风场的不连续线,包括风向、风速的不连续。
切变线在空中和地面均可出现。
1、江淮切变线:发生在850hPa、700hPa空中图上,活动与江淮流域一带,近于东西分布的风向呈气旋性切变的不连续线。
江淮切变线与华南准静止锋、西南涡、江淮气旋等都有密切联系,是造成江淮流域下半年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
江淮切变线是一个低空天气系统,在切变线南侧,地面图上往往有一条华南准静止锋(或冷锋)与之配合。
(1)、冷锋式切变线:偏北风和西南风构成的切变线,偏北风占支配地位,自北向南移动,性质和冷锋近似。
(2)、暖锋式切变线:东南风和西南风,或偏东风和偏南风构成的切变线,西南风或偏南风占支配地位,自南向北移动,性质和暖锋近似。
(3)、准静止锋式切变线:由偏东风和偏西风构成的切变线,南北两支气流势力相当,很少移动。
2、江淮切变线的天气:(69页)主要是云和降水。
它是造成江淮流域夏半年(4-9月)降水,特别是暴雨的重要系统之一。
(1)、切变线的降水区:一般出现在地面锋线的北部、700hPa切变线以南的地带里,没有锋面配合的切变线,一般以中低云为主,降水不大。
3、江淮气旋的形成过程及其预报:(70页)江淮切变线多数是在西风槽东移过程中,因南北两段槽线移速不等而形成的。
是南北系统间(副高和北方小高压)相互作用的结果。
4、江淮切变线的移动及其预报:(72页)切变线两侧系统的强弱,决定着江淮切变线的移动。
当北方系统较强时,切变线南移;南方系统较强时,切变线北上;两侧系统强度相当时,切变线呈准静止状态。
5、江淮切变线的消失和预报:(73页)江淮切变线从生成到消失,一般经历3-5天时间。
(1)、切变线逆转演变为西风槽而消失。
(2)、西风带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合并,切变线消失。
七、副热带高压的预报(天气学原理和方法,475页)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稳定的、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
1、副热带高压的结构:(天气学原理和方法,475页)副热带高压脊呈西西南——东东北走向,在500hPa以下各层都较一致。
其强度总的来看随高度是增强的。
在对流层内高压区基本上与高温区的分布是一致的。
高压脊中一般较为干燥。
2、副高脊线:(75页)在低位地区,高空风纬向分量的东西风零线,可以认为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脊线。
研究副高脊线的年际变化规律,对中长期天气预报有重要意义。
3、副高外围的特征线:在500hPa图上,588线定为副高的外围特征线,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副高的强度。
4、(天气学原理和方法,480页)当脊西伸时,因其西部地区原来往往为低压或槽所控制,故天气较坏,水汽较多,脊刚到达时,下沉气流上不是十分强烈而天气却会转晴,所以有时有热雷暴产生。
当脊东撤时,其西部常伴有低槽东移,有上升运动发展,如果大气潮湿且不稳定,就会造成大范围雷阵雨天气。
5、副高位置的变化,与我国东部各地的雨季变化密切相关:(天气学原理和方法,343页)3月下旬到5月上旬,江南春雨季;5月中旬到6月上旬,华南前汛期盛期;6月中旬到7月上旬,江淮梅雨;7月中旬到8月下旬,华北和东北雨季,华南后汛期;9月中旬到10月上旬,淮河秋雨期。
八、高空冷涡(天气学原理和方法,372页)高空冷涡是大尺度的环流系统,从低空到高空都有表现,是比较深厚的系统,如东北冷涡、华北冷涡等,它们对北方天气影响较大。
东北冷涡是指在我国东北附近地区具有一定强度(闭合等高线多于两根)、能维持3-4天、且有深厚冷空气(厚度至少达300-400米)高空的气旋性涡旋。
1、东北冷涡一年四季均可出现,5、6月份最多,8月和3、4月份最少。
2、东北冷涡的发生发展过程:(1)高空西风槽加深,槽的南部断离母体,形成冷涡。
这种过程在地面图上常有一锢囚气旋填塞,而在其南部暖区内新生成一个低压来。
(2)两个或更多的低压北上与东北低压合并,于是高空槽充分加深形成冷涡,这样形成的冷涡较少,只在夏季出现。
(3)高空冷涡从西伯利亚移到东北地区。
3、冷涡后部不断有冷空气进入,冷涡不断加强,当有暖空气平流入冷涡时,冷涡减弱东移。
4、东北冷涡的天气:冬季,在冷涡形势下,东北地区是一种低温天气,不仅地面温度低,而且高空温度也低,并会出现并经结构的低云,看起来像卷云和卷层云。
东北冷涡天气具有不稳定的特点。
冬季可以下很大的阵雪,可以影响到内蒙、河北北部及山东半岛。
夏季场造成东北、华北和内蒙的雷阵雨天气。
冷涡的阵性降水都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以午后到前半夜比较严重。
九、台风(天气学原理和方法,507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总是伴有狂风暴雨。
1、分级:热带低压——风力<8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台风或飓风——风力>=12级2、台风的源地: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的5-20º之间,有其是在10-20º之间发生了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