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
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目前,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面临着“四难”问题,即安置去向审定难、遗留问题处理难、住房保障落实难、伤病残干部移交难,为实现总部提出的到2012年实现干部退休后第一年审定去向纳入安置计划、第二年落实住房、第三年移交政府安置的良性循环目标,需要军队各部门、多层次密切协作和军地沟通联系、支持配合。
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应特别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要慎重做好安置去向审定工作。
军队和地方相关文件中都明确规定,安置去向已审定的不再改变。
现实中有些已审定安置去向的休干由于子女工作变动、离异再婚等原因,要求变更已审定的安置去向,如果我们不顾休干的实际而强制要求其按照已审定的去向进行安置,不仅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而且这种情况地方一般不予接收,但变更安置去向又与上级政策规定相悖。
因此,在上级政策尚未调整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做好休干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在一年一次的安置去向审定工作中,对于那些待审定去向的休干来说,在填报安置去向时要考虑全面,慎之又慎,对那些左右摇摆不定存在问题的休干,宁可暂缓一年审定,也不能盲目填报,以免影响移交安置工作进程。
二是要严格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
离退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是军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党委(支部)要始终抓紧抓实,将其纳入单位全面建设考评要素,并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笔者认为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成立由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移交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完善“六个制度”,即目标管理制度、职责区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牵头协调制度、现场办公制度和督促落实制度,切实用规范的组织、严密的制度确保移交安置工作有章可循、顺畅展开。
三是要耐心做好移交政策宣讲工作。
现阶段,部分待移交休干对移交安置地方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对走留存有疑虑也是制约移交安置工作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需要做具体工作的同志要善于利用政治教育日、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等时机,不厌其烦地向休干进行移交安置方面的政策宣讲,同时还可以组织编印下发移交安置政策宣传提纲等等。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利用召开移交安置“三见面”会的时机,邀请地方军休办的领导和分管人员对全体休干进行政策宣讲和答疑解惑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尝试,不仅使移交休干对其移交地方后的住房保障、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保障和安置管理等方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思想顾虑,顺利移交,也可以使其他未列入移交计划的休干,能够提前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对移交工作有个大致了解,为来年的移交安置工作打下基础。
四是要妥善解决好遗留问题和困难。
地方军休办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移
交休干在原部队不存在任何遗留问题。
因此,要把妥善处理遗留问题作为移交安置工作的前提和突破口,特别是一些曾经有过上访、缠访行为的信访老户,分管领导应亲力亲为,主动找其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好遗留问题,做到不留隐患的“彻底”移交。
同时,还应尽全力为移交休干解决好自身实际困难,特别是对家庭确实有困难、身体犯过重病的休干,各单位应采取“超常”措施,积极压缩日常行政开支,可以在医药费、取暖费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把组织的温暖送到大家的心坎上,让每名移交休干都能够高高兴兴地离开部队。
五是要细致做好档案整理移交工作。
移交休干档案整理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特别是有的休干入伍时间早、岗位调动频繁、原单位撤销等原因,给档案缺件填平补齐工作带来巨大麻烦,这就要求具体办事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对入伍(工作)、提干和退休这几个相当重要的时间点的确认上,要细之又细、有理有据,对地方要求必不可少的入伍登记表、各职级任职晋升任免报告表、立功审批件或有效证明、入党志愿书和退休审批表等表件一定要仔细梳理,要想尽一切办法对缺件进行补齐,千万马虎不得,说严重些,有些我们觉得不起眼的表件可能会影响到移交休干后半生的个人利益。
六是要长期做好移交后的暖心工作。
有些人认为,完成档案移交、拿回“三联单”、到干休所报到后,就算完成移交了,对休干就不管不问了,这是做
好移交安置工作的大忌。
因为这些移交休干基本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工作30多年,可以说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国防事业,他们退下来后心理就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落差,移交地方后必然对部队存在相当的不舍,这时他们特别需要老部队的关心与帮助。
因此,我们应注意做好移交后的暖心工作,这项工作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在休干移交后,我们不仅应当主动地帮助其咨询协助办理落户、身份证等后续事宜,而且还应在重大节日期间给他们送去问候与祝福,让休干在移交后仍然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这从另一个方面对日后的移交安置工作也会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