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试卷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24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Al -27 Si -28 K -39 Mn -5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选出来填写在对应位置上。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属于固体的是( )A .牛奶B .氧气C .玻璃D .饮料2. 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 .离子B .原子C .分子D .元素3. 下列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4. 2016年中国发射“神舟十一号”,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2O 4+X 3N 2+2C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是( )A .C 3H 5OB .C 2H 8 N 2 C .C 2H 8D .C 2H 5N5.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 6.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B.电解水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D.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7. 2016年10月5日,吉林首次发现可采百年的“吉林磐龙玉”和“吉林磐龙墨玉”。
其中墨玉中云母的化学式可用KAl2(AlSi3O10)(OH)2表示。
则下列关于云母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云母中氢元素的含量最小B.云母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C. 云母这种物质由五个元素组成D.云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8g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9.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氧化钙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D. 反应前后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10.右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先在A、B、C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在对应位置上,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每小题的选择2分,填充1分)1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河水结冰B.酒精挥发C.葡萄酿酒D._____________12.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分子,又能表示该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是()A.Fe B.Cl2C.H2O D._____________13.2016年10月19日“天神对接”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在轨进行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由中国科学家研制并发射升空。
铯原子钟又被人们形象的称作“喷泉钟”,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铯原子核外有55个电子B.铯原子中有55个中子C.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3g D.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运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磷和红磷的的着火点都低于80℃B.①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必需与氧气接触C.②③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的首要条件是可燃物D.热水可以起到的作用15. 如图所示,已知横坐标为时间,则下列对图像纵坐标解读正确的是()A. 密闭容器内甲烷燃烧时元素的种类变化B.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时剩余固体质量C. 将一定量CO2充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D.一定时间内电解水时生成氢气的_________ 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0分)16. (4分)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方程式、化合价的标示等都属于化学用语,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7. (5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光合作用吸收_____________,放出_____________。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力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8.(10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约为198mL,微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②用手触摸纯金饰品没有触电的感觉,是因为金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该粒子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带的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对外不显电性。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D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②图1中,已达稳定结构的微粒是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
③图2中甲和乙在有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丙,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
主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1)设备4中经过______________操作,将水和石膏固体进行分离。
(2)设备1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生成一种酸——亚硫酸(H2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已知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
且A为黑色固体单质,E是可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其余物质都是氧化物。
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3)写出由A转化成B且发生置换反应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25分)21.(8分)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和部分其它仪器如下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②;取用块状固体应选用。
(2) 实验室若用A、D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22. (8分)通过联想提出问题是探究的源泉,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协助他们完成:【提出问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高,化学反应也越快吗?【实验探究】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实验1 实验2MnO2的质量/g 0.5 0.55%的H2O2的体积/mL 40 X恒温水浴加热/℃40 80收集一试管氧气所需要时间/秒36 23(1)实验2中X=;(2)在两次实验中,不同温度下收集同体积的氧气的实验设计目的是_______;(3)上述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两次实验的实验记录,你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实验拓展】请根据所学再举出一例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结论:温度越高,。
23. (9分)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乙组实验方案(反应后略)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结论 猜想1正确猜想2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查阅资料后发现最佳装置是B ,则猜想B 中氢氧化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 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硝酸铵(NH 4NO 3)固体在不同温度下发生不同的分解反应,则下列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产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NH3B. H2OC. SO2D. N2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4.在一次探究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若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1)反应中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该小组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解答过程)(3)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钾、锰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考后反思:把24题题目设计成应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计算,更好。
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说明:1、考生写出其它答案若合理,可参照此意见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