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说课稿

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说课稿

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说课稿一、课程定位1.课程设置背景课程所属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制:3年;招生对象:高中后专业培养方向:模具设计技术人员、模具制造技术人员、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技术人员、注塑或冲压生产与技术管理人员培养目标:面向机械制造领域,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掌握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等技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就业岗位(群):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调试和维护以及管理技术服务人员。

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通过对区域经济和市场需求的调研,结合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并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建议,模具技术专业构建了如图所示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在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2.课程性质与作用《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是模具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公差与测量技术、计算机辅助绘图、计算机产品造型技术和机械加工基础等知识。

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历史沿革)与本课程相关的后继课程有:机械基础、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训练、塑料模具设计综合训练、冷冲压模具设计综合训练、模具CAD/CAM综合训练、模具制造工艺综合训练、金工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

本课程能为专业岗位群提供读图、绘图、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公差与测量技-1-术等能力支撑。

(具体可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服务岗位所需能力分析”一表)。

3.课程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图相关国家标准中的基本规定;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利用CAD软件进行零件二维造型和三维造型的技能;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方法;掌握公差的概念和公差设计与选择的方法;掌握常用测绘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1)创新能力:该种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像与构思能力。

《工程制图》课程是比较重要的是空间想像和空间构思能力的培养。

该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工程制图》职业目标的实现,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犹其是设计类课程奠定了基础。

(2)制图能力: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并绘制符合国家标准难度中等的工程图样。

(3)质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公差与检测的概念,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方法等。

(4)普通加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操作普通机床(普通车床、铣床、钻床等),进行简单的零件加工。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制图标准和各行业标准,并能自觉贯彻执行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和独立完成绘图作业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目标:制图员、质检员,另外为普通操作工(普通车工、普通铣工、钳工、装配工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本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按照模具专业的培养目标,全面分析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本门课程承载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在此基础上,-2-着力体现专业、行业要求,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完成本课程的设计。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实施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概括地讲,就是紧紧围绕学院“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设计课程。

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教学内容选取总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

教学内容应针对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需求、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同时教学内容还应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工作态度和质量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作为工作目标,将学习知识点融入到各个教学任务当中去。

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旧课程体系比较)3.课程教学整体设计(1)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将学习与训练的内容融合,构建以“学习情境”为单位的课程内部结构。

(2)从工作过程的导入开始,以工程中四类典型零件,即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以及典型装配体为载体,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和布置学习任务。

在绘图方面,同时训练学生以尺规和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

因为四类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要求、结构特点不同,其表达方法、尺寸标注、技术要求也各有特点。

(3)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并结合职业活动顺序,将学习情境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的顺序作串行安排。

课时安排:序号学习情境工作项目学时分配-3-工作过程导入416281212888812128121224481机械产品造型基础制图标准与基本技能零件图投影与视图输出轴2轴套类零件造型心轴顶尖345盘盖类零件造型叉架类零件造型箱体类零件造型端盖漏盘拨叉铣刀头座认识千斤顶装配图拆画千斤顶的零件图6装配图测绘铣刀头测绘冲裁模测绘齿轮油泵7综合技能训练一级减速器测绘与产品造型总学时(企业现场教学4、机动4)2404.教材使用和建设《工程制图》(修订本),及秀琴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获江苏省教育厅精品教材。

《AutoCAD2007中文版实用教程》,及秀琴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22年获2007-2022年度电力行业精品教材。

前版教材2005年获江苏省教育厅精品教材《AutoCAD2022中文版实用教程》、《AutoCAD2022上机指导与实训》及秀琴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列为“十二五”规划教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冯丽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三、课程教法学法1.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分组讨论、-4-启发引导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挂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教学。

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以学促教,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能力训练始终。

教学方法采用五步教学法。

教学过程由这样五个阶段组成,即在课前和课程开始,由老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组织课堂讨论,对于关键的知识点,由老师来进行讲解和示范;接下来进行任务的实施,学生动手,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实际的零件;老师巡回指导。

最后,在学生自查、互查、老师检查的基础上,老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梳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习方法。

2.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必须基于对学生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因材施教。

《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对的是数控、模具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是这部分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

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男生,学习基础较差,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但从平面到立体的能力不够,厌学现象比较多,专业知识都很有限。

这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水平较低。

3.课程教学特色《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以学生在今后工作和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显现的特色是:一是“破”对深入脑海的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内容上摒弃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从而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将体现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并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实施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5-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是“改”(1)建立“导、学、做、训、评”新型教学模式①导②学③做④训通过课程学习只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我们还设计了综合技能训练的内容。

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为训练内容,融会贯通多门知识内容。

通过这样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完全达到企业用工要求。

⑤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形成立体化评价体系。

(2)改革《计算机绘图》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一般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分成两门课程,先进行《工程制图》的学习,再进行《计算机绘图》。

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旧的教学体制的因素外,还与当时计算机不够普及有关。

-6-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制造业已经进入数字化设计、分析与制造的时代。

先进的三维设计和制造方式正在迅速、全面地取代传统的二维设计和制造方式,使设计和制造的理论、技术、工程信息的载体及其传输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零件生产是先通过三维建模,再利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的。

在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利用三维建模进行产品设计与生产已经超过传统的二维设计与生产模式,三维造型已经成为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工程制图教学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

计算机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为CAD与工程制图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这种融合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改革不可逆转的一个发展方向。

课程以计算机绘图中的三维造型为出发点,由三维造型想像视图,再由视图创建三维造型。

通过这个过程的反复进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空间构思能力和工程图的表达能力。

计算机绘图中的二维造型用于工程图的表达和三维造型截面草图的绘制。

(3)工程制图、公差测量与加工、装配相融合传统教学中《工程制图》、《公差与测量》、《金工》各成一门课程,而《装配》仅仅是《工程制图》课程的一个章节,往往因为课时原因,仅做简单介绍。

新的课程体系中更强调实践,往往以一个具体的零件加工任务或某一个装配任务为目标,将《工程制图》与《公差与测量》知识融入其中。

学生带着需求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4.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传统教学往往将理论与实践相分开,学习完理论再去学习实践,该种学习方式对于多数高职高专类学生并不合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