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音乐课《小青蛙找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
由四个乐句构成,歌曲以明快活泼的旋律作为前奏,描写了小青蛙在东奔西跑地寻找自己的家,也为歌曲主题出现做了铺垫。
歌中“跳跳”、“呱呱”的独白,刻画了小青蛙跳一跳、叫一叫的焦急神态。
最后一句旋律平稳流畅,似乎表现了小青蛙历尽艰辛,终于回到了家的愉悦、喜悦的心情。
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
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大胆地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
1、本课教学理念之一是在游戏中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发展。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全部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共同体验,得到发展。
2、本课教学理念之二是创设情境。
利用课本上的图片与自制的卡片创设一个与歌曲相配合的情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加深孩子对歌曲情境的体会。
3、本课教学理念之三是以兴趣为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审美体验活动。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过程与方法:启发鼓励学生能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能够按节奏编创歌谣。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2、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通过游戏,情境的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感知能力。
2、指导学生按照歌曲的节奏编创歌谣。
教学准备:电子琴、小青蛙头饰、节奏卡片、歌曲磁带、课件等。
教学方法:听唱法、聆听法、观察法、游戏法、讨论法、启发法等。
教学设计:
一、学生听着《小青蛙》随着歌曲律动进入教室.
二、激趣导入,认识歌曲。
1、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信鸽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可是老师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出来,你们能帮我猜一猜吗?(多媒体出示谜语)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尾巴消失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有一天,小青蛙们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们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听了乌龟爷爷的话,小青蛙们为难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荷叶上的节奏,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帮助小青蛙)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想办法帮助小青蛙找到回家的路.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忙小青蛙找家。
3、感受歌曲主要节奏
要帮助小青蛙找家,先必须学会荷叶上的节奏,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跳跳瓜瓜跳跳跳呱呱呱 (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4 、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妈妈的动作模仿出来?戴上青蛙头饰表演。
5、在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小青蛙终于找到了家,回家青蛙妈妈的身边,青蛙妈妈看到小青蛙们平安的回到了家,高兴地唱起歌《小青蛙找家》。
6、听完了这个故事,大家觉得小青蛙是凭借什么力量找到了家呢?
让我们带着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精神一起来开始今天的音乐课吧。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创设小青蛙迷路了找家的故事,配合《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引出课题,并且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导入新课的趣味性。
)
三、学唱《小青蛙找家》。
1、请小朋友们聆听歌曲,回答老师的问题:歌曲中那句歌词唱出了小青蛙找家的情境?
2、师生共同讨论:小青蛙在找不到家的情况下,心情是怎样的?(焦急的)。
哪句歌词描写的是焦急的心情?(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小青蛙这么着急找不到家,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帮助它呢?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歌词,掌握每句歌词表达的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3、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按照节奏读歌词。
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吧:出示节奏卡片,在这些荷叶上,有一些节奏,小青蛙如果能够正确地跳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节奏吧。
(采用师生对读、分成两组,一组读跳跳,一组读呱呱、个别学生读等形式)。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的心情。
(设计意图:把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写在荷叶上,制作成节奏卡片,并创设情境:只有正确地读出荷叶上的节奏,踩对了荷叶才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
这样设计改变了学习节奏的枯燥,让学生加入到帮助小青蛙找家的情境中,并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这些节奏。
)
4、教师弹奏歌曲并范唱。
请小朋友们按照歌曲的内容在小青蛙迷路时帮助小青蛙找家(到找家的情节时请小朋友们唱刚才学习的节奏)。
5、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歌唱姿势最美。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的拿书姿势最漂亮。
(1)分句教唱两遍歌曲,请小朋友到找家节奏时拍手打节奏来唱。
(2)重点教唱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范唱,注意“小青蛙”这三个字的唱法。
(3)完整地跟着电子琴的旋律来演唱歌曲,小朋友们的身体可随着音乐轻轻地摆动。
重点讲解:第一和第二乐句请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在唱到小青蛙迷路的时候要表现出焦急、害怕的声音、最后一句要唱出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老师看看哪位小朋友演唱的最好。
(教师多次示范启发,学生跟学。
)(4)跟随录音完整地演唱歌曲,老师做身体的提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学生的聆听为前提,采用听唱法为主,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唱。
在学生每一次的跟唱中提醒学生融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里。
)
四、表演《小青蛙找家》。
1、歌曲处理:(1)天就要黑了,小青蛙还找不到回家的路,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焦急、害怕、垂头丧气等)。
请小朋友用动作来模仿一下焦急、害怕的小青蛙。
(2)这个时候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请小朋友模仿一下。
(3)小青蛙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回到了家,这个时侯它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生高兴,开心等)。
请唱出小青蛙高兴开心的心情。
(4)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刚才共同分析的内容,连接起来把歌曲完整地表演一遍。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好。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探讨每句歌词的表演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情绪,然后再进行整体表演,这样学生在表演的时候会把表情、动作发挥的更加到位。
)
2、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我们已经学会了歌曲,也理解了歌曲的意思,知道小青蛙迷路了,大家都愿意帮助小青蛙。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来玩一个游戏,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规则:全体学生围成圆圈,若干学生带头饰扮演小青蛙,站在圈内。
音乐开始,小青蛙按节拍自由地做青蛙蹦跳的动作,当唱到最后一句“小青蛙回到了家”时,“小青蛙”跳到一位学生面前,“家”的学生与“小青蛙”交换位置。
音乐再起,新的小青蛙又开始找“家”,游戏继续进行。
好了,游戏规则讲完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心地玩游戏吧。
咱们比赛一下,看一看哪位小朋友在游戏中是最棒的、最遵守纪律的“小青蛙”。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音乐游戏,创设小青蛙找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歌曲的氛围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歌曲的内容,并通过几次在游戏中的演唱,扎实地掌握歌曲的演唱。
并可以熟练背唱歌曲。
)
五、编创歌曲
1、小青蛙们找到了家,很开心。
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
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想请你们帮忙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 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
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2、其他的小动物们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
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
3、学生分小组讨论创编歌词。
(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等)并随音乐边唱边做。
4、请各组小朋友唱出自己编好的歌谣,大家进行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编创小动物找家的节奏歌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把枯燥的节奏编创变得生动有趣。
)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
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
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