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附答案:言语理解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题型涉及逻辑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练习题(一)1.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________,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________。
“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狭隘虚弱的表现。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流露雅量B.展现理解C.体现宽容D.彰显自信2.在画家的笔端,梅兰竹菊,被赋予文人风骨;牡丹荷花,被赋予盛世风范……无论色彩丰富还是清淡,都能读出诗意,读出真诚。
要它的________,有每一笔最自然的亮丽,要它的________,有攀附向上生命力的线条,要它的________,有花间人的恬淡自在,要它的________,有藤萝架上鸟儿的清唱。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里远近B.色形意音C.情趣静动D.美力真声3.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吸收断裂B.接纳蜕变C.借鉴浮躁D.融合停滞4.通过探测重力的微小变化,科学家发现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
尽管卫星数据显示地下水出现了________,相关部门对这些信号仍然相当________,他们对科学家最近的发现提出了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警戒反感批评B.枯竭不满辩驳C.危机谨慎质疑D.问题不安反对5.为了保护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申遗无疑意义重大。
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申遗只能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名分,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这样才能唤起当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人们参与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达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要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参与度B.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C.要给传统文化资源申请文化遗产保护,使其发扬光大D.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激发国人的民族认同感6.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理念、制度和技术的价值基础。
企业在重视财务、营销、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根本,只有建立起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创造个性,为自身的发展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B.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途径C.企业文化应以重视员工为中心D.企业如何形成和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参考解析】1.【答案】D解析:先看第一空,“流露”多与“感情”搭配,与“价值”搭配不当,由此排除A。
由“这是……更是……”可知,第二空要填入词语应与“胸怀”构成递进关系,“理解”、“宽容”与“胸怀”语义相近,不能构成递进关系,由此排除B、C。
“自信”不仅能与“理解”构成递进关系,也恰与后面的“狭隘虚弱”相呼应。
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B解析:此题可用对应分析法来解答。
“亮丽”、“线条”、“花间人的恬淡自在”、“清唱”分别对应的是“色”、“形”、“意”、“音”。
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B解析:先看第一空。
联系题干中的“敢于”、“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可推知,第一空后的“所有优秀的文化”指的是外来文化。
对于外来文化,用“接纳”比较形象。
“接纳”指吸收纳入。
与“吸收”相比,“接纳”多了一层包容、打心底认同的意思。
再看第二空。
题干意为大唐时期流行胡乐,却没有因为胡乐而使本土文化发生大的、不好的变化。
“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或衰变,与句意契合。
故本题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第一空是对前句中“一些地方的地下水越来越少”的概括,“枯竭”填入句中程度过重,排除B。
第三空应填入表示相关部门对科学家发现态度的词语,“批评”、“反对”程度过重,“质疑”最恰当。
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由“传统文化申遗”意义重大,引出“要想使传统文化真正发扬光大、深入人心,还有许多文章要做”,并进而对这里的“文章”进行了具体阐述,即“最重要的是要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当代人的文化定位接轨”。
B项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
6.【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然后强调了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进行总结:企业应建立以“重视员工”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
选项中强调重视员工的只有C项,当选。
练习题(二)1.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__________得有些模糊不清。
然而细节有细节的__________之外,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__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遮蔽精妙若隐若现B.隐藏奇巧跃然纸上C.衬托精彩昭然若揭D.叙述可爱露出马脚2.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长期的__________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__________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间小调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__________的流派。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变融汇标新立异B.演化吸收异彩纷呈C.传承借鉴家喻户晓D.积淀汲取风格迥异3.传统是历史大潮冲击下的抵住,但是它不应该是阻挡潮流的东西,而应有________潮流走向的作用。
传统在经受历史大潮淘洗的同时,也更新着自己。
但是这种更新不是使自身________,而是使其精髓愈益凝练,随着历史进展而持续地焕发活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约受协B.扭转改变C.引导消亡D.规范迷失4.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________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和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__________。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苦涩奢望B.辛酸奢求C.历练幻想D.风雨梦境5.成本过高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大__________。
就电力而言,风电是最接近商业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成本仍然比火力发电高;太阳能发电成本就更高了,是火电的数倍。
因而降低成本是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化发展的关键。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现代B.障碍规模C.问题市场D.阻碍产业6.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
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练,依托__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立同事B.一手集体C.直接组织D.主动团队7.古人写诗“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写小说,动辄“闭门谢客,披阅十载”。
现在许多作家每年出好几部长篇,几十万字,个把月就写成了。
没有对生活的日积月累,没有对人生的深思熟虑,没有对写作的精心布局,没有对文字的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怎么会有精品?又怎能抵抗时间的淘汰?“创作”如果说不同于别的工作,就在于一个“创”字;如果说有难度,也在于一个“创”字,既不同于前人,又不同于自己。
这段文字主要表明:()A.生活是创作的源泉B.时间是艺术作品的试金石C.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D.长期潜心创作,才会出高质量的作品8.一块木料,能不能用,怎样使用,舍弃什么,不是用嘴说,也不是用眼看,更不是凭“老经验”去推断下结论——权威只有一个,就是用尺子量一量,用墨线校一校。
这就是“匠人规则”。
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
这段文字中的“匠人规则”启示我们:( )A.规则是有棱有角,非常清楚的,丁就是丁,卯就是卯B.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根本C.规则可惩罚违反它的人,又可保护和赏赐遵守它的人D.规则作为尺度和准绳,为人们做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参考解析】1.【答案】A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史书中的细节记载很多,主线被淹没了而显得模糊不清,而非史书本身的主线“叙述”得不清楚,排除D。
第三空,“昭然若揭”为贬义词,不能用来描写中性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排除C。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
“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由“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可知,“跃然纸上”程度过重,与此处语境不符,排除B。
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排除。
皮影戏流传地域广阔,各地皮影戏吸取当地文艺元素精华,这样形成的众多流派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家喻户晓”形容人人皆知,广为流传。
从句中看不出皮影戏各流派知名度高这一特点,排除C。
“风格迥异”意为思想特点或艺术特点完全不同。
作为同属皮影戏的各个流派,即使有差异也未达到完全不同的程度,排除D项。
“标新立异”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用来形容“流派”不妥,排除A项。
“异彩纷呈”所表现出的多元化契合题意,故B项当选。
3.【答案】D解析:第一空,“制约”与“走向”不搭配,排除A。
“扭转”不能用来形容传统对潮流的走向的影响,排除B。
第二空,“更新着自己”与“使自身消亡”矛盾,排除C。
故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第一空___后的回味,排除C选项历练后的回味;第二空要填一个与希望意思相近,而且程度要重一些的词,排除B选项的奢求和D 选项的梦境,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5.【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对“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一系列相关经济学术语的理解。
句中可再生能源之所以未能大范围推广应用,主要原因在于成本过高,因而降低成本便成为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6.【答案】C解析:文中大多数人都是先磨炼、再成功,是间接的建立自己事业。
极少数人与此构成对比,故第一个空应该是“直接”创建自己事业。
7.【答案】D解析:作者首先将今人的创作与古人相对比,说明今人的创作态度不如古人严肃。
接着指出这种不严肃的创作难出精品。
最后得出结论,“创作”的重点在于一个“创”字。
结合题干,可知答案为D。
A、B、C三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作者的主要观点。
8.【答案】B解析:由文段可知,匠人们在工作时靠的不是眼睛、嘴巴,更不是经验,而是墨线、尺子,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