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和技术要求
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和技术要求
工具钢:用来制造各种工具的钢。根据工具用途不同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与量具钢。
特殊性能钢: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钢。可分为不锈钢、耐热钢、耐磨钢、磁钢等。
二.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钢材的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碳素钢:按含碳量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0.25%<含碳量<0.6%);高碳
等的残余应力。如果这些应力不予消除,将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
生变形或裂纹。
淬火 目的:提高机件强度及耐磨性。但淬火后引起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回火。 流程: 预热(500-550C)+(750—800C) 奥氏体化温度(1000—1050C) 保温 急冷 二.淬火时,最常用的冷却介质是盐水,水和油。盐水淬火的工件,容易得到高的硬度和光洁的表面, 不容易产生淬不硬的软点,但却易使工件变形严重,甚至发生开裂。而用油作淬火介质只适用于过冷奥 氏体的稳定性比较大的一些合金钢或小尺寸的碳钢工件的淬火。
此外,还有按冶炼炉的种类,将钢分为平炉钢(酸性平炉、碱性平炉),空气转炉钢(酸性转炉、
碱性转炉、氧气顶吹转炉钢)与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将钢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
氧比较完全)及半镇静钢。
钢厂在给钢的产品命名时,往往将用途、成分、质量这三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如将钢称为普通碳
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等。
第1页共7页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
3. 去应力退火 (650—700C)
1H/25mm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
模具材料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
我们用不同的加热--冷却的方法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的方法,就叫钢的热处理.
钢材的种类
钢是以铁、碳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它的含碳量一般小于 2.11% 。钢是经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钢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简称碳钢)与合金钢两大类。碳钢是由生铁冶炼获得的合金,除铁、碳为其
镀镍 目的:防腐蚀、美化验室 流程: 用电解方法,在钢件表面镀一层镍
镀铬 目的: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能力,也用于修复零件上磨损了的表面 流程: 用电解方法,在钢件表面镀一层铬
硬度 目的:检验材料经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硬度 HB 用于退火、正火、 流程: 机件精加工前,加热到 100—150。C 后 保温 5---20H 空气冷却
主要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锰、硅、硫、磷等杂质。碳钢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又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且价格低廉。因此,碳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碳钢的性能已不
能完全满足需要,于是人们研制了各种合金钢。合金钢是在碳钢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某些元素(称为
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与碳钢比,合金钢的性能有显着的提高,故应用日益广泛。
第3页共7页
渗碳处理的选材 (二)渗碳表面硬化处理: 1.选材:低碳钢或低碳低合金钢 *低碳钢:S09CK、S15CK、S20CK *合金钢:SCr415、420;SCM415、418、420、421、822;SNCM220、415、420、616、815 *含碳量 0.15%之钢种,渗碳—淬火后母材内部硬度在 HRC30 以下,韧性较佳,含强度稍低。 *含碳量 0.20%之钢则硬度在 HRC30 以上,强度较高而韧性稍差。两者必须视其用途而区分,切勿混用。 2.加工程序: *粗加工→应力消除退火→精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3.渗碳—淬火处理及回火处理: *渗碳后必须扩散处理,将最表层含碳量降至约 0.8%,并将渗入之碳往内部扩散,以期缓和硬度分布曲 线之陡度,增加有效硬化层厚度。渗碳,扩散后,宜降温至 800~850℃出炉油淬至 100~150℃(碳钢) 或 150~200℃(合金钢),然后空冷至 50~60℃,适时送入回火炉(150~200℃)回火。 4.渗碳处理时间、厚度及硬化层性质: *渗碳处理时间视所需有效硬化层度而定,通常处理 1~10 小时,有效厚度 0.3 ㎜~㎜,最表层硬度均 在 HRC60 以上(合金钢 HRC61~62)。与渗氮处理比较,处理温度较高,且须淬冷,故变形量较大,表面 硬度也较低,耐磨耗性,耐热性,耐蚀性及耐熔蚀性等均较差;但其处理时间短,有效硬化层叫厚,能 承受较大之负载。 (三)渗氮(氮化)处理 1.选材:中碳合金钢或高碳合金钢。 *最常用之中碳合金钢为 SACM645 及 SKD61,高碳合金钢则为 SKD11、DC53、SKH51 等。SCM440 或 SNCM439 等中碳低合金钢也可以渗氮,但效果不佳。 *碳钢除了离子渗氮,不能作渗碳处理。 2.加工程序: *粗加工→应力消除退火→精加工→淬火→高温回火→精磨→渗氮处理→抛光 3.淬火—高温回火(调质): *渗氮处理件必须先施予调质(至该钢种合理之使用硬度),其回火温度必须高于渗氮处理温度。 *SACM645:HRC32~35、SKD61:HRC45~49、SKD11:HRC56~58,DC53:HRC58~61、SKH51:HRC62~64。 4.渗碳处理温度、时间、厚度及硬化层性质: *渗氮处理通常在 500~600℃温度范围进行,但必须稍低于母材调质时之回火温度,以免变形量加大。 常见之渗氮时间为 40~100 小时,可获有效硬化层厚度 0.02~0.3 ㎜。 渗氮层之最表层为氮化物层,硬度高达 HV1000 以上,但厚度仅为.010 ㎜(10μm)以下。最外层为ε— 氮化铁 Fe2-3N,较硬且脆;次层为γ’—氮化铁 Fe4N,较软较韧。氮化物层之内部为扩散层,最高硬度 达 HRC60 以上。 *渗氮层之硬度高、耐磨耗性、耐蚀性、耐热性(500℃以上才分解)、耐熔蚀性等均优于渗碳处理层, 处理温度较低且不需淬冷,故其变形量甚微;唯其处理时间较长,且有效硬化层厚度很薄,故不能承受 较大之负载。
退火 目的:用来消除铸\锻\焊零件的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切削加工,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增加韧性. 流程: 加热(650—700C) 保温 1H/25mm 随炉冷却 一.退火的种类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 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 先热处理。
由于钢材品种繁多,为了便于生产、保管、选用与研究,必须对钢材加以分类。按钢材的用途、化学成
分、质量的不同,可将钢分为许多类:
钢材的种类
一、 按用途分类
按钢材的用途可分为结构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三大类。
结构钢:1、用作各种机器零件的钢。它包括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及滚动轴承钢。
2、用作工程结构的钢。它包括碳素钢中的甲、乙、特类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第2页共7页
轮。 流程: 用高频电流将零件表面加热 急速冷却
渗碳淬火 目的:提高机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抗拉强度等适用于低碳、中碳(C〈0.4%)结构钢的中小型零件 流程: 将零件在渗碳剂中加热,使碳渗入钢的表面后 再淬火回火 渗碳深度:0.5—2mm
钢的氮化及碳氮共渗 钢的氮化(气体氮化) 概念:氮化是向钢的表面层渗入氮原子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及提高疲劳强度和 抗腐蚀性。 它是利用氨气在加热时分解出活性氮原子,被钢吸收后在其表面形成氮化层,同时向心部扩散。 氮化通常利用专门设备或井式渗碳炉来进行。适用于各种高速传动精密齿轮、机床主轴(如镗杆、磨床 主轴),高速柴油机曲轴、阀门等。
氮化 氮化工件工艺路线:锻造-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除应力-粗磨-氮化-精磨或研磨。 由于氮化层薄,并且较脆,因此要求有较高强度的心部组织,所以要先进行调质热处理,获得回火索氏 体,提高心部机械性能和氮化层质量。 钢在氮化后,不再需要进行淬火便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大于 HV850)及耐磨性。 氮化处理温度低,变形很小,它与渗碳、感应表面淬火相比,变形小得多
淬火的方法
(一)物理冶金法
1.火焰淬火
2.高周波淬火
3.电子束淬火 4.雷射淬火
(二)化学冶金法
1.渗碳处理
2.渗碳氮化处理
3.渗氮碳化(软氮化)处理
4.渗氮(氮化)处理
5.离子渗氮处理
6.渗硫、渗硼处理
7.金属渗透处理(如渗铝、铬、钒等)
(三)被覆法
1.硬质金属(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被覆熔焊
3.金属(陶瓷)熔射
三、选材及问题探讨
(一)高洲波表面淬火硬化
1.选材:
*中碳刚、中碳低和金刚、铸钢、铸铁等均可施予高周波表面硬化处理。
2.加工程序:
*粗加工→应力消除退火→精加工→淬火→高温回火→粗磨→预热→高周波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3.淬火—高温回火(俗称〝调质〞):
*常用钢种及其调质硬度
*S45C:HRC26±2,
4.爆炸被覆
(四)机械冶金法
1.珠击法
2.冷轧法
第5页共7页
二、选择表面硬化处理方法考虑因素: (1)选用之钢类种类—低碳刚、中碳刚、合金钢、工(模)具钢 (2)用途及寿限—负载、耐蚀、耐热…等级使用寿限 (3)尺寸及形状—大、小、细长、实心、空心…… (4)数量—大量生产、少量生产、或量少而种类多 (5)加工程序—含前加工、前处理及后续加工等 (6)公安环保—工业安全、环保卫生等公害问题 (7)成本与交货期—省钱、省工
钢
(含碳量≥0.6%)。
合 金 钢 : 按 合 金 元 素 含 量 又 可 分 为 低 合 金 钢 ( 合 金 元 素 总 含 量 ≤ 5% ); 中 合 金 钢 ( 合 金 元 素 总 含 量
=5%--10%);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10%)。此外,根据钢中所含主要合金元素种类不同,也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