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一中2014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生物试卷(B卷)有答案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4.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5.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板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结构B.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参与C.有丝分裂中期,发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短6.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7.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D.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8.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9.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 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 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10.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加B. 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C. 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D.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11.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B.1/16C.1/8D.1/412.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B.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D.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13.有关真核细胞DNA复制和转录这两种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B.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C.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两种过程都以DNA为模板14.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纵坐标为:氧气的增加量,横坐标为:光照强度)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15.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
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注明: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16.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17.如下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B.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18.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A.①B.②C.③D.④19.下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d表示的是微生物C.a b说明物质和能量在a和b之间是双向流动的D.碳元素在c1→c2→…中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其传递是单向的20.人体的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A.水的平衡B.盐的平衡C.血糖的平衡 D.pH的平衡21.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胚芽鞘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其尖端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感受光的刺激B.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横向运输C.能够生长以使胚芽鞘伸长D.生长素能够在尖端内极性运输2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C.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23、假设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①等于10-2N ②大于10-2N ③小于10-1N ④大于10-1N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25.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第II卷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0题和第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题,共35分。
26.(9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
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
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兔与人的中间关系是_____。
鼠疫杆菌与人的中间关系式_______。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______(增强、不变、减弱)。
(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如果鹰体重增加1公斤,至少要消耗植物_______公斤。
27.(5分)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
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____稳定性较低。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28.(7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需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______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________(填字母)和C的分泌。
(4)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29(14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________mol/L。
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实验结果: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