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土保持与城市环境考试资料

水土保持与城市环境考试资料

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环境课程简介学习课程的必要性:温家宝总理在谈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 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水土保持工作经历的三个时期:○1忽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严重水土流失期○2城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期○3城市水土保持生态规划战略实践期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如何尽量阻止城市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是这门课程需要关注和探索的内容。

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1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2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3实现环境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统一;○4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5保持水土的景观生态模式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水土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不能以高消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

第一章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国内外水保生态环境现状1. 水土保持的定义: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

2. 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植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例如:荒坡作茶园小流域治理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例如:水库的边坡固坝3.水土保持的特点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四个特点:科学性地域性群众性综合性4. 水土保持的意义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治理水土流失给城市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5. 水土保持的对象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

保育的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

保持的内涵不只是保护,而且包括改良与合理利用。

不能把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等同于侵蚀土壤控制。

6.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是人们在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7. 国内外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水土生态保持好比一个国家的脸面,水土生态保持做得好,国家就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就和谐; 水土生态良好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

8. 美国水土保持研究的主要内容扩大“土壤流失通用方程式”的适用领域,并进行修订和评价在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模型研究土壤结构剂、化学稳定剂及其在控制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制定防治农田、城市、建筑工地和采矿侵蚀的新措施以保护水源为宗旨,开展为达到限制水质污染要求规定的土壤允许侵蚀量的方法的研究9.美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经验强调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政府重视,专项治理投资力度大;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

10. 日本水土保持科研研究的主要内容观测研究严重的水蚀和泥石流发生与形成过程;预报上游发生泥石流的时间;研究确定可能发生的土壤流失量。

11. 澳大利亚水保研究的总任务为推广治理服务的技术帮助,即短期性的研究;侧重于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的防治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措施的研究,涉及土地潜力、土地评价、土地退化与水土流失过程,干旱土壤盐渍化及土壤侵蚀等内容;基础理论的研究,即所谓长期性的研究;有关产量及经济效益预测方法的研究。

12. 加拿大:工农业生产发达、科技进步、经济富裕,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5%,是水土流失较轻的国家13.德国水土保持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土壤侵蚀分类及制图不同植被和耕作方法对坡耕地产流量与产沙量的影响等土壤侵蚀规律水土保持农业措施和林业措施;褐煤矿区的土地整治14. 印度水保研究的重点和内容在一定的地力级和农业气候区内各种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的比较和经济合理性评价;混农林(农林间作)的研究;滑坡、开矿、路边侵蚀和山区洪流的治理方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和测定方法;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性研究。

15.韩国水土保持的突出做法(一)复原(生态整治)与复原理念清溪川河道复原并不是简单的原貌恢复,其中既考虑了河流本身的特点,又结合了历史和现代文化,包括现代商业的开发。

1、西部河道形态复原与理念(1)历史与现状河道复原西部:西部上游河段较窄,一般不超过25m,河道坡度略陡。

紧邻朝鲜王朝时期的皇宫,建有多座文化宗教活动场所,历史上在这个地区居住的人们多是有身份的上等阶层人士。

近代建成了韩国的政治中心,如政府首脑所在地、市政厅、新闻中心、银行等。

(2)理念象征着"现代化的首尔"。

为人们构想未来的首尔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增添了该地区的文化品味,使该地区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

(3)河道复原上游侧河道两岸均采用花岗岩石板铺砌成亲水平台,造型现代,最上游端设有一高约2m的跌水瀑布,全部用黑色花岗岩砌筑成。

该段河道底坡较陡,在两座桥之间设有连续跌水(4-5道)。

2、中部河道形态复原与理念(1)历史与现状中部复原:中间为过度带,河道开始变窄,约20-30m。

为商业活动中心,这一带历史上居住着市井商人、中下等军人和中下层人士,在首尔历史上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成为著名的小商品、各种工具、照明商品、以及服装和鞋帽市场,成为市民和观光游客喜爱和光顾的地方。

(2)理念体现"古典与自然的结合",为忙碌着的小商业者、购物者和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休闲空间,也为热闹的商业街增添一番宁静。

(3)河道复原南岸以块石和植草的护坡方式为主,北岸修建有连续亲水平台,间隔设植草平台,并设有一个喷泉。

该段河道穿过老城的"东大门"。

3东部河道形态复原与理念(1)历史与现状:东部下游河段河道较宽,40m左右,坡度较缓。

在古代时期为小市民和贫苦人民居住的地方,与中部和西部相比,发展相对落后。

近期发展成为居民区和商业混合区;两岸以居民区和一般办公楼为主,路边多为小铺面。

(2)理念体现“自然与简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装点,使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居民们能找到大自然的感觉。

(3)河道复原河道的改造以自然河道为主,没有华丽或现代艺术的装饰,给人以自然朴实的感觉。

河道坡度较缓,两座桥之间有1-2道跌水,并设有一定的亲水平台和过河石台阶,两岸用不同的草做植被。

(二)复原后清溪川的水源与水质清溪川的水主要来自汉江和处理后的中水,供水量为98000吨/日。

水质完全达到环保要求,对儿童戏水等亲水活动绝对安全,适合于1级水鱼种和中浪川及汉江上栖息的2级鱼类的栖息(1级水鱼种: 柳鲦鱼,2级水鱼种:鲫鱼,高背鲫,麦穗鱼,鲶鱼等),达到了水源地2级标准。

(悬浮物含量控制到2级水的20%水平) ,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尚未达到饮用水标准,不可饮用。

(三)清溪川复原后的环境变化复原后对清溪川环境监测结果表明:首尔一般地区及清溪川地区按月分析的一般性大气污染物质浓度全部显示出减少趋势。

清溪川及其周边地区甲苯的浓度比施工前有所降低。

公路边噪音明显降低。

清溪川地区气温最多能降低10~13%。

今后,随着清溪川地区种植的水生植物和林荫树等植物的生长,绿地空间逐渐扩大,预计热岛现象还将进一步减弱。

与复原前相比整个清溪4街的风速有所加快。

据测算,平均风速至少增加了2.2%、最多增加了7.1%。

在清溪8街的风路变化中,平均风速最多增加了7.8%。

这些在过去曾是高架道路或地面公路的地方,随着清溪川的开通,现已形成了冷空气移动的水边风路。

三、清溪川复原对河道整治与水保生态理念的启示(一)、当代治河整治,应贯彻生态理念,其水土保持优应重视,人水和谐是清溪川复原工程中的重要理念之一。

(二)、政府应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着力协调各方利益,生态理念实现是需要资金的支持。

清溪川工程固然令人称奇,重获新生后的清溪川也给环境、市民带来诸多利益。

但该工程建设计划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各方的争论,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如何协调成为难点。

背后的都市更新与市民协调才是另一项更艰难的工程。

失去一条快速道路,可能会增加30分钟的通勤时间,这样的代价,市民愿意牺牲吗?而市长又有这个担当吗?在多方权力团体的角力之中,首尔政府提出一个纳税人意识的标准:政府依靠纳税人缴的税运作,哪个团体所缴的税较多,政府将以他们的意见为优先。

因此,因复原工程而权益受害的摊贩团体也只能襟声,依照这个原则,成功的抚平各方不同的意见,让这个复原计划的法律程序得以顺利走完。

16. 中国水保研究的重点和内容统一组织协调全国的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重视和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定期公报监测结果;加速水土保持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的现代化进程;促进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注重研究与生产的结合;加强开展水土保持国际合作;开展水保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量化指标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第二章生态建筑理念在我国古建筑中的体现1. 古代城市建设中的优秀实例介绍:苏州古城成都城图都江堰都江堰在我国水利建筑史上有以下明显特点:(1)都江堰采取无坝引水方式,实现了排、灌两便,在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都是独具特色的;(2)都江堰灌区面积两千多年来有增无减,在中国古代水利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3)都江堰较好地解决了排沙保堰难题;(4)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初步形成了制度化的工程管理维修机制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渠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2.古代城市建设中的整体思想(1)在大中尺度上,“择地而居、趋利避害”(2)在中小尺度上,“犯而有灾,镇而祸止”(城市建设对地域景观要素的利用重在“靠”、“借”、“座”等三方面)(3)在生态过程上,“顺风导水, 动静结合”(古代城市多采用“导”“引”的手法来体现对水的利用城市建设中对水的态度是“因势利导”3.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改造的具体表现及原则保护原有地貌和自然山川、河流、湖泊注意“国”、“野”比例,地尽其利顺时取物,保护自然生物资源重视城市水体的保护、开发、利用4. 古代城市建设中的生态内涵(1) 注重对大环境的顺应,对小环境的组织与设计改造;(2) 适应人类不可能改变的大环境条件,通过城市选址来趋利避害,避免对人类有威胁的环境因素;(3) 疏导、改造与利用小环境条件,在顺应自然、不违背生态循环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将自然要素纳入城市景观的改造,创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