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数据库作业答案下载office文档附件1.2.视图消解因为视图没有真实数据,所以对视图的查询要转换为对相应表的查询,这个过程叫视图消解,视图消解过程由DBMS自动完成正确答案: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是一个虚表。
将对视图的查询转换为对基本表的查询的过程称为视图的消解。
3.函数依赖函数依赖是从数学角度来定义的,在关系中用来刻画关系各属性之间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的情况。
其类型包括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
正确答案: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Y是U 的子集。
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确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4.事务事务(Transaction)是用户定义的一个对数据库读写操作序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也是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
数据库系统中通常有多个事务并行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事务可以是一条、一组SQL语句,或整个程序。
正确答案: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5.数据字典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元数据的目录。
主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其内容可以由 DBMS自动更新的数据字典。
被动数据字典是指修改时必须手工更新其内容的数据字典。
正确答案: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6.数据库角色对某个 Analysis Services 数据库具有相同访问权限的用户和组的集合。
可以将数据库角色指派给数据库中的多个多维数据集,从而将该角色的用户访问权限授予这些多维数据集。
正确答案:对某个数据库具有相同访问权限的用户和组的集合。
7.简述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当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时,数据库恢复技术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个一致状态,它是数据库可靠性的保证。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存储在系统别处的冗余数据来重建其恢复技术的两个关键:(1)如何建立冗余数据(2)如何利用冗余数据恢复数据库正确答案:数据转储:所谓转储即DBA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盘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
这些备用的数据文本成为后备副本或后援副本。
静态转储:在系统中无运行事物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动态转储: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或修改。
即转储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
海量转储: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增量转储: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储后更新过的数据。
登记日志文件: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为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登记日志文件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1)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进行。
(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8.简述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可举例说明)完整性规则: 1、实体完整性:若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怎A不能取空值。
比如表A(a,b,c)中,若a是主码,则a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整性: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月组在F上的值取之允许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比如:表A(a,b,c),表B(c,a,d)如果两关系间存在属性引用,那么表B中的a的值只有两个可能,要么等于表A中的某个记录的值,要么就为空。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就是由用户自定义的约束啦,就像sql语句check (price between 3000 and 7000)正确答案:关系的完整性有三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 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从数值意义上讲,取空值表明未分配等状态。
但是一旦取值,必须要对应S中的主码值。
用户定义完整性: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
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例子可参考教材中的实例,P47-50) 9.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三种类型: 1)基本关系(通常又称为基本表或基表):是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2)查询表:是查询结果对应的表。
3)视图表: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基本关系具有以下六条性质: ?列是同质的(Homogeneous),即每一列中的分量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来自同一个域。
例如:姓名是字符型。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称其中的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列的顺序无所谓,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遵循这一性质的数据库产品(如ORACLE),增加新属性时,永远是插至最后一列。
但也有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没有遵循这一性质,例如VFP仍然区分了属性顺序。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由笛卡尔积的性质决定,但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没有遵循这一性质。
?行的顺序无所谓,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遵循这一性质的数据库产品(如ORACLE),插入一个元组时永远插至最后一行。
但也有许多关系数据库产品没有遵循这一性质,例如VFP仍然区分了元组的顺序 ?分量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这是规范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
规范化的关系简称为范式(Normal Form)。
正确答案:1)没有重复行 2)行、列的次序可以交换 3)列同质 4)属性名不重复 5)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10.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模型至少应包括三个部分。
一、数据结构定义:数据库对象类型的集合,包括两类:?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的对象;?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
理解: ? 第一类对象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 第二类对象如:网状模型中的系型; ? 数据结构是描述数据模型最重要的方面,通常按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
如:层次结构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结构的数据模型是网状模型,关系结构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
? 参见图1.3来理解数据结构。
二、数据操作定义: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进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操作规则。
理解: ? 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 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
三、数据的约束条件定义: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理解: ?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储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 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数据本身的约束。
参照完整性:数据之间的约束。
正确答案:(1)数据结构,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联系的描述(2)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3)完整性约束,即数据模型要满足的约束条件11.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结构化在文件系统中,尽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而数据库系统则实现了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面向某个特定的应用程序,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
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如何存储是由DBMS管理的,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一来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改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concurrency)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DBMS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security)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integrity) 数据库的并发访问控制(concurrency) 数据库的故障恢复(recovery) 正确答案:(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2)数据的共享度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性高;(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