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

大蒜敷脚心(涌泉)的作用和用法

大蒜敷脚心(涌泉穴),对于虚火上炎导致的流鼻血、口腔溃疡、咳嗽、牙疼等有着良好的效果。

1、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
冬天,由于吃火锅,使用暖气、空调,许多人容易“上火”,导致流鼻血、嘴角冒泡、口腔溃疡等症候。

此时可以动用简单的外治法——蒜泥敷脚心引火下行,能有效地消除“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大蒜有杀菌驱虫,消肿解毒,通窍下气,健脾暖中的功效。

内服治温疫,外用散痛肿。

新鲜大蒜捣碎成泥状后,放在纱布中,敷贴在涌泉穴,用外用医用胶布固定。

敷贴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即可,如果感觉蒜泥刺激激性较强,滚烫感难以耐受,可提前揭去敷贴,用温水擦试干净。

若揭药后仍觉脚心红痒辣痛,可用万花油外涂。

一般连续敷贴2〜3天就可收到治疗效果。

引火下行是中医一种顺势利导的驱邪方法,蒜泥敷涌泉正合此理,取大蒜宣窍通闭利五脏的功效,敷贴脚底穴位,使上火下行,肾阳上济,不伤阳气又能祛虚火。

2 、蒜泥敷脚心有助治疗秋冬季咳嗽
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咳嗽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咳嗽,除了吃药,民间还有好多简便易行的小偏方。

这里就给大家一个———蒜泥敷脚心治咳嗽。

大蒜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食物了,但是您知道吗?大蒜作为药物已经有5000 多年的历史了。

中医认为,“大蒜味辛、性温,入药能通五脏、达诸窍、祛寒湿、避邪恶、下气暖中、消谷化肉、杀毒虫”,有“内服治瘟疫、外用散痛肿” 的功效。

脚心,又被中医称作“涌泉穴”,位于脚掌的前和后的凹陷处,是肾经的首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俗话讲,“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意思是说,如果每天坚持揉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

秋冬季的咳嗽多以外寒内热型居多,并且多夹杂着秋燥,也就是说,多是上火在前、受凉在后引起的,即使是在喝水后、小便比较多时,仍会感到口渴。

对于这种寒热错杂加带有干燥的咳嗽,中医认为,引火下行是一种顺势驱邪的好方法,用蒜泥敷脚心正合此理。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将大蒜捣成蒜泥,放在纱布上,贴到脚心处,然后用胶布固定好。

外面还可以套上干净的袜子,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早起时取下,以方便行走。

第二天晚上再重复,连续贴敷2—3 天即可起到保健作用。

已有咳嗽症状者,需要连续贴敷5 天。

大蒜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果发现有过敏现象,要马上停止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较轻的咳嗽,如果长期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只能减轻症状,但不能治疗原发病。

如果治疗后咳嗽、咯痰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大蒜敷脚心可止鼻流血
自入秋以来,我的侄儿每天早上起床后,都有少量的鼻血流出,有时一天流3〜4次,领他到医院检查,医生给开了一些内服药,可吃了2〜3天后,鼻
血还是照样流。

最后只好去看中医,经老中医检查后,说孩子可能是阴虚火旺,建议把一头大蒜剁碎后分成两份,敷在两个脚的脚心处,然后用白色无毒的塑料薄膜将脚缠绕起来,固定住,敷半个小时后除去碎蒜,把脚洗干净,第二天照此法再敷一次,估计两天就能把鼻血止住。

按照老中医讲的,把蒜剁碎给侄儿敷了两次,侄儿从此再也没流过鼻血。

老中医还介绍说,此法不但能止鼻血,对流又黄又浓的鼻涕也有特效,但对流清鼻涕没有任何作用,用了还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用蒜敷脚时,成人最好敷到感到脚心发辣为止,小孩不能超过30 分钟,以防脚心起疱、破皮。

(西安继正堂中医艾灸馆整理)
他说宝宝上火是很常见的,而且分为几种,“心火”、“肝火”、“胃火”都是比较常见的,像是孩子晚上睡不踏实,经常身体发热、口渴,这就是孩子“心火” 旺;孩子眼屎多,脾气暴躁的话就是“肝火”旺;像壮壮这样有口气,牙根发炎
就属于“胃火”旺了。

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原先壮壮也有过眼屎多,脾气不好的情况,看来都是上火。

/4、
先来看看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去趾)前1/3 与2/3 交界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那什么是井穴呢?《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中医认为,涌
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主肾及其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

再来看看大蒜。

大蒜的功效实在太多,主要为行滞气,暖脾胃,消症积,解毒,杀虫。

入脾、胃、肺经。

本人症状:
左侧牙痛,而且是上、下牙都痛,属于阵痛型,一会儿轻,一会儿重,有时晚上睡觉都痛,持续时间有一、二个月,甚是苦恼。

实施步骤:
我在晚上7:30 分开始在左脚的涌泉穴处敷上大蒜泥。

大约一个小时后,敷蒜处产生强烈的痛疼;两小时后,打开看了一下,没出水泡,于是接着敷。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发现脚已不能着地。

去掉蒜泥,敷蒜处脚上鼓起一大两小水泡。

大蒜在脚底拔出大水泡。

(西安继正堂中医艾灸馆整理)
从敷上蒜泥开始,牙痛情况就时好时坏,一会儿非常痛,一会儿也没事。

包括睡觉时,有时也隐隐作痛。

痛的时候,啥招都不好使,包括掐合谷穴,作用都很有限。

水泡被刺破以后的情况。

到了公司以后,我开始用大头针消过毒后将大水泡刺破,挤出大量的水来,我一闻,都是大蒜味,也不知这水是怎么形成的。

挤出水后,过一会儿,还会有水泡形成。

就这样反复了大约
7、8 次后,水渐渐的少了。

我发现,只要泡一鼓起来,牙就开始痛,一刺破了,牙就不痛了。

到第二天晚上,也就是敷蒜24 小时后,牙痛情况基本解除,包括用凉水漱口都不会感觉痛了,我大喜。

由此,我终于亲身体会到了大蒜治牙痛的绝妙之处。

那为什么这种治法会这么灵验呢?中医有"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一说。

也就是说,牙痛,牙痛(牙疼)
我不在牙那治,而在脚上治,这有点类似"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道理。

大蒜由于特殊的药性,会对皮肤及深层肌肉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引气血下行,将顶在牙周围的气血向下引,这样,上面的痛疼就减轻了。

其实,这个道理,和拔罐、扎针炙是一个道理,就是引气血。

当然,民间也有用大蒜敷在合谷处的,想必道理也是一样的。


然,用大蒜治牙痛的坏处是出了大水泡,牙是不痛了,但脚却走不了路了。

为避免这个弊端,民间还有用绿豆敷在涌泉穴处的。

由于涌泉是肾经的井穴,引心火下行,以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用肾水灭掉心火。

但这个方法我没试过。

特别说明:
蒜泥敷长了会起泡(起泡可用消炎的黄药布处置)大人半小时至二小时之内,儿童一般不超半小时,以防起泡破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