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苑—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二标段质量常见问题裂缝、渗漏专项防控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日期:市红德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3.、防开裂防治措施 (4)1、钢筋砼楼板开裂 (4)2、墙体抹灰后开裂 (5)3、砌体灰缝开裂 (9)四、防渗漏防治措施 (11)1、厨房、卫生间防渗漏.................................................................. 1.1.2、夕卜墙防渗漏........................................................................ 13.3、屋面防渗漏 (15)4、门窗防渗漏 .......................................................................... 20.5、管道洞口防渗漏 ..................................................................... 21.工程概况1、工程性质:住宅、公共建筑2、工程概况奇峰苑二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三标段工程由四栋(13# 、14# 、16# 、17# 楼)层数为18 层的住宅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0000 平方米。
本工程主体外墙采用多排孔陶粒混凝土保温砌块,墙为多排孔陶粒混凝土砌体,均采用M5.0 混合砂浆砌筑。
屋面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基础形式为旋挖桩基基础,主体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总高度54.2m 。
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小组如下:组长:贺建国副组长:谢笃明组员:吕又林、王自立、王林东、黄维、贺方坦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围:1、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防治小组的责任: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3、防治小组的负责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围的施工质量通病。
三、防开裂防治措施1、钢筋砼楼板开裂防治钢筋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等。
(1) 原因分析:a、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b、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c、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d、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e、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f、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2)防治措施:a、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b、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
c、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 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d、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伽,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伽。
e、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伽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再浇注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f、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 6@150、宽度不应小于450伽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g、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h、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小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 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i、现浇板养护时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冲击影响。
j、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k、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伽,中间不宜大于800伽。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要求拆模。
l、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的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 天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2、墙体抹灰后开裂1)、墙体与门窗框交界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现象:工程竣工后,由于门窗扇开启的振动,门窗框墙面出现抹灰层空鼓、裂缝或脱落。
原因分析:a、基层处理不当b 、操作不当,细石混凝土预制块位置、方法不当或数量不足c 、砂浆品种选择不当预防措施:a、细石混凝土预制块数量及位置应当在门窗口上下300mm 放置一块,中间木砖间距不大于700mm ,固定门窗口的钉子长度不得小于100mm 。
b 、抹灰前用手湿润墙面时,门窗口两侧的小面墙润湿程度应与大面墙相同。
c、门窗框塞缝应作为一道工序由专人负责。
木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全部塞实并养护,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抹灰。
d 、门窗口两侧及大面墙必须抹出不小于50mm 宽,高度不小于2m 的水泥砂浆护角。
2)、墙面抹灰层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a、基层处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
b 、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
c、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率较大。
d 、线盒往往是由电工在墙面抹灰后自己安装,由于没有按抹灰操作规程施工,过一段时间易出现空裂。
e、拌合后的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不及时使用完,停放时间过长,砂浆逐渐失去流动性而凝结。
为了操作方便,重新加水拌合,以达到一定稠度,从而降低了砂浆强度和粘结力,产生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a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陷处用 1 :3水泥砂浆找平b 基层太光滑则应凿毛或用 1 :1 水泥砂浆加10%107 胶先薄薄刷一层。
c 墙面脚手架洞和其它孔洞等抹灰前必须用 1 :3 水泥砂浆浇水堵严抹平d 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除干净。
e 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时可掺入适量的石灰膏、或加气剂、塑化剂。
f 加气混凝土基层面抹灰的砂浆不宜过高。
g 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石灰膏等不能前后覆盖混杂涂抹。
h 基层抹灰前水要湿透,砖基应浇水两遍以上,加气混凝土基层应提前浇水。
i 分层抹灰。
j 不同基层材料交接处铺钉钢丝网。
3)、墙裙、踢脚线水泥砂浆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1 )墙抹灰常用石灰砂浆,做水泥砂浆墙裙时直接做在石灰砂浆底层上。
(2)抹石灰砂浆时抹过了墙面线而没有清除或清除不净。
(3)为了赶工,当天打底,当天抹找平层。
(4)压光面层时间掌握不准。
(5)没有分层。
防治措施:(1)水泥砂浆抹灰各层必须是相同的砂浆或是水泥用量偏大的混合砂浆。
(2)铲除底层石灰砂浆层时,应用钢丝刷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
(3)底层砂浆在终凝前不准抢抹第二层砂浆。
(4)抹面未收水前不准用抹子搓压;砂浆已硬化时不允许再用抹子用力搓抹,而采取再薄薄地抹一层来弥补表面不平或抹平印痕。
(5)分层抹灰。
4)外墙抹灰层空鼓、裂缝甚至脱落,窗台处抹灰出现裂缝原因分析:(1)基层处理不好,表面杂质清扫不干净。
(2)墙面浇水不透影响底层砂浆与基层的粘结。
(3)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太近。
(4)夏季施工砂浆失水过快或抹灰后没有适当浇水养护。
(5)抹灰没有分层。
防治措施:(1)抹灰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脚手架孔洞填塞堵严,混凝土墙表面突出较大的地方要事先剔平刷净,蜂窝、凹洼、缺棱掉角处,应先刷一道107胶:水=1:4的水泥素浆,再用1:3水泥砂浆分层修补;加气混凝土墙面缺棱掉角和板缝处,宜先刷掺水泥重20%的107 胶的素水泥浆一道,再用1:1:6 混合砂浆修补抹平。
(2)基层墙面应在施工前一天浇水,要浇透浇匀。
(3)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和加气混凝土墙面,抹底灰前应先涂刷一道107 胶素水泥浆粘结层,以增加与光滑基层的砂浆粘结能力,又可将浮灰事先粘牢于墙面上,避免空鼓、裂缝。
(4)长度较长(如檐口、勒脚等)和高度较高(如柱子、墙垛、窗间墙等)的室外抹灰,为了不显接槎,防止抹灰砂浆收缩开裂,一般都应设计分格缝。
(5)夏季抹灰应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
罩面成活后第二天应浇水养护,并坚持养护7d 以上。
(6)窗台抹灰开裂,雨水容易从缝隙中渗透,引起抹灰层的空鼓、甚至脱落。
要避免窗台抹灰后出现裂缝,除了从设计上做到加强整体基础刚度、逐层设置圈梁等措施以及尽量减少上述沉陷差之外,还应尽可能推迟窗台抹灰的时间,是结构沉降后进行。
窗台抹灰后应加强养护,以防止砂浆的收缩而产生抹灰的裂缝。
5)混凝土板顶棚空鼓、裂缝。
原因分析:(1)顶棚油污、杂物等在抹灰前未清理干净,抹灰前浇水不透。
(2)预制楼板安装不平,灌缝不密实。
(3)砂浆配比不当,底层砂浆与楼板粘结不牢。
防治措施:(1)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楼板底表面木丝、油毡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油污、隔离剂等必须用清水加10% 的火碱洗刷干净。
(2)抹灰前一天应喷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
(3)预制楼板安装应“坐浆”放平稳,板缝必须清扫冲洗干净后,用C20 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
(4)现浇楼板底凸的地方要凿平,凹的地方用1:2 水泥砂浆抹平。
预制板底应用1:2 水泥砂浆勾缝找平,抹灰时应垂直板纹(缝)方向,底层灰厚度应控制在2〜3mm 。
3、砌体灰缝开裂1) 砌体裂缝成因及类型:(一)八字形裂隙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此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设计与施工中的缺陷,使屋面保温层的热阻减少甚至失效,致使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当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时,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砌筑砂浆强度较低时,则易发生剪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当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