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口算训练计划

五年级下册口算训练计划

五年级下册口算训练计划
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口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口算题千变万化,在多思善想中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力争方法合理、灵活,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防止错误,进行有目的、有步奏的长期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年级的口算内容主要是分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目前,学生对一些算理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学生在利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运算时,容易出现错误。

对于运算定律不能灵活地逆向使用。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学生用的不太好。

另外,学生很容易受特殊数的影响,对有的题反而很难摆脱简算的负面干扰。

二、口算出错的原因分析
1、数感较弱,不能达到准确、快速的感知
口算,首先必须通过学生的感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

而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粗糙,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存储一些信息碎片,并不能完全达到看出内在联系的高度,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

而口算题本身无情节,外显形式单调,不易引发兴趣。

因此,学生口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的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

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等等。

2.情绪不稳,不能静心,影响正常发挥。

学生的情绪好坏与否,对口算有着很大的影响。

比如,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由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不耐心,产生厌烦情绪。

口算时,一些学生常不能全面精细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口算方法,进而养成题目未看清就匆匆动笔、做完不检查等陋习。

3.思维定势,抗干扰能力较弱。

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它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

学生的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先入为主”,其负作用常干扰学生口算,而产生“错觉失误”。

如口算12.5-0.26时,由于受小数加法的影响,很多学往往错算成68.4-0.26=68.26,忽略了小数减法中要退位。

4.思维固化,不能灵活使用各种简便方法。

在口算中,有些学生因为运算定律、性质、次序的理解和简算特征的掌握比较模糊。

往往在口算时,不能达到自觉运用简算方法,或生搬硬套,或乱用运算定律和性质。

5.忽略细节,疏于动脑,基本口算不扎实。

经过四年半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口算速度较快。

对口算的重视程度却大不如前,常常会忽略计算中的一些小细节,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三、训练内容:
分数的加减法及简便算法。

四、训练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口算方法时,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动手、脑、眼、口,促进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认知,使学生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及算理的探究。

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计划采取以下对策:
1、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审题,规范书写,自觉检查,及时纠正的好习惯等等。

2.在设计练习时,先进行类型练习,其次再进行综合训练,以便达到将知识融会贯通,选择恰当快捷的口算方法。

3.加强对比练习,把新旧知识、相似或相近的口算对比等等。

促使学生在口算中进一步认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建构完整的认识结构。

4.坚持每日一练。

尽量保证课前练习5分钟,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降低遗忘的可能性。

5.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培养其责任感,树立自信心,不畏困难,努力做到已做题完全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