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物名词解释全集 - 副本

矿物名词解释全集 - 副本

矿物学结晶学:crystallography 研究晶体的生成和变化,外表形态的几何性质,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它们相互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要包括晶体生成学、几何晶体学、晶体结构学、晶体化学、晶体物理学及数学晶体学等分支。

它们阐明晶体各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并可用以指导对晶体的利用和人工培养。

晶体crystal 由结晶质构成的物体,即内部的原子或离子有规律地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因而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一切晶体都有自发地成长为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有特性;但许多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因而最终并不一定表现出几何多面体的规则外型。

晶体的分布极其广泛,绝大部分的固体矿物都是晶体,土壤主要由粘土矿物的细小晶粒组成。

此外,从各种金属、合金、陶瓷、水泥制品到白糖、食盐、青霉素等绝大多数的固态化合物,一直到组成生命有机体的某些物质,如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有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也都是晶体。

晶体的大小相差很大,可以从小于1微米(10-3毫米)到几十米。

有时,晶体一词仅指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型的晶体,即结晶多面体;而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

结晶作用crystallization 指形成晶体的作用,即原来不结晶的物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组成浓度)下转变为结晶质的作用。

物质结晶的方式有:(1)由气体结晶,如火山口硫蒸气冷凝直接形成硫磺晶体;(2)从液体中结晶出石盐,硼砂等晶体,岩浆熔融体因过冷却而结晶出长石、石英、云母等晶体;(3)由故态的非晶质的火山玻璃经过晶化而形成结晶质的石髓。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lization 这一术语用法不一。

在结晶学中可有两种含义:(1)已形成的晶体,由于所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部分地熔融或溶解而转入母液,然后又重新成长的作用。

(2) 已形成的晶体,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再次成长,而使结晶颗粒由细变粗的作用,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时,方解石晶粒的变粗。

也有人将后者称为再结晶作用,以与前一种含义的重结晶作用相区别。

在岩石学中,凡是岩石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其中有矿物的新晶体形成的作用,都称为重结晶作用或再结晶作用。

新形成的晶粒,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可以与原岩的相同,也可以不同;原岩的矿物可以是结晶质的,也可以是非晶质的。

再结晶作用同“重结晶作用”矿物学mineralogy 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一门科学。

当前,对上述各方面内容的研究,除了促进矿物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外,其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据以扩大矿物的利用;另一方面则是为找矿,勘探提供有关的资料;此外,并为阐明地壳物质的演化历史及其过程提供科学根据。

同位素矿物学isotope mineralogy 是研究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丰度变化、演变历史和稳定同位素的组成变异的一门科学。

用以说明矿物的物质来源、形成条件、经历年龄、变化过程等,从而确定岩石年龄和矿床成因,并为研究和探讨地球历史和宇宙天体起源提供有关资料。

合成矿物synthetic mineral 又称”人造矿物”。

在工厂和实验室中由人工方法制成的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压电石英、人造红宝石等,由于自然界这些矿物资源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迫切要求,人们就模拟这些矿物在自然界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用人工方法合成这些矿物,合成矿物的制成可以进一步阐明与这些合成矿物类同的天然矿物的成因。

有机矿物organic mineral由有机化合物组成的矿物,包括碳氢化合物和有机酸盐,如琥珀(C20H32O2),草酸钙石(Ca[C2O4]H2O)等。

具有易熔、可燃等特性。

已知的有机矿物仅有数十种。

金属矿物metallic mineral 明显的金属性,如呈金属或半金属光泽,表现为各种金属色(如铅灰,铁黑,金黄等色),不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好的矿物,它们绝大多数是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部分氧化物,如方铅矿(PbS)、磁铁矿(Fe3O4);个别的本身就是金属单质,如自然金(Au)。

少数例外,如闪锌矿(ZnS)、辰砂(HgS)、锡石(SnO2)等不具典型的金属性,但仍是金属矿物;石墨(C)虽具有明显的金属性,但不属于金属矿物。

金属矿物主要是构成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矿床的矿石矿物,一般都用以提取其成分中的金属元素。

非金属矿物nonmetallic mineral 指不具有金属或半金属光泽,无色或呈各种浅色,在0。

03毫米厚的薄片下透明或半透明,导电性和导热性差的矿物。

包括绝大部分的含氧盐矿物以及部分氧化物和卤化物矿物。

它们大多是造岩矿物,部分则是构成各种非金属、轻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矿床的矿石矿物。

其中有的本身就是矿物材料,如白云母、高岭石等;有的则用以提取其成分中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如从绿柱石(Be3Al2[Si6O18])中提取铍,从磷灰石(Ca5[PO4]3(F,Cl)中提取磷等粘土矿物clay mineral组成粘土的矿物成分可分为两种,其中赋与粘土以可塑性的那一类矿物称为粘土矿物(另一类是附属的”非粘土矿物”,如石英等)。

粘土矿物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组分。

是一些以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

除海泡石,山软木具链状结构外,其余均具层状结构,颗粒极细,一般小于0。

01毫米。

加水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可塑性。

主要包括高岭石族,伊利石族,蒙脱石族,蛭石族以及海泡石族等矿物。

主要用作陶瓷和耐火材料,并用于石油,建筑,纺织,造纸,油漆等工业。

重砂矿物placer mineral 岩石或矿石遭受风化,破坏所形成的碎削物质,以及经搬运,分选而沉积的松散的机械沉积沙粒,其中所含比重较大(一般在2。

9以上),机械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矿物,称为重砂矿物。

常见的重砂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铂、金刚石、磁铁矿、钛铁矿、铬铁矿、尖晶石、刚玉、金红石、锡石、铌钽铁矿、锆石、独居石、黑钨矿、白钨矿等。

很多重砂矿物具有经济价值,如果其富集程度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成为砂矿床。

重砂矿物的组合与原生岩石的种类有关,例如自然铂、锇铱矿、铬铁矿、橄榄石、磁铁矿的组合与超基性岩有关。

利用重砂矿物及其组合,可以推测砂矿中某种有用矿物存在的可能性,并可对原岩类型的确定和寻找原生矿床提供线索。

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 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橄榄岩中的橄榄石,花岗岩中的石英、长石,热液成矿过程中所形成的方铅矿等,均是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矿物,如橄榄石经热液蚀变而形成的蛇纹石,正长石经风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岭石、方铅矿经氧化而形成的铅矾,铅矾进一步与含碳酸的水溶液反应而形成的白铅矿等,均是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在化学成分上与原生矿物间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次生矿物一般不包括变质所用所形成的新矿物。

此外,有人将热液蚀变形成的矿物专门称为蚀变矿物以区别于表生成因的次生矿物。

表生矿物hypergene mineral,supergene mineral 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围内,由于水、大气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矿物。

主要包括湖海中的沉积矿物,如石盐、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矿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破坏而转变形成的部分次生矿物,如褐铁矿、高岭石、铅矾等。

共生矿物paragenetic mineral 同一成因、同一成矿期(或成矿阶段)中所形成的,出现在一起的不同种矿物。

如在花岗岩中,有岩浆作用期所形成的共生矿物长石和石英;在热液矿床中,有热液作用期所形成的共生矿物方铅矿和闪锌矿等。

矿物共生组合paragenetic association of minerals 反映一定成因的一些共生矿物的组合。

如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中,金刚石、橄榄石、金云母、铬透辉石及少量镁铬铁矿和美铝榴石的组合即为矿物共生组合。

一定的矿物共生组合的出现,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一定地质作用中的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组分浓度、pH值、Eh值等)。

因此,研究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可以预测某些地质环境中可能找到的有用矿物,以指导找矿;还有助于阐明成矿规律、确定矿石类型、推断矿床成因以及研究和鉴别矿物。

伴生矿物associated mineral 自然界共同出现于同一空间范围内的不同种矿物。

伴生矿物只考虑空间上在一起,而不管彼此间在形成时间上和成因上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标型特征typomorphic characteristic 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某种矿物,在晶形、双晶类型、某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所含微量元素等方面或其中的一个方面,表现出特有的特征,因而可以作为成因上的标志者,这种特征称为矿物的标型特征;具有标型特征的矿物则称为标型矿物。

例如锆石,产于酸性火成岩中的,常呈无色透明,或呈淡黄、黄色,柱面发育,呈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的聚形而具柱状习性;产于硷性岩中的,则常呈黄褐、黑褐色,柱面不发育或却失,呈四方双锥晶形而具粒状习性。

标型矿物typomorphic mineral指具有标型特征的矿物。

也有人将只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因而能够指示成因的矿物,例如只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蓝闪石等,也称为标型矿物。

晶簇druse 由生长在岩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单晶体所组成的簇状集合体。

它们一端固着于共同的基底上,另一端自由发育而具有良好的晶形。

晶簇可以由单一的同种矿物的晶体组成,也可由几种不同的矿物的晶体组成。

常见的如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等。

工业上利用的压电水晶、冰洲石等矿物原料常呈晶簇产出。

透明度transparency 物体容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在矿物学中,一般以1厘米厚的矿物的透光程度为准,将矿物的透明度分为三级:(1)透明:隔着矿物可见另一侧物体的清晰轮廓,如水晶等;(2)半透明:隔着矿物仅能见另一侧物体的模糊阴影,如闪锌矿等:(3)不透明:隔着矿物完全不能见到另一侧物体的任何形象,如磁铁矿等。

在岩矿鉴定工作中,通常根据矿物在薄片(约0。

03毫米厚)下能否透光而将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和不透明矿物两类。

许多在标本上不透明的矿物在薄片下却表现透明而属于透明矿物之列,如辉石、角闪石等。

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矿物,属于光性矿物学研究的范围;金属矿物基本上都是不透明矿物,属于矿相学研究的范围。

光泽luster 矿物表面对可见光反射的能力。

矿物光泽的强弱取决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其中反射率又是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函数。

反射率越大,矿物的光泽就越强。

在矿物学中,将光泽的强度由强而弱分为以下四级,他们的名称及相应的反射率R的范围如下:(1)金属光泽,R>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