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金融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金融法体系,为金融法调整金融关系所遵循的根本准则,也就是金融立法、执法和司法所应遵守的根本准则。
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政策目标的不同,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亦有所不同,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
金融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方面,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使之与供给相适应,实现总量控制。
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利率杠杆和信贷资金流向,调节产业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实现结构合理和优化。
金融对国民经济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是灵敏而有效的。
因此,建立和完善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就是既坚持稳定货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结构优化,发展经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发展经济有为重要,而发展经济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增长,而不是靠增发货币,通货膨胀来刺激增长。
必须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法就需要在此原则指导下,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二、保护债权人、投资者利益的原则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有借有还,到期归还,还本付息。
无论是存款信用还是贷
款信用,或者投资信用,均必须符合这条信用的基本要求。
因此,金融法的制定和实施,就必须遵守信用活动的基本规律,充分维护存款人、投资人的利益。
这样,才能保障信贷和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和营利性,进而也才能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
三、规范金融行为、维护金融稳定的原则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枢纽。
金融秩序安全关乎一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乃至国家安全。
因此,金融法就应该积极地去规范和监管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尤其应该健全法制,完善监管机制,共享信息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对高风险金融机构以必要的救助,化解金融风险。
从而维护金融稳定、有序、协调发展。
四、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
金融具有广阔的活动领域,涉及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
为了搞好经营,提高效益,就必须坚持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原则。
这样,一方面加强专业分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另一方面打破了大一统的经营及管理模式,保护了竞争。
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原则有所放宽,银行也可以经验证券、信托等业务,这对于分散经营风险、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效益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我国目前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初期,市场化程度不高,金融监管制度不够完善,所以现阶段仍应该坚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以保障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强力著《金融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徐新林主编《金融法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