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河北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河北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河北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又一年中考备考时,河北地区的考生也渐渐进入总复习,历史也是其中的考试科目,学生在复习历史时要不断加强历史知识的积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历史基础知识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1、赵州桥
设计者:隋朝李春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2、《金刚经》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诗人代表作特点
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
难》
豪迈奔放,丰富。

诗仙
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1、书法
书体书法家代表作
颜体顔真卿《颜氏家庙碑》柳体柳宗元《玄秘塔碑》
2、绘画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
五、艺术宝库莫高窟
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盛大欢腾的乐舞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出装历史必考知识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
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
(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
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

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

(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
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教育: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

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

他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老实的态度。

(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既消除了水患,有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

5、百家争鸣: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有:
(1)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还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具有今天的环境保护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2)墨家: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3)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

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

(4)兵家: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初一历史必背知识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2、北宋与辽的和战
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岳飞抗金
2、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辽契丹10世纪初辽太祖阿保机上京
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
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
金女真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
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河北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