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徐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Pb-207第I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在水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A.食醋B.苏打C.蔗糖D. 酒精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3.下列解释相关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H2S溶于水:H2S+H2O HS-+H3O+B.向Na2S2O3溶液中加人稀硫酸:S2O3-+2H+=S↓+SO2↑+H2OC.NH4Cl溶液呈酸性:NH4++H2O=NH3·H2O+H+D.K2Cr2O7溶于水:Cr2O7-+H2O2CrO42-+2H+4.辛烷(C8H18)是汽油的重要成分,其与O2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曲线b代表加人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8H18(l)+25/2O2(g)=8CO2(g)+9H2O(g)ΔH=-5152.6kJ/molD.反应a、b的活化能不同5.常温下将pH=3的硫酸和pH=11的某一元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在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的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H+B.OH-C.Ba2+D.NO3-6.如图所示,利用提取粗盐后的母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①步可用沉淀剂Ca(OH)2B.第①②步均涉及到复分解反应C.第③步可在空气中加热D.第④步可以通入Cl27.常温下向pH=3的醋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减小的是A.水B.NaHSO4固体C.CH3COONa固体D.NaCl固体8.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该实验要控制MnO2的质量、颗粒大小相同C.实验中,H2O2的浓度不宜过大D.温度相同时,若用FeCl3代替MnO2,反应速率相同9.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充入amolH2和amolI2蒸气,发生反应H2(g)+I2(g)2HI(g).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B.每断裂1molH-H键的同时就生成2molI-H键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D.H2和I2的体积分数相等10.用右图装置测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分别在t1、t2时刻测得下列物理量,其中不能用于表示(或计算)其反应速率的是A.H2的浓度B.溶液的质量C.H2的体积D.H2SO4的浓度11.室温下,分别向两杯100mL的水中逐渐加入少量NH4Cl和NaOH固体,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代表NaOH,Y代表NH4ClB.pH变化相同时,n(NH4Cl)<n(NaOH)C.两份溶液的K w均大于1.0×10-14D.若两杯溶液混合后呈中性,则加入的n(NH4Cl)和n(NaOH)不相等12.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②中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B.该实验可说明溶度积Ksp(AgCl)>Ksp(AgI)C.反应后c(Ag+):①<②D.实验②中发生反应:AgCl+I-=AgI+Cl-13.利用硅胶作吸附工具有利于将雾霾中的NO转变为NO2。
下列有关转化反应2NO+O22NO2的说法错误的是A.若增加反应体系的压强,c(NO)将减小B.v正(NO)=2v正(O2)C.该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D.可将吸附后的硅胶置于水中,通足量空气进行后续处理14.如图为泡沫灭火器构造示意图,内筒a装有Al2(SO4)3溶液,外筒b装有饱和NaHCO3溶液。
结合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使用时必须将泡沫灭火器倒立B.工作时HCO3-水解较彻底C.灭火时产生的Al(OH)3覆盖可燃物有利于阻隔氧气D.该灭火器可用于扑灭Na等金属着火15.常温下,pH=1的H2SO4和pH=12的NaOH溶液按体积比2:9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 为(忽略体积变化)A.9B.10C.2D.316.为探究酸性条件下KI溶液被空气氧化的快慢(已知反应4I-+O2+4H+=2I2+2H2O),设计下列方案。
其中不可行的是选项实验Ⅰ实验Ⅱ温度试剂加入顺序温度试剂加入顺序A 20℃淀粉、稀硫酸、KI 20℃淀粉、KI、稀硫酸B 25℃KI、稀硫酸、淀粉35℃稀硫酸、KI、淀粉C 30℃淀粉、KI、稀硫酸35℃淀粉、KI、稀硫酸D 35℃KI、淀粉、稀硫酸30℃KI、淀粉、稀硫酸17.将0.2 mol/L的KI溶液和0.01mol/L 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混合液分别进行实验。
下列能说明溶液中存在平衡2Fe3++2I-2Fe2++I2的是A.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黄色沉淀B.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C.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18.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SO4等。
分别将水垢加入到下列溶液中至不再溶解,则溶液中c(Ca2+)最小的是A.100mL 0.01mol/L盐酸B.50mL 0.01mol/L CaCl2溶液C.40 mL水D.10 mL 0.1mol/L Na2CO3溶液19.现有三种溶液:①pH=3 的稀盐酸②pH=3的CH3COOH溶液③pH=11的氨水,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②分别与2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开始时,反应速率: ①>②B ①、③溶液等体积混合pH=7C ①、②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①>②D ①、②中水的电离程度①<②20.一定温度下,1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C(g) ΔH。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起始A和B的投料比得到如图所示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n(B)=2时,A和B的转化率相等B.ΔH<0C.a=2D.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与起始投料比无关21.常温下,由下列电离平衡常数的分析正确的是H2CO3HBO3(硼酸)K1=4.4×10-7K2=4.7×10-11K=5.8×10-10A.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无气体产生B.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硼酸钠溶液:pH(碳酸钠)< pH(硼酸钠)C.硼酸为三元酸D.饱和NaHCO3溶液中HCO3-的电离大于水解22.某温度下,向10 mL0.1mol/LCu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溶液,溶液中-lgc(Cu2+)与滴加的Na2S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体积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三点中,b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B.a点:2c(Cu2+)+c(H+)=c(Cl-)+c(OH-)C.C点溶液:c(Cu2+)=3×10-34.4mol/LD.C点溶液有:n(S2-)+n(HS-)+n(H2S)=n(Cl-)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23.(13分)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Imol I2,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20min后达到平衡,测得c(HI)=0.04 mol/L。
(1)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v(H2)为,平衡常数K= 。
(2)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HI气体,平衡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移动;再次平衡后,HI的体积分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将(2)所得平衡体系升温,平衡后I2的体积分数为K↑45%,则升温后,H2的转化率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ΔH0(填“>”、“ <”或“=”)。
(4)结合(3)请画出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图。
24.(10分)亚磷酸(H3PO3)是一种二元弱酸,向某依度的亚磷酸中滴加NaOH溶液,其pH与溶液中的H3PO3、H2PO3-、HPO32-的物质的量分数a(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与整个物种浓度之和的比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1)以酚酞为指示剂,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3PO3的第一步电离H3PO3H2PO3-+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1,则pK a1= (pK a1=-lgK a1)。
(3)将0.lmol/L的NaOH逐滴滴入0.1mo/L的亚磷酸,为了主要得到Na2HPO3,反应应控制pH至少为;当反应至溶液呈中性时,c(Na+) c(H2PO3-)+ 2c(HPO32-)(填“>”、“<”或“一”)。
(4)已知亚磷酸可由PCl3水解而成,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25.(9分)如图所示是高炉炼铁的示意图。
已知反应:①2Fe2O3(s)+3C(s)4Fe(s)+3CO2(g) ΔH1=+468kJ/mol②C(s)+CO2(g)2CO(g) ΔH2=+172.7 kJ/mol(1)反应③Fe2O3(s)+3CO(g)2Fe(s)+3CO2(g) ΔH3=(2)高炉炼铁中,存在可逆反应D,增大高炉高度,能否减少尾气中CO排放比例? (填“能”或“否”);能够减小高炉尾气中CO排放比例的措施是(举出一条)。
(3)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加人足量的Fe2O3和C,发生反应:2Fe2O3(s)+3C(s)4Fe(s)+3CO2(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将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再次达平衡时,CO2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B. 向容器中再加FezO,可以提高反应的速率C.将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时,气体的密度不变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e,平衡逆向移动(4)为了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常温下将CO通入PdCl2的水溶液中,将其转化为无毒的气体并得到Pd单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6.(13分)某兴趣小组采用以下装置进行铁粉和水蒸气的实验,并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探究.(1)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烧瓶中加人沸石的目的是(2)用下图装置检验生成气体,连接顺序为(用字母表示)a。
(3)证明反应后的固体中存在二价铁(限选试剂:1mol/LH2SO4、2mol/LHNO3、3%H2O2、0.01mol/LKMnO4、NaOH稀溶液、20%KSCN溶液、Fe2(SO4)3溶液)步骤一:取反应后固体浸人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并洗涤固体,其目的是;步骤二:取过滤后所得固体加入过量,过滤;步骤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