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与代数第三节(第48 页)【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日记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接下来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对小学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顾计量单位中常见的单位及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作相应的引导补充,即本节课的重点。

要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设计练习题中,通过修改“小马虎”的日记、填写单位、判断闰年和平年及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们进一步掌握知识,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最后以续写小马虎的日记为作业结束本节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4、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计量单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学法:讨论法、练习法教法:故事导入、引导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马虎”,请看小马虎同学写的这篇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课件出示“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是20XX年2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七点钟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 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从抽屉里拿了9 角钱冲出了家门,因为今天是爸爸生日,要买生日礼物呢!(这时其余同学听着发笑)师:你们笑什么?说一说。

生:许多单位用的不恰当,如穿衣、洗脸、刷牙不可能用20小时。

生:300L的牛奶根本喝不完。

,, (发言谈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你觉得小马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生:粗心,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

师: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把知识学活。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计量单位时刻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

(板书课题:常见的量)【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借助“小马虎的日记”情境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主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

同时,分析了小马虎在计量单位上所造成的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感悟到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

自然地引出课题:常见的量。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计量单位的分类师:同学们,看看小马虎的日记中用到哪些计量单位?生:千克、小时、年、月、日、时;师:除了这些计量单位我们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学生回答的比较散)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 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计量单位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生: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师:这些计量单位中有哪些常见的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归类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说出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整理)【设计意图: 以日记为线索,学生从日记中找到许多常见的量,用这样的形式来整理“常见的量”的知知识,对知识的梳理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2、讨论、整理六类计量单位中的常见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1)小组合作讨论,整理计量单位(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一)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 年=12个月 1 年=365天(闰年366天)有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30 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 日。

闰年的二月有29日。

师: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年份能被 4 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 4 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 年虽能被 4 整除,但不是闰年。

)(二)质量单位。

(1)常见单位:吨(t)千克(kg)克(g)(2)进率: 1 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三)长度单位(1 )常见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进率: 1 千米=1000米 1 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四)面积单位。

(1 )常见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二10000平方米1 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五)体积(容积)单位(1 )常见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2)进率: 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1000 立方厘米1升二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六)人民币单位(1 )常见单位:元、角、分(2)进率: 1 元=10角 1 角=10分3、纠正错误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复习,你有没有把握把小马虎日记中的错误全部改正过来吗?(有)请大家试一试。

生1:20XX 年是平年,没有29 号,应该为28 号。

生2:不对,应该改成3月1日,因为2月28日下来是3月1日。

(让全体学生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生3: 20 小时应该改成20 分钟生4: 300 升应该改成300 毫升生 5 :200 千克应该改成200 克生 5 :9 角钱应该改成9 元钱师:你们改正的太好了,那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看看还有问题吗?生:还有题目中 2 月29 日没有改,应该改成 3 月 1 日师:这位同学太棒了,连隐藏着这样的错误都改正过来了,老师很佩服你,这位同学学习很细心,希望大家都能够像他学习。

接下来老师要看看是不是每位同学都对常见的量掌握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呢。

【设计意图: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共享资源,构建计量单位的知识网;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修正小马虎日记中常见单位量的错误中,深化对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堂练习,熟练知识1、课件出示题目:(1)填空0.8吨=( )千克0.05 升=( )毫升2350千克=( )吨30 分=( )时435m=( )km 1.2m=( )cm3000 平方米=( )公顷4.05 立方分米= ( ) 立方厘米(让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并汇报答案) ( 2)判断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1900 2004 1987 1600 20112012 1998 1996 2000 (让学生们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回答,并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2、“做游戏”掌握知识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题目,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规则:A和B两位进行配合,A同学说出一个数,这个数后面藏着一个单位名称,B同学观察A同学的手势动作或者是语言,然后猜一猜后面的单位是什么?老师做个示范:我的体重身高是16.5( ),我可以抱起物体的重量是50 ( )看懂了吗?(分米、千克)下来请同学们两人配合做游戏3、脑筋急转弯游戏玩过了,我们来看个脑筋急转弯:(课件出示) (1)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他才过第三个生日。

你知道他今年是几岁?他是几月几日出生的呢?( 2)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相比哪个重?【设计意图:教师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让学生选一选、猜一猜,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

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学习不会觉得枯燥、泛味,而且是轻松自如;教师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记忆的规律性,有利于记忆的强化效果和记忆的持久保持。

在学生头脑中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支撑着抽象的数学知识,量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深深地烙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回顾思考全课总结,师: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什么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的联系?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五、课后作业续写日记(要求:想象着写出“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使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具体事例到具体的数字,由答案唯一的计算到开放的联想以及到续写,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开放性。

让学生再一次体验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大家都知道复习课比较难上,一般的复习课都是先梳理知识、再练习反馈、最后总结与作业指导,学生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兴趣。

而《常见的量》一课又繁又多,他们之间有无多大联系,确实有点难上。

我在设计教学中以“小马虎”的日记贯穿教学始终,以此为教学切入点,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情有味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这堂复习课主要凸现以下几个亮点:1. 制造日记中的错误,激发积极学习的欲望。

教师以“小马虎”的日记,组织学生读出用错具体的数量及单位,寻找其中常见的量,纠正其错误。

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目的是使学生感悟学习常见的单位重要性,激发学生“纠正其错误” 的急切心理,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思维。

2. 纠正日记中的错误,举一让学生反三。

在纠错日记中,用日记中常见的单位帮助学生延伸到更多相关的单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资源共享,构成计量单位的知识网,更好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会自我反思,让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巩固,在应用中深化,有助于记忆强化的效果和记忆的持久性。

3. 拓宽续写日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尽可能多的计量单位,续写“小马虎”在超市买礼物的情景。

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有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从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价值,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生真正体验了量与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且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下来,感到本节课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补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以“一篇数学日记”为载体,围绕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人民币单位等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地有序、有效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