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六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要求,根据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集中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打造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健全课程体系;
3、建立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等学生的关爱体系。

三、主要工作
1、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各校要按照科学化的配比去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逐渐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实现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对于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达标的学校,要配备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此外,要将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放在突出的工作位置。

要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满足以下要求:心理辅导室面积不低于20平米,单独设立,不能与教师办公室混用;
要选择相对安静又方便进出的地方,尽量避开热闹、嘈杂区域,楼层不易过高等;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

2、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一级网格:各校的主管领导;
二级网格: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师;
三级网格:班主任;
四级网格:科任教师;
五级网格:学生。

各级网格的职责:
一级网格职责:制定网格化管理的方案、制定及各项活动的计划,督促和监管其他网格职责的履行情况;
二级网格职责:全面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能够完成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工作情况;
三级网格职责: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并及时搜集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及时上报;
四级网格职责: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渗透,并配合班主任及时观察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变化;
3、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

各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课时。

小学至初一、每2周至少开设1课时,其它学段保证每学期至少开设1次专题讲座或团体辅导,对初三学生要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同时,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避免学科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浸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4、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体系。

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资料及信息。

学校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和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为学生保守秘密。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残疾儿童等学生建立关爱体系,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这些儿童进行个体咨询或集体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