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书店调查报告信电066班孙智卿北京书店调查报告一、引言:书店是最能反映一座城市文化的地方。
超越一座城市文化底蕴的书店会因为曲高和寡而无办维持下去,书店的销售排行也能体现出城市居民文化趋向,书店面向对象的不同反映着城市居民的文化层次,书店的经营状况也能反映出文化对这座城市的影响。
在寒假,我对自己家乡石家庄的书店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选取了北京的书店作为比较对象,分析石家庄书店的发展水平以及由书店所反映出的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
当时的侧重点在石家庄,所以对北京的书店调查的不是很详细,有很多遗漏的地方。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即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底蕴,又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人文奥运的理念此刻也已深入人心,因此有必要再做一次更为细致的调查。
二、总体状况1、区域分析A:海淀区书店群: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海淀图书城、中国书店、风入松书店、万圣书园、豆瓣书店、单向街图书馆、北大周末文化市场、第三波书店、采薇阁、畅畅书店、博雅斋、汉学书店、野草书店、光合作用、合众书店、独峰书店等B:王府井大街书店群:王府井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涵芬楼、灿然书店、考古书店、外文书店、布衣书局、鲁博书屋等书店C:琉璃厂书店群:中国书店松筠阁、安徽四宝堂、邃雅斋、来薰阁、古籍书店、文化遗产书店,商务印书馆门市部、中华书局门市部、文献出版社门市部等书店d:西单图书大厦e:潘家园旧书市场f:三味书屋g:北师大学尔雅、盛世情、淘书园等书店h:798工厂自由交流等书店 i:北理工雕刻时光、城市季风、国图书乡人等书店右上图分析:北京书店分布以海淀为大宗,是北京的文化中心。
尤其以清华、北大和中关村的三角区域内聚集的知名书店最多,这里周围高校遍地,因而购书书者以学生为主、兼及在校的教师和周围的从业者,附近的五道口地区还是外国来华者的聚居地,这些人同时也是网上话语权的拥有者。
此外王府井大街也聚集着许多种重量级书店,这里是北京的商业中心,北大原校址也在此处,所以也曾是文化中心,这里的书店若非历史悠久,也和当年的文化核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琉璃厂虽然书店数量甚众,但由于那时中国书店的根据地,所以书店的类别并不多,其他书店分布较为平均,能过覆盖北京绝大多数地方。
这里特别分析一下超大型书店。
一座城市的超大型书店往往是这个城市书店的门面。
北京原本存在三家超大型书店,分处西单、王府井、中关村三个商业、科技中心,是普通读者和游客的首选。
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无论从占地面积、经营种类、还是拥挤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西单图书大厦是西单的一大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外的旅游者的目光。
其中儿童专区还是小朋友的游乐园,教辅区则充斥着各年级的中学生和老师,顶层还常常举办讲座和签售活动。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仍是北京的地标书店。
相比之下,王府井书店可算是更为纯粹的旅游书店,销售完全被商业带动。
第三极书局是新兴的超大型书店,位于海淀图书城东侧,处于商业大厦之中,5至8层售书,是原海淀图书城昊海搂地下一层国林风书店的延续。
书籍丰富无比、摆放混乱之际,大型书城中专门销售港台版书籍的仅此一家,也会像西单一样经常举办无关痛痒的讲座和签售。
可以自由查寻书籍,但往往需要排队。
书店里有马扎靠椅,但往往没有闲置的。
大部分图书8折出售,去年最低时曾达到7折,并由此引发和中关村图书大厦的价格大战,导致海淀图书城及周边的中、小书店处境险恶,甚至连旁边的中国书店也被迫进行8折销售。
中关村图书大厦地处海淀图书城西侧,与第三极相隔百米。
号称全北京店员素质最高的书店,规模、状况乃至混乱程度和第三极毫无二致却又势同水火。
针对第三极的打折,以1元入会员,会员持卡8折的方式进行反击,最低也曾达到7折。
书店里有可供抄书的位置,但那是很久前的事了。
北京通宵书店只有一家,但这一点在南方比如杭州等地却十分普遍。
事实上营业至9点或者10点满足的是买书者的需求,南方书店的观点显然不只限于买书,他们希望能够使书店成为自由交流和放松精神的场所,光合作用、雕刻时光的书店原本就是仿照台湾书店的经营模式,因而在这一点上延续,但在北京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综合书店往往是超大型书店或者连锁超市式的新华书店,特点如前所述。
他们是一个城市门面,但不代表城市的内涵,接下来的各种书店才能代表真正的北京书店。
(1)旧书店,北京在现代化程度上不及上海、广州,但其历史底蕴确实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因而北京拥有国内独一无二的旧书资源。
北京的旧书店往往以市场出现,旧书市场本来很多,当经过不断兼并,所剩无几,其中以潘家园为最大。
它位于东三环潘家园桥西侧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中,每周六、日早上4:30开始,冬天天尚未亮,人人举手电,因而被称为鬼市。
旧书中品种数量惊人,近年来虽然捡漏的传闻仍然不断,但好书日见其少,价格日见其高。
书贩并不了解书的实际价值,只是根据行情判断,所以价格混乱之极。
但90年代后的旧书价格还是很便宜的。
北大周末文化市场是另一种旧书市场。
每逢周六、周日,从早8点到晚6点,在北大西南门的内46楼到47楼西侧开市。
多是书贩们从毕业生处低价购入的旧书,课本、教辅极为便宜,由于同类书籍太多,砍价很方便,也有各类旧书和盗版书、文具之类,开学期间也会有学生在附近出售书籍。
最初书市中好书不断,但由于专项整治盗版,导致好书濒临灭绝,盗版却死灰复燃合众书局则是网络上极富盛名的孔夫子旧书网的实体,北京书籍的网购也是优于其他地区的,当当、卓越、旌旗和孔夫子这四家最著名的购书网站北京都有。
(2)学术书店,北京是全国学术的中心,又聚集着无数高校,学术气氛的浓厚是毋庸置疑的。
位于清华大学南门蓝旗营的万圣书园被认为是北京学术书店的翘楚。
书店分上下两层,下层卖特价书,上层空间非常大,书柜鳞次栉比,让你目不暇接。
在万圣书园购书是一种享受,环境优雅安静,书的分类恰当,非常适合速选。
书籍的筛选据说经过了极为严格的过程,有些书在别的地方没有看到过,这里也有,而且绝对是好书。
书园的服务员也非常敬业,还有一些非常专业,很多书都记在脑子里。
与之相似的是北大南门东侧的风入松,虽然比之昔日的辉煌已经开始堕落,但仍只有它可与万圣匹敌,店内设有书桌,因而可以久驻,万圣则适合速购,两家书店是清华北大教师们(比如季羡林)的首选。
(3)高校书店,比如北大校内的汉学、博雅斋、野草书店,无论是学术内容、书籍更新、价格都是北大学生的首选。
清华校内的独峰书社、水木书屋略有不及,北师大东门外的盛世情和学而雅,西门有淘书园,校内有宏图,人大有新世纪宏途,首师大有会社书店,交大有学林广文,传媒西门有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这些书店多以教辅为主,但往往兼营学术、文学,和适应各高校的专业书籍。
(4)出版社书店。
像高校一样,北京聚集着全国最多的出版社,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仅出版社书店就有200多家,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王府井大街上的三联的韬奋图书中心、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和中华书局的灿然书店。
三家毗邻而居:三联有如临考前的自习室,紧张而有序;涵芬楼则是假期的教室,冷清但让人宁静;灿然极小,别有一番滋味,是许多学者(比如启功)的最爱。
诸如人大附中附近的人大出版社服务部,北大博实楼上的北大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传媒大学特价部等书店同时还是高校书店。
5如今书价居高不下,往往使购书者无力购买,于是打折成为必然。
原价的书店,其中的大部分书是可以在打折书店里买到的。
象征性打折的书店往往以学术为主,一些书是在其他书店是找不到的。
大多数中小书店的折扣都会在7到8.5折之间,这些书店里也常常会有半价以下的特价书。
还有些书店纯以特价而闻名,如万圣旁的豆瓣,北大校内的畅畅,西门外承泽园的采薇阁书籍品质当年都很高,价格常常低于半价,所以名震一时。
旧书需要重新标价,以中国书店为最,书价极高但确实物有所值,当仍是一般人望而却步。
淘书公社按斤论价,但几乎好书很少,称也有问题。
三、关键词(1)位置书店所在的区域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那书店的具体位置则更能体现出一家书店的特点。
北京最好的几家书店共同的特点就是隐蔽:风入松位于北大南门外资源大厦一个小门内的地下一层,周围是当年有名的飞宇网吧一条街;万圣在清华南门西侧家属楼的一个二层,单向街则是在圆明园东门内一条羊肠小道内,博雅、汉学在北大宿舍楼旁地下超市的最深处……租金便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店主不希望被不相干的人打搅,这些书店假如没人介绍的话几乎不可能在无意间找到,即便专门寻访还是有可能找不到。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也需要好酒之人才能闻到。
(2)分类和查询书店的优劣不在其规模大小、种类多少。
规模越大则游者越多、真正看书的就没那么自由。
比如西单,常常有外地游客在哲学专架前的空地上休息,让想看书的人望而却步。
种类越多则分类越难,没有专业的店员细致工作,往往会导致书籍混乱,第三极就是其中代表。
无论价格还是书的品质,第三极做的都很好,但它口碑极差,原因就是其书籍分类混乱,这也是它查书台总是排着长队的原因。
第三极源自国林风,当年国林风和万圣书园、风入松被季羡林先生称誉为北京最好的三家民营书店,但由于第三极比国林风大了近5倍,那么他的分类便很难不出现问题。
而万圣、风入松则由于相对较小的规模而可以对书籍的分类游刃有余,他们的查书台用处也不是很大,因为店员往往能够找到所需要的书籍。
大书店而能有好的分类和查询的以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为最好,当然,假若涵芬楼日后也人满为患则另当别论。
(3)导购好的分类和查询不代表不需要导购,假如是一家小书店声名远播,那其中必有一个原因是店主能给购书者以建议。
北京书店,尤其是大、中型书店在这一点上远没有台北、广州的书店做得到位,北京的书店往往是谈不上导购的。
需要找书他们也会去找,但似乎不是他们份内之事。
(4)座位北京绝大多数书店是没有座位的,小书店地方有限、书都没地方摆,没有作为无可厚非,但大书店假如没有就缺乏大气,万圣最不如风入松的地方就是他不能在店内坐着看书,他旁边有咖啡厅可以坐、但那是结帐以后的事,风入松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另辟一区,桌椅齐备,以供看书。
第三极、涵芬楼、光合作用等处也是有象征性的座位的,三联的楼梯用来坐着看书已经成为传统和特色。
做的最好的是位于圆明园东门的单项街图书馆,在不大的空间里,一面墙放满了书,另一面墙下则是沙发和茶几,外面的空地上全是座椅以备周末听讲座的观众,“图书馆”三字可谓名副其实,它在网上的名气能过超过学院气氛浓厚的万圣河风入松,其主要原因便是这种图书馆的理念。
(5)厕所事实上这个问题极为重要。
爱书的人、尤其是学生,往往已经过了买书的狂热期,不致花钱如流水,于是在书店里是一看书为主,常常一看就是半天时间,所以厕所和座椅一样重要。
超大型书店里自然是有的,且往往人满为患;大型书店里,涵芬楼有三联却没有;中型书店里风入松需要上到二楼才有,万圣的咖啡厅里有,但不能随便上,书店对面才有公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