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论文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论文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人格和思想的育化作用(以海权专题为例具体分析)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继续深入发展,各种国际力量相互激荡,鉴于此,把握国际形势的变化动脉不仅是我们正确处理国际事务的制胜法宝,同时也是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稳中求好”的重要积淀。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脊梁、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必要了解国际形势,实现从“一心只读圣贤书”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阶段转换。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极大的激发了我们我们关心国家和国际事务的热情。

下面我将以海权专题为例管中窥豹具体阐述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人格与思想的育化作用。

正文概要分析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人格和思想的育化作用张骞扶着驼铃走过狭长的丝绸之路,郑和的宝船尝过红海咸涩的味道,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智慧光芒点亮了古代科技的璀璨,然而这个在世界之林以极大优势领跑的巨龙却在后来世界角逐的舞台上光芒黯淡。

满族,这个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民族,用铁骑征服了九州却用“闭关锁国”这个最愚笨的政策葬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的辉煌。

然而,与之相反的西方文明却顺应世界潮流,在科学的指引下开足了马力。

1776年美国独立,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大英帝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而日渐孱弱的“东亚病夫”显然成了利益的触角遍布世界的殖民者争夺的可怜的猎物,1848年,日不落帝国的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然倒塌的中国名牌后是一个民族在侵略者铁蹄下、在苦难和血泪中的苦苦挣扎,清朝的大门锁了太久,久到当时的人们不知道用怎样来对付一无是处的蛮夷,久到在狂妄和黑暗的保护圈中潜藏了太久的人们再也找不到清帝国曾经的光芒,但他们并没有料想到他们需要用更加长久的“涅磐”来偿还这段“不了解世界形势,更不知道如何做出对策”的蒙昧时期。

历史遗留下的惨痛教训令人扼腕,也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了解世界形势,制定正确政策”的重要性。

早在1900年,梁老就已经深刻觉察到青少年地位的重要性,他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这样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其核心竞争力——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在新时期中国社会沃土中培育出来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不容推却而又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根据网上查阅的多份资料显示,虽然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国外形势的关注力度不够,对全国和全球的热点信息了解仍很匮乏。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从教育观念改革的高度充分发挥了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作用,优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从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且贴近学生心理,真正起到强化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功效。

下面我将以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芳老师教授的有关海权问题的课程为例,具体阐述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人格思想的育化作用。

以海权专题为例具体分析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人格思想的育化作用海权的竞争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的雅典,自此蔚蓝的大海上上演了无数惊心动魄的血腥杀戮和力量博弈,海洋霸权的接力棒见证了新旧海洋霸主的盛衰沉浮。

雄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曾戏称地中海是罗马人的小澡盆;有着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在低洼的尼德兰低地崛起了一个大尼德兰帝国的辉煌;日不落帝国在几场漂亮的海战后便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开始长达三个世纪左右的一枝独秀,并率先吹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号角。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的“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而在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海洋更是各国的必争之地。

了解海权知识的紧迫性许多国家把海权教育充分渗透到国民教育中,日本,甚至把蓝色的领土的概念甚至写进了小学生的课本,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却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中发动规模宏大的珍珠港事件,这也许只是这个从小就把海权观念植入民族灵魂和脊髓的民族海洋实力的惊鸿一瞥。

然而在海禁政策枷锁下的明代中国逐渐沉默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千古绝唱,这个在不堪重负的制度禁锢下的民族放弃了海洋,也驶离了曾经风光无限的强国行列,今天站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为了更好地在空前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复兴当年的辉煌就有必要在这片蓝色大舞台上大展拳脚。

虽然从建国始中国就已经开始关注加强海洋力量建设,自1978年起,随着新时期海军力量的蓬勃增长,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与政府大力在“发展海洋力量,维护国家海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大刀阔斧的举措相比,我国普通老百姓对海权维护和海洋力量建设却表现的比较漠然,这与人们在海洋知识上的“真空”有巨大关系,马芳老师在海权课程教授的开堂课中曾特意检测了我们这些大学生一些关于海洋的基本知识,面对一个最基本的我国海洋领土面积是多少的问题,一整个大教室系统学过地理知识的文科生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2008年3月8日,美国海军监测船“无瑕号”擅自进入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情报搜索活动;越南借与和美国在南海展开联合军演之际,挟制中国;日本政府无理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并未在与中国协商的情况下擅自划分所谓的海域界限。

随着周边国家频频染指中国传统海域,域外大国加强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加之台湾两岸分治深刻影响中国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所展,中国已经被拖入了这错综复杂的国际海权竞争的泥潭,我们的祖国正面临着“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的困境。

而根植中国优秀学术沃土的新生代中国大学生,我们不能再偏安象牙塔狭窄的一伛,但仅凭1919年5月4日的热血喊一句“黄叶岛是我们的领土”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个召唤法制的年代,“学习海权知识,掌握海权热点”对于我们用知识和事实坚决捍卫我国不可分割的海洋领土至关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了解海权知识的重要性背靠亚欧大陆,西临太平洋,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的大陆领土和海洋领土无疑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

1.8万多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多的岛屿海岸线是我国陆地领土安全的警戒线,一旦天然屏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打破,那么陆地上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就会受到深重的影响。

了解海权知识不仅关乎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更高的战略目标来看,作为国际贸易桥梁和纽带的海洋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足够的岛屿空间也为资源日益匮乏,人口爆炸的中国未来发展打开了新局面,随着“强于世界者必先胜于海洋,衰于海洋者必先败于海洋”已成为社会共识,一个欲在国际大舞台有所作为的中国必须摆脱“陆权至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维护和开拓中国的海洋利益,在国际海洋政治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发展可以与国家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海洋影响力。

但所有的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作为未来社会接班人的大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海洋知识储备和关心海洋热点问题的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在新一轮的海洋竞争和海权维护中锐意进取,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马芳老师的有关海权问题的课程教授,摆脱了普通课程教授局限于狭窄课本条条框框的特点,用明了简洁的专题形式,授课过程中不失幽默却又字字珠玑。

她的ppt中囊括了以时间为链条的海权自古代到现代的海权发展和以中国为基点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竞争,以广阔的知识尺度令我们眼界豁然开朗;她对国际海权竞争下的中国利益和中国前景详实而彻底的解释又让诸如我类的“海权知识的门外汉”在她浓墨重彩的描绘和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马芳老师的有关海权课程的教授极大程度地让许多像我一样只局限于专业课本知识和必考项目的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跳出狭窄的知识圈,从广度和深度上强化了对海权知识和海洋热点的关注,在思想和人格上烙上海权意识萌芽和蓬勃生长的印记。

谈未来海权竞争的新趋势和大学生的作用随着当前国际海权竞争在各国互相“利益捆绑”和国际力量此消彼涨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已经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下国旗;澳大利亚等沿极地国家对南极海域提出主权要求;日本处心积虑地建设冲之鸟岛将大片公害圈占位日本专属经济区。

而国际海洋公约的严重缺失和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的严峻事实又给了一些贪得无厌的国家有了专营的可乘之机:中国南沙群岛中四十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中国只实际控制少数岛屿。

在海权在安全和发展战略中地位日益显著的今天,作为全球重要一极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海权的地位和作用,而我们应该以马芳老师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所学的知识为启发点和起跑线,借助媒体平台,不断丰实我们的海权知识,让思想和人格在知识和现实中得到精华和锤炼,不辱“维护国家海权和海洋利益”的使命。

宋代的陈亮曾说“天下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移也”麦考莱曾说“一个单独的激浪也许很快平息,然而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

他们不谋而合地一语切中顺应时代和世界形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了解国内国际形势”是一个国家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基准,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角逐的根本方向,而一个不知道世界大势夜郎自大鼠目寸光的井底之国好比好比一个在世界性的大赛跑中不知道终点,只顾一味向前跑的傻大愣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

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青年人的地位“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

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受惠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福音的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审时度势传承邓爷爷洞察时代和世界形势的精神,更好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完成众望所归的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不仅仅对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的理论知识上进行了拔高和引导,更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人格进行了深刻的洗礼。

五个老师分别从文化、台独、经济、中美关系和海权问题对中国所处的世界形势以及制定的相应政策的精彩讲解和深刻剖析让我们这些尤其是对“形式和政策”云里雾里的女大学生对国内和国际形势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对国家政策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体会“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的深深爱国之情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报国之心。

形势与政策对大学生思想和人格的育化作用使在现代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枷锁下的大学生能够跳出狭小的自我世界,把目光投注于更加广泛和深奥的中国和世界的形势与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