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用水供水工程监理细则

生产用水供水工程监理细则

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东线生产用水供水工程监理细则建设单位:济源市自来水公司设计单位: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江苏镇江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济源市市政工程安装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济源市工程建设监理所2011-7-111.1监理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东线生产用水供水工程2、建设地点: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3、建设单位:济源市玉川工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济源市自来水公司4、设计单位: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5、工程概况:济源市玉川产业集聚区位于济源市克井、五龙口镇境内太行山南麓孔山一带,东至济源市界,西至克井镇西界,南接306省道,北至太行山脚,该区域西边有盘溪河环绕,北边侯月铁路贯穿东西,铁路北侧石河由东向西汇入盘溪河。

根据规划,该区域路网由玉川大道,玉川一号线,玉川二号线,玉川三号线,和玉川四号线等组成。

东连接线起自连接线与二号线交叉处,向东与三号线相交,最后终止于新南沟村东,与新规划的四号线相连接,集聚区供水工程是依靠引沁济蟒总干渠为水源,通过引水管道引至产业区内,一部分通过自流经配水管网送至各用水点,另一部分通过产业区内水厂加压泵房,加压后经配水管网送至各用水点。

第一段管道设计在玉川六路玉川四路交叉处与产业区配水管连接,水靠送水厂加压送至玉川三路与玉川大道交叉处,与原有供水管道连接,本段管道桩号为A0+000至A2+840.管道材料设计为球墨铸铁给水管,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验收标准。

第二段管道设计自产业区水厂出水管起,经玉川四路至玉川大道中东段与原有DN400给谁管道东端点连接,水经水厂送水泵房加压至0.5MP送至高区,,本段管道桩号为G0+000至G1+000.管道材料设计为焊接钢管,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验收标准。

第三段管道设计在玉川大道与玉川一号线交叉处与原有供水管道连接,水靠自压方式送至玉川六号西段。

本段管道桩号为K0+000至K1+435.管道材料设计为球墨铸铁给水管,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验收标准。

取水口位置位于引沁济蟒渠上游南侧,该工程直接自引沁济蟒渠取水,水靠自压方式送至玉川产业集聚区内规划水厂经净水厂处理后送至产业区内供水配水管网,供给生产,生活用水。

取水口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编制依据1.已批准的监理规划2.与专业工程相关的标准3.设计文件4.技术资料5.施工组织设计3质量控制的内容1督促承建单位建立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承建单位是工程具体实施者,在项目开工前要求承建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质量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管理职责,以及完善的质量管理程序和办法。

2为了掌握工程情况,取得良好的监理工作效果,监理人员要充分熟悉图纸,并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单位建议。

同时,参加设计技术交底与图纸会审会。

3 在施工前准备阶段,要事先做好各工序工种的质量控制,检查各工序工种的配合情况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审查承建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督促承建单位对质量要求及设计技术要求的落实,参加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会,对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复核。

4 严格按标准检查和验收订购的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严禁无合格证或复试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5 加强工序控制,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实行重点监控,进行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

6 督促和检查承建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7 及时对各分项分布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符合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签认,不合格项目令承建单位返工,直至合格,必要时发出停工指令。

8 检查承建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和技术性较强的带班人员的上岗操作证,甚至按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抽查考核。

基槽开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监理目标:按图施工,符合验评规范检查标准要求。

二、监理工作流程:熟悉图纸,审核施工单位报验的土方开挖方案 ------按要求施工单位报验地质勘探现场土质情况------以及水准点复核情况 ------施工单位报验基槽放线报验单------ 监理人员跟踪检查基槽开挖质量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报《工序质量报验单》-------监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检查验收 ------签署验收意见,是否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三、关键质量控制点3.1 基槽开挖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地质勘察资料。

3.2 施工前必须查明影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地下管道设施等的位置,并提出预防监测有效措施。

3.3 土方工程施工,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

龙门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缘。

3.4 基槽开挖中要检查开挖尺寸范围,基底标高基底土质等情况。

3.5 基槽开挖完成后,应邀请勘察设计单位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常见质量问题4.1 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底标高误差太大。

4.3 基坑(槽)轴线偏位或长、宽尺寸不足。

4.4 边坡塌方。

4.5 基底被扰动或基坑(槽)浸水。

五、控制措施5.1.1 请勘察、设计单位共同鉴定验收。

5.1.2 对不符合要求的区域,及时进行地基处理。

5.3.1 控制边坡不超过施工规范规定。

5.3.2 控制坡顶堆载。

5.4.1 开挖后立即组织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4.2 做好场地排水工作。

六、检验标准现行施工规范、检查标准及设计文件。

土方回填压实工程监理实施细则一、监理目标:回填土密实应符合规范要求二、监理工作流程:熟悉图纸,审核施工单位报验的土方回填方案,要求施工单位报验填方土质情况 ------施工单位报验基底标高、压实情况 ------监理人员跟踪检查填方过程中的排水措施、土层填实厚度、含水量、压实程度------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报《工序质量报验单》------ 监理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检查验收------ 签署验收意见,是否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三、控制要点及强制控制条文3.1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

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3.2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率控制、压实程度等。

3.3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四、常见质量问题4.1 回填土料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4.2 基础被回填土挤动或裂缝。

4.3 填方干土质量、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4.4 回填土沉陷。

五、控制措施5.1.1 及时控制、按图施工。

5.1.2 认真执行规范中关于填方土料的规定。

5.2 回填时基础工程应达到规定强度。

5.3.1 回填土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施工规范的规定。

5.3.2 夯实机具和工艺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必要时由试验确定。

5.4.1 填土前清除坑(槽)内的杂物和松土。

5.4.2 选用合适的填方土料。

5.4.3 做好排水设施。

六、检验标准现行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设计文件。

砌体工程质量监理实施细则一、监理目标:砌体质量符合验评标准规定。

二、监理工作流程:熟悉图纸,审核施工单位报验的砌体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单位报验水泥、红砖、砂等原材料检验报告证明 ------施工单位报验砌体放线报验单------ 监理人员跟踪检查砌体质量 ------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填报《工序质量报验单》------ 监理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检查验收 ------签署验收意见,是否同意下道工序施工。

三、控制要点及强制控制条文3.1 砌体应在地基或基础工程验评合格后,方可施工。

3.2 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1-2 天浇水湿润。

3.3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应按品种、标识、出厂日期分别堆放,不得混合使用。

砌筑砂浆必须按设计配合比下料,砂浆应随拌随用,最好在3 小时内使用完毕,铺浆长不得超过750mm 。

3.4 砖砌体的尺寸和位置、轴线、标高、平整度、垂直度、门窗洞口宽度等控制必须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5 砖砌体的转角处及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马牙槎、拉结筋留置必须按规范操作。

3.6 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 ,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3.7 砖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在8-12mm 。

3.8 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9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 。

3.10 砂浆试样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应在同一盘砂浆中取样制作,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样。

取样频率为每一楼层或250 立方米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一组试块,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龄期28 天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四、常见质量问题4.1 砖强度等级仅检查抗压强度,导致砌体承载力降低。

4.2 任意修改设计规定的砂浆品种,导致砌体强度或耐久性降低。

4.3 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4.4 水平灰缝不平直、不饱满。

砂浆饱满度小于80%。

4.5 砖墙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不符合要求,应留设的拉结筋漏放。

4.6 砌体组砌方法不对,通缝、重缝多。

4.7 留置构造柱位置、截面尺寸误差大,砌筑方法不当。

4.8 轴线偏差过大(>10mm)4.9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或顶面标高偏差过大。

4.10 墙、柱倾斜。

4.11 砌至墙顶时出现总层数差一皮,以致不能交圈。

4.12 墙面明显凹凸不平。

4.13 墙游丁走缝差过大。

五、控制措施5.1.1 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全面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中的各项指标,凡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平均值或单块最小值有一项达不到标准的规定值,应降低一级使用。

5.1.2 如对砖材质有怀疑时,应抽取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5.2.1 设计规定用水泥砂浆砌筑时,未经许可不准掺加气硬性胶凝材料(如石灰)等。

5.2.2 施工中如用水泥砂浆砌筑代替水泥混合砂浆,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5.3.1 砌筑砂浆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5.3.2 砂浆制备应采用重量比,配料的允许误差不超过施工规范的规定。

5.3.3 质量检验用试块应采用标准养护。

5.4.1 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保证砂浆稠度。

5.4.2 按施工规范限制砂浆使用时间。

5.4.3 烧结砖应提前浇水湿润,控制含水率为10%-15%。

5.4.4 采用正确的砌砖方法,如“三一”砌砖法,“2381”砌砖法等。

5.5.1 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5.5.2 外墙转角严禁留槎。

5.5.3 砌体交接处如留直槎必须是阳槎,且按规定加设拉结筋。

5.6.1 实心砌墙采用一顶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形式砌筑,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5.6.2 砌体中砖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4 砖长。

5.6.3 半砖关应分散用于混水墙中,砖搭接长度也不应小于1/4 砖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