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叶茎前植物的形态结构.

根叶茎前植物的形态结构.

第三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一节种子与幼苗
§第二节根
§第三节茎
§第四节叶
§第五节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六节营养器官的变态(自学)
第一节种子和幼苗
一.种子的基本组成
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
二.种子的类型: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
三.种子萌发必须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四.幼苗的类型:子叶出土幼苗(由下胚轴迅速伸长而成)……种子宜浅播
子叶留土幼苗………………………………种子可适当深播第二节根
一、根的生理功能:吸收、支持、合成、贮藏、繁殖
二、根的形态与结构
(一)根的形态:1定根:主根、侧根
2不定根:由茎、叶、老根、胚状体产生的根
直根系(深根性的)——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浅根性的)——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分区)
2、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比较:
3、侧根的形成内起源
中柱鞘、侧根原基、侧根
4、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1)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2) 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其活动
三、根瘤和菌根
1、根瘤:根瘤是植物根上产生的瘤状突起,主要发生在豆科植物的根上,是土壤中的根瘤细菌侵入植物的根内形成的共生结构。

根瘤细菌有生物固氮的作用。

2、菌根:高等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共生结构。

如: 天麻(兰科)与蜜环菌共生
第三节茎
一、茎的生理功能:输导、支持、贮藏、合成、繁殖。

(一)茎的外形
(二)芽的类型
(三)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
直立茎——大多数植物
平卧茎——蒺藜、地锦
匍匐茎——狗牙根、甘薯
攀缘茎——葡萄、黄瓜
缠绕茎——牵牛
单轴分枝(总状分枝)——主干明显,以裸子植物为代表
合轴分枝——在作物和果树中普遍存在
假二叉分枝——合轴分枝的一种形式(对生叶植物的合轴分枝方式),如石竹、辣椒
分蘖——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
(三)茎的结构
茎尖的分区: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1)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2) 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3) 木材的结构
木材三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弦切面
3、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裸子植物茎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相似,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三个部分,有形成层,能进行次生生长。

主要不同点:木质部没有导管,只有管胞;韧皮部没有筛管,只有筛胞。

4.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以玉米为例)
特点:1.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

2.没有形成层,不能次生生长。

第四节叶
一、叶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繁殖、贮藏、吸收
完全叶:叶片、叶柄、托叶
叶的类型和习性
单叶、复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
脉序: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
叶序:叶在枝条上的排列次序(螺旋状着生、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异形叶性:阶段异形叶(不同发育时期)、生态异形叶(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二)叶的结构
1.被子植物叶的一般结构(异面叶)
2.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特点(等面叶)
C3植物与C4植物
C3植物:维管束鞘有2层细胞,其外层细胞较大,薄壁,不含叶绿体或较少,内层为较小的厚壁细胞,不含叶绿体。

(如小麦、大麦、水稻等,低光效植物)
C4植物:维管束鞘是由1层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其细胞较大,排列整齐,细胞内的叶绿体大而多,组成了“花环型”的结构。

(如玉米、甘蔗、高粱等,高光效植物)
三、叶的形态结构与生态条件的关系
1.旱生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叶片的形态结构向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向发展。

(1)叶通常较小。

(2)表皮高度角化,角质层发达;具复表皮;上表皮无气孔,气孔下陷(如,夹竹桃上形成特殊的气孔窝)。

(3)栅栏组织发达,甚至下表皮一侧也有栅栏组织(等面叶的特点);叶脉比较稠密。

(4)有的肉质植物(景天、落地生根)叶的贮水组织发达;有的植物叶片退化成剌(仙人掌)。

2.水生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点
(1)叶片通常较薄,有的沉水叶呈丝状细裂,增大表面积。

(2)表皮上没有角质膜或很薄;浮水叶下表皮无气孔;沉水叶表皮无气孔,细胞中有叶绿体。

(3)叶肉细胞层数少,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通气系统发达。

(4)叶脉少,输导组织、机械组织退化。

3.阳叶和阴叶的结构特点
阴地植物:阴叶(趋于水生叶的特点)、阳地植物:阳叶(趋于旱生叶的特点)
四、离层与落叶
落叶现象是植物降低蒸腾、渡过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由薄壁细胞产生数层小型细胞,构成离区;离区中一些细胞的胞间层粘液化并解体,细胞间相互分离成游离状态,只有维管束连在一起,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在外力的作用下,叶从离层处断裂而脱落
落叶树与常绿树。

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的落花、落果也与离层的产生有关。

第五节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关系
1、根茎维管组织的过渡区(位于下胚轴)纵裂、扭转(180度)、合并
2、茎与叶的维管组织的关系(茎的节部结构)叶迹、叶隙;枝迹、枝隙
3、顶芽与侧芽的关系——顶端优势
第六节营养器官的变态(自学)
要求:
1、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特征及代表植物。

2、了解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的概念及形态与功能的联系。

3、认识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

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是以人为的方法创造的与天然种子相类似的结构。

1978年,T.Murashige首先提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把胚状体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体结构,使其具有种子的机能并可直接于田间。

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有机的薄膜包裹(即种皮),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最里面为胚状体或芽。

人工种子的研究主要包括:体细胞胚的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同步控制、人工种皮的研究、人工种子的包埋、人工种子的储存和萌发。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轮廓图
中柱鞘可以产生:侧根、不定芽、维管形成层片断、木栓形成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