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科学教案(15篇)

大班科学教案(15篇)

大班科学教案(15篇)大班科学教案1集体活动:科学活动名称:能滚的……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各种球状、圆柱状的物品若干。

2、幼儿人手1个球状与圆柱状的物品。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1、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1)交代活动要求,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些都是什么物品?教师: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滚动的?请把可以滚动的物品装入小篮子中。

2、幼儿交流、探索各自在活动的发现,感知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请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通过动作演示证明这些物体是可以滚动的。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是哪些东西?它们的形状一样吗?(2)请个别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3)师幼共同概括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我们就叫它球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叫它圆柱体。

)(4)教师:球体和圆柱体都会滚,它们滚起来一样吗?小结:球体放在地上可以像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放在地上却不是各个方向都能滚动的。

(5)幼儿说说在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3、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2过程:一、激趣导题1、引导幼儿将自己搜索到的关于眼镜的信息进行介绍。

(隐型眼镜、老光镜、滑雪眼镜、太阳眼镜等),介绍其名称、作用、什么人戴等。

2、教师归纳小结:眼镜的品种很多的,有各种特殊作用的……二、体验感知1、今天我们开个眼镜展览会,与眼镜来个亲密接触。

要求思考:(1)戴上眼镜和不戴眼镜有什么不同?(2)你戴的是什么眼镜?2、幼儿尝试戴各种不同的眼镜,感知它们的不同。

3、交流分享:你戴了什么眼镜?有什么感觉?4、分组讨论:戴眼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说出各自的'理由。

5、教师小结:戴眼镜有好也有坏,好的可以帮助人们保护眼镜,给生活起装饰作用。

不好:吃热的、跑步、运动时很不方便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三、游戏分享1、刚刚我们动了很多脑筋,现在我们做个头脑风暴的游戏。

2、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提示进行猜猜游戏大班科学教案3【活动目标】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对静电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

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哦!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性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让便我能够改进!让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小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4一、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图形,能按照物体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活动准备1.《好饿的小蛇》ppt。

2.特征不同的小蛇3条、不同形状的食物若干。

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这是谁?(小蛇) 小蛇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小朋友肚子饿了会怎么样呢?(二)师生看图片,进一步感知图形及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1.第一天,小蛇在草地上扭来扭去地找东西吃,它找到了什么好吃的?(苹果)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特征(圆圆的、红红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么样呢?学一学小蛇找东西、吃东西的样子。

2.第二天,小蛇吃了什么东西?(菠萝)让幼儿先看小蛇吃完菠萝后的图片,引导幼儿从小蛇肚子的形状猜出小蛇吃的东西。

提问:你怎么知道小蛇吃的是菠萝呢?3.第三天,小蛇的肚子怎么变成了三角形?它吃了什么?(饭团)提问:你吃过的`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4.第四天,小蛇的肚子变得弯弯的了,猜一猜它吃了什么?(一片弯弯的西瓜)提问:还有什么东西是弯弯的?(三)集体观察比较。

师:小蛇吃了东西可高兴了,它高高兴兴地去找它的朋友们了,你们想看看小蛇的朋友吗?提问:小蛇的朋友有什么不同?(小蛇的大小、帽子形状不一样)师:小蛇的朋友肚子也很饿,它们也好想吃东西呀!戴着三角形帽子的小蛇说它喜欢吃三角形的东西,那你知道戴着正方形帽子和圆形帽子的小蛇喜欢吃什么形状的东西吗?(四)提供材料,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老师把小蛇的朋友请到我们班上来咯,我们和小蛇打个招呼吧!(出示三条戴着不同形状帽子的小蛇)马上要请小朋友帮忙喂肚子饿的小蛇吃东西呢!1.为每位幼儿提供一种食物。

2.请小朋友说一说喂小蛇吃的是什么东西,如:我喂小蛇吃的是圆圆的蛋糕、我喂小蛇吃的是三角形的饼干等等,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图形并且能把话说完整。

(五)结束活动师:小蛇吃完小朋友喂的食物,可高兴了,它们觉得好饱呀,我们也学一学小蛇的样子出去找东西吃吧!大班科学教案5预设目标: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经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齐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我的本领?小结:隐身。

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我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我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明白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明白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我的方法?2、观看课件。

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我的?”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样保护自我的?(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盔甲:乌龟硬刺:刺猬快跑:鹿自切:壁虎臭气:黄鼠狼装死:狐狸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我的?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我,有的----有的----等。

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我的?此刻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能够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样了?老虎出来了,怎样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我,看谁模仿得最像!大班科学教案6一、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体位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

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四、注意事项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

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实验观察 : 第四阶段】镜子分身术幼儿园大班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准备活动[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活动内容【导入】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