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

2017《政治生活》核心知识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②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4、公民的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

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政治义务:(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根本保证)(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行为准则)。

(3)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义不容辞的职责)。

(4)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政治参与:(1)民主选举①民主选举的四种方式及各自特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②影响选择不同选举方式因素有: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

(2)民主决策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四种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②意义: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动决策的实施;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3)民主管理: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性质: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管理国家事务。

②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4)民主监督:①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四种合法渠道及特点: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②意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服务的政府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在人民中进行四有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包括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生优育;保护环境等。

)3、政府的责任:(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意义、做法5、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措施及意义:(1)措施: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②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和法制部门的监督。

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2)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意义:6、树立政府权威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六七课)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人民代表(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2)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民主集中制及三点表现(P59-60)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4、指导思想:----- 马、列、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及精髓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③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5、政党制度:(1)名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①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注意: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上地位平等,它们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③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①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不是国家机构②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③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优越性:第七课:民族宗教1、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①民族自治的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领导②自治地方的行政级别划分(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注:民族乡不是)③自治机关:自治地方机关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注:法院、检察院、军队等不是)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长期的基本政策(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主权国家:(1)构成要素(主权的重要性:主权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的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的类型:有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世界性的与区域性的。

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4、国际关系:(1)内容:(2)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3)决定性因素: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时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3)国际新秩序的内容:6、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7、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我国的外交政策:(1)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主要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