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盗梦空间》电影 影评 深度解读 影片剧情分析解析

《盗梦空间》电影 影评 深度解读 影片剧情分析解析

如何解读《盗梦空间》?超级诡异的“盗梦空间”——影片分析以及梦的随笔(1)诺兰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梦幻风暴”。

无数的影迷在热情地解读这部奇异好看而又晦涩费解的影片。

网络和其他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解读,各种争论。

这是好事。

无论诺兰能否赚钱(我相信本片会大赚),他至少为世界电影贡献了一部空前复杂而诡异的表现梦幻的影片,其意义深远,非同寻常。

也许,正像诺兰自负的那样,这是“超现代电影”的一部“奠基”之作。

很多影迷被本片困扰,很多影迷的解读“执著于”影片的故事究竟是梦是真的争论之中,或者偏执于破解哪些情节属于第几层梦。

这其实是被“盗梦空间”一叶障目了。

研究影片总共有几层梦,哪些情节属于哪几层梦,其实毫无意义。

因为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场梦,影片中的人物在做梦,人物的梦中还有梦,梦中的梦还套着梦。

观赏这样的影片,其实并不需要你像科学研究那样搞清究竟有几层梦,而是要看懂影片究竟想表达什么。

影片中有造梦的仪器,其实当我们观看本片时,诺兰的电影不但是一场梦,它还是一个造梦仪器,刺激并引导我们进入一段“梦幻时空”。

电影是一场梦。

这是电影的理论基础之一。

诺兰也说得很清楚:“想想看,什么东西和进入他人的梦境一个性质的?电影!电影院就是让你潜入他人梦境的地方。

”要真正看懂这部影片,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梦的特征。

梦的第一个特征——镜像特征。

梦就像我们在镜子里看见的影像,看起来很真实,通常也很清楚,绝对是我们身心的真切体验,而且并不仅仅属于心灵——比如睡觉时憋尿会梦见厕所,口渴时会梦见身在沙漠,有性欲冲动时会梦见桃色艳遇等等。

但醒来时,你又知道梦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虚假”的,所谓镜花水月而已。

这是梦的现象学基础。

梦的第二个特征——自我逻辑。

梦的古怪,尽人皆知。

我们经常会做非常荒诞的梦,有时梦中的一切那么超现实,荒诞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比如完全无关的事物会联接在一起,比如梦见我们在自由飞翔,比如梦见奇异的怪兽,梦见你砍了魔鬼怪兽无数刀可它就是不死,梦见早已死去的亲友跟你对话,甚至梦见你给自己的新娘揭开盖头时却发现她是一具骷髅,梦见你跟朋友喝酒时却发现杯中是鲜血,如此等等。

你醒来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正是梦最大的也最重要的特征,它有自己的组合、生发逻辑,它通常并不按照我们清醒时的现实逻辑来编织情节——因为梦就是要用“奇异”的方式告诉你一些秘密,一些你清醒时意识不到、或者故意回避的心灵秘密。

梦是有逻辑的,但不是我们清醒时用的形式逻辑,它的逻辑是——我不需要形式逻辑,我需要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梦的第三个特征——满足欲望。

人有很多欲望,并不仅仅只是性欲才算欲望。

但梦通常要满足的,都是你被压抑的深层欲望,一般是和你的生存环境、社会伦理不相容的欲望。

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的著名论断: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

因为被压抑了,所以特别需要一种表达方式来宣泄。

但是很多欲望是不容于社会伦理的,比如乱伦欲望,即所谓恋母嫉父情结或恋父嫉母情结,当这个念头(欲望)产生时,会遭到社会伦理谴责,会受到我们自己的谴责。

我们会把这些欲念压抑下去,“明意识”会自动检查,不让这些欲念泄露于我们的言行中。

当我们在睡梦中,对意识活动的控制力大大减弱时,被压抑的欲念就要冒出来,但压抑机制已经形成了,会对它检查、谴责,于是它就用多重意义的、隐晦的、象征的、含义暧昧的形象以及形象组合来编织梦的故事,逃避检查——从某种意义来说,梦是巧妙对抗道德、逃避道德的艺术手段。

梦的第四个特征——即兴关联。

梦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我们的睡眠。

为此它会把影响你睡眠的事件即兴“创作”,演绎成你可以心安理得继续睡眠的故事。

比如我自己的一个梦——我有一次去开会,早上八点开会,我必须七点多就起床。

我习惯夜晚不睡觉而上午不起床。

用手机闹钟定了起床时间。

手机闹钟的声音是钟声,当闹铃响起时,我就梦见自己正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大教堂参观,听见教堂钟声响起,无数衣冠楚楚的西洋教徒在做神圣的仪式,我不能这时离开,于是就听着钟声看他们礼拜——我的梦把闹钟铃声编织成了一个可以让我心安理得不起床的故事。

这样的例子,你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或《梦的解析》中都能找到,这一点儿都不稀奇。

在《盗梦空间》里,你看他们在梦中乘坐汽车,会随着汽车的颠簸以及落水,梦见一些相关的奇异的景象和故事,比如杯中水倾斜、酒店大堂水花漫天喷射等,这就是梦的“即兴关联”功能的作用。

(这个梦像表现的是文明给我们的困扰和对毁灭的恐惧)其实每个梦,都是在用它独特的逻辑和方式,表达着非常复杂而深邃的意义和情感。

梦是一个天然的艺术家──更准确地说,梦是一个富有诗情的画家,或者是一个只会用画面来讲故事的编剧、导演。

关于梦,我们可以确定如下原则:一、没有无意义的梦。

二、没有无缘无故的梦,所有的梦都内含着主体的心理动机。

三、所有的梦都有潜在的逻辑,正是依据潜在的逻辑,梦进行着它的形象创造或蒙太奇编辑。

四、梦要满足被压抑的欲望。

五、梦的形象是刻意创作出来的象征符码。

六、梦是挫折或缺憾的情感的补偿。

七、梦和主体的现实生活具有对应关系,或者说,必须把梦境的解析和主体的现实生活进行关联对照,而不能孤立地解析梦境本身。

八、我们醒来时能记住的梦,都是因为相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尚未得以解决。

九、所有的现实问题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有所反映。

有时现实中让我们困扰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该问题并没有在我们的心理上得到解决或平衡,梦往往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

有时现实中困扰我们的重大问题根本不在梦中出现,有时恰恰相反,当我们被现实问题困扰时,我们做的梦看起来却是一些奇怪的鸡毛蒜皮的画面组合,显得既荒诞又不重要。

其实这样的梦,对我们的心灵同样重要。

简而言之,梦意味着主体的心理困扰。

那么,在《盗梦空间》中,困扰主人公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呢?整部影片,从开头到结尾,其实都是男主角(莱安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梦。

他梦见自己去冒险行刺日本富豪,这满足的是他的英雄情结。

而促使他纠结于这一英雄情结的,则是他体内旺盛的力比多(性欲力量)作怪,换句话说,暴力情结始终困扰着他的心灵——当然,这也困扰着整个人类社会。

其实,他究竟为什么去刺杀日本富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刺杀“日本富豪”这一梦境本身。

日本在二战时是美国的敌对国,战后日本复兴,又是美国经济和技术的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当他从行刺日本富豪开始,到最后跟日本富豪合作,这其实真实地象征了日美之间的国家关系:既是对手,又不能不合作。

影片一直在告诉我们:他的妻子早死了。

这意味着他的力比多(性欲)不能及时有效地宣泄。

你若真把他手中的枪理解成现实的武器,那就错了。

这把加长枪身的武器,其实是他梦境中改头换面的性的象征。

这跟困扰他的第二个重大问题有关——他和妻子(女人)的关系。

想想是谁破坏了他的“伟大计划”?当他准备跟男性同伴实施窃密(窃梦)计划时,他的妻子神秘出现了。

同伴提醒他不要去搭理她,但他还是去了。

在他打开保险箱、计划即将成功时,妻子显然出卖了他,并且站在日本富豪身旁,用枪对准了他。

此时他的妻子,是个身手了得的间谍,而这跟后面妻子的角色明显不符。

在后面的剧情中,他的妻子跟间谍之类的事情毫无关系。

如果这是一个现实故事,那么显然就逻辑不通、自相矛盾了。

因此,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他所经历的惊险故事,完全是他的梦。

那么,这段梦隐藏着什么意思呢?第一、总是女人出来坏事——这是顽固而强大的性别歧视思想,自古如此。

第二、不是他对不起女人,而是女人首先主动对不起他。

因为这种厌恶和“仇恨”,他让妻子在梦中消失,让她早已死去,他在梦中告诉另一段梦中出现的小姑娘,他一直在逃亡,因为他被怀疑为杀害妻子的凶手。

纠缠于他是否真的杀了妻子,那就犯傻了。

也许当他做这个梦时,现实中他的妻子就在他的床边。

重要的不是现实真相如何,而是他为什么做这个梦?造成他有家难回的祸根,正是妻子!这种隐秘的情绪指向,才是关键所在。

在其后的剧情中,妻子不断出现干扰他,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灵困扰。

妻子纠缠他,要跟他单独厮守,永远厮守,而对他身旁的新的娇小美丽的女性,则充满了嫉妒和凶杀的冲动。

对已婚男人来说,最讨厌最要命的事情是什么?就是老婆无休止地纠缠你,要你时刻陪她,不许你跟任何其他女性接触。

想想他的妻子是个什么样的女人?美丽,不可靠,背叛,偏执,纠缠,非理性,分不清梦幻和现实,诡异而凶戾。

对吧?所以他要妻子早已死去。

但是,既然早让妻子死了,为什么他又不断纠结于和妻子的关系呢?或者说,为什么妻子每每在关键时刻出现,总要破坏他的计划呢?其实不是妻子每每出来纠缠他,而是他的心灵自我困扰、自我纠结。

为什么他会自我困扰自我纠结呢?因为他的心灵深处,一定有对妻子的负罪感!再看看影片中他的那个女伙伴——女大学生阿里阿德涅(艾伦·佩奇饰),一个娇小美丽、善解人意、主动关怀他爱慕他、并愿意为他牺牲奉献的姑娘,她是怎么出现的呢?(美丽的新女性,象征性地取代了他妻子的位置)这个美女,是他的岳父介绍给他的!梦用这样的手法,化解了他的道德危机——是岳父把这个美女介绍给他的,因此妻子如果有什么不满,责任应该由她的父亲承担;第二,他没有主动追求新的美女,而是美女在主动“追求”他。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这意味着如下的现实对应:他早已厌倦了妻子,甚至真的杀了妻子,而且极可能有婚外恋,这在重视家庭关系的美国新教伦理观中,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至少违背了他娶妻子时所发的那些誓言。

所以,他让妻子在梦中自杀,让岳父介绍给他一个新美女,以开脱自己的罪责或道德谴责。

但是,让妻子在梦中自杀,虽然满足了潜意识“喜新厌旧”的欲望,但毕竟始终有道德上的困扰。

于是,他后来又改换了妻子之死——妻子并没有死,而是纠结沉湎于潜意识的深渊中无法自拔。

换句话说,他让妻子成了一个灵魂上的植物人!这样,既满足了他跟新欢的浪漫,又不承担妻子死去的道德谴责。

这才是他梦境的隐秘内涵。

因此,如果我们纠缠于他跟妻子梅尔的故事哪些段属于第几层梦,那就是我们被他的梦境误导了,诱骗了,等于根本没有看懂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要讲述的并不是传奇故事,而是用故事来表现(解决)他的心灵困扰。

他的第三个心灵困扰,也是全人类的心灵困扰,就是我们存在的真实性问题。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往何处去?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与物质环境,究竟哪个是真实的?这幅海报,错乱的空间环境强调的是生存真实性的困惑。

请看下面这幅著名的绘画——这是著名艺术大师埃舍尔的杰作,曾经轰动世界。

每一节楼梯、墙壁、人物等空间构成,你单独截取一段看都很真实,绝对符合日常逻辑。

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存在时,它们又绝对是荒谬的。

如果我们把影片中错乱的空间构成只理解成梦境的荒诞或给观众视觉刺激,那我们对影片的理解就未免太肤浅了。

错乱的空间环境是一种象征,是对我们日常经验的质疑,是对存在真实性的哲学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