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一、景物写生的任务与意义(教学目标)
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反映我们的审美观点和思想感情。

意义:
(1)在客观世界中获取审美理念,培养审美的眼光;
(2)借景物表达情感;
(3)掌握表现技能;
(4)丰富想象力、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创作理念。

在写生训练中,区分主次,取舍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表达境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

景物写生,分室内与室外两类,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美,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境、气势、情调、趣味、优雅、韵律等效果,都是风景画中需要追求的(表现技法中的需要)。

二、景物的构图
一幅风景画,根据主题、画意,在画纸上置阵布势,要讲究章法。

“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要达到这两点,首先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深入到部分。

①选择角度;②注意取舍;③强调主次;④注意虚实,疏密关系,增
强气氛渲染,这是风景画技法的基本要求。

初学画风景易犯平、散、乱的毛病
平:不注意取势、主次不分,没有起伏变化,不注意空间关系。

散:没有整体感,孤立地塑造细节,景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呼应。

乱:缺乏组织、取舍,看什么画什么,仅仅简单的罗列。

没有秩序感。

照抄自然,是自然主义;脱离自然,是主观主义,二者皆不可取。

法则:
①作品中的一切都理应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②作品中的一切都应互相保持联系。

③作品应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构图中心。

④作品结构应是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协调,节奏韵律,是构图中的表现要素。

⑤细节塑造注意主次关系。

⑥注重发现,捕捉物象中的形式美。

⑦用构图中的均衡表现稳定,以不均衡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⑧画幅的尺寸大小比例,要适合内容的表达(主要是指幅式)。

三、景物的透视
在景物写生中,从决定取景的角度,到空间距离的表达,从探索一座建筑的体积,到建筑结构的表现,都须懂得和使用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角度的选择视平线的确定要符合内容与形式的需要。

所站的位置高、视平线就高,地平面上的东西就露得多些。

所站的地势低,视平线就低,表现开阔的远景,一般多采用高视线,表现近处的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大,多采用低视线。

低视高
一般视高
高视高
视平线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二点透视(斜行透视)
三点透视(倾斜透视)垂线向上或向下相交于一点。

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方法,完全为了画意的需要,也叫多点透视,主要法则:有高远法、长远法、平远法。

除了以上几何透视和散点透视外,还要注意空气透视,其要点是近浓远谈,近实远虚,近清晰远模糊。

四、景物的空间
空间感的表现是景物的基本要求,自然界的一切物象都在大空间中运动着,变化着,一幅风景画假如不能表现天空之辽阔,地面之长远,就缺乏了最基本的真实感。

画面的空间感,一般是通过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来表达。

写生要抓住最基本的大空间关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可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空间距离层次。

天空因气候、季节、时间的不同,而不应孤立地去表现天空,地面是一个实在的整体,应比照的去画,相形之下,天空显得单纯、轻淡。

还要利用空气透视的原理去理解分析空间。

一般的规律是: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强远弱。

五、景物的质感
我们所描写的景物中,一切物象都有它本身的形和质的特点:如云烟、水、山峦、土石、植物、建筑物、船只、车辆、金属架结构、室内陈设等,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质,用不同的线条、明暗层次,笔调去表现它们的真实感。

田野
田野的特点因地而异,或田垄、地垄、丘陵起伏、湖泊河流,它们本身有明显的起伏或延伸的界线。

这些界线,有长短、强弱、平行、交错,要搞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

用虚实轻重来表现远近距离。

山峦
山势要抓住外轮廊的特点,表现山的厚实、稳重,将山的外形与山脉的起伏特点结合起来。

画群山要有主次、远近之分。

“远山无树、远水无波”,“远山无脚”。

山峰的阴阳向背也是表现山势结构的因素,土质圆浑,石质峻峭。

石分三面:
树木的特点:树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枝干结构。

注意树的长势特点,注意树的性格、姿态。

“树头宜放,树梢宜收”
要研究它的生长规律、树叶的形状特点疏密层次等变化,用简炼的手法实行艺术概括,把树的特征表现出来。

画树林更要注意疏密关系和远近层次。

建筑物
要画好一座建筑物,先还是要理解它的结构和形式特点,如建筑物的长、宽、高的比例关系,房顶、墙壁、门窗的特点。

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一座建筑的“精神”往往通过门窗表现出来。

因为门窗的大小、多少、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职能,用途要求所决定的。

任何部分的表现都得符合透视原理。

但建筑物中的直线,圆线都只能凭目测判断来画,而不可用尺、仪器来画。

写生不能象画效果图一样去表现。

注意建筑物的各种材料质感的表达。

要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感和稳重结实的感觉。

画建筑物要注意周围环境的衬托,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整体气氛情调与意境。

点景:丈山、尺树、分人
工具一般采用铅笔、木炭笔、钢笔或毛笔均可,橡皮、擦笔不可缺少。

初学者作业幅式不要太大
十六开为宜,时间一般一张作业1个小时左右。

六、步骤:
①取景,定构图
②勾大体轮廓、用线分轻重
③先画主体、后画客体,由浅入深
④铺大体明暗,拉出远、中、近三个基本层次
⑤刻划部分,深入细节把握整体
⑥调整关系,实行艺术概括和虚实处理。

风景写生
课时: 3-4 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实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升造型水平与构图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使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第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使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
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实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实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第2-4 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实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实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即时协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