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李白的《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
这首诗想象奇特,笔意纵横,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创作特点。
诵读时,一方面要感受杂言古体诗的参差错落之美,另一方面要想象作者笔下蜀道的雄奇险峻,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蜀道难》创新之处,准确诵读同题诗作,我们拟采用项目学习方式。
希望通过横向的同题乐府的比较和纵向的同期诗作心境的挖掘,帮助学生实现文本深度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乐府知识,学习4首《蜀道难》,梳理内容,鉴赏每首诗歌不同的表现手法;
2.探究李白的《蜀道难》创新之处;
3.学习李白同期创作的诗作《送友人入蜀》《剑阁赋》,进一步探究诗人同时期的心境;
4.完成古乐府的《蜀道难》朗诵脚本设计和举办朗诵会。
【任务情境】
为配合“蜀道申遗”项目,学校将要举办《蜀道难》古题乐府诗推介和朗诵会。
【核心任务】
探究李白《蜀道难》创新之处并形成文字,完成古乐府的《蜀道难》朗诵脚本设计和举办朗诵会。
【资源篇目】
南朝.萧纲《蜀道难》、南北朝阴铿《蜀道难》、唐.张文琮《蜀道难》、唐.李白《送友人入蜀》《剑阁赋》
任务一:了解乐府诗体:
小组合作,图书馆查阅资料
活动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什么是乐府诗及其特点。
活动二:查阅相关资料,说说古乐府和新乐府的区别。
活动三:根据你查阅到的资料,说说乐府诗发展过程。
任务二:探究李白《蜀道难》创新之处
以及同期作品心境
活动一:梳理、鉴赏每首《蜀道难》并交流学习体会。
1.自主阅读4首同题《蜀道难》,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赏析。
2.试赏析四首古诗如何写蜀道之难的。
3.交流学习体会,说说你的独到发现。
活动二:探究李白的《蜀道难》和其他同题《蜀道难》独特之处。
1.李白《蜀道难》在外在形式、内容、结构、修辞、音韵变化、情感起伏、节奏等方面与其他同题诗作不同,试就其中2-3点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古题乐府音韵变化和情感起伏关系巨大,根据你掌握的音韵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李白在这首诗中从哪些方面表现浪漫主义情怀的?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方面。
4.小组内形成成果并交流。
附成果评价表:
活动三:探究李白同时期作品,体会其心境。
1.查阅背景资料,阅读《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梳理行文思路。
2.两首诗作如何写蜀道之难的?
3.《送友人入蜀》最后两句诗人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议论,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心境?《剑阁赋》中诗人极力夸张剑阁的高峻险恶恐怖,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心境?
4.结合背景,探微同时期心境。
交流后明确:三首诗作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蜀道难》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写了秦蜀道路上壮丽雄起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诗中的描绘,既是蜀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向。
诗中的感叹既有山川险阻之叹,又有人生坎坷、功业难成的感慨。
在《送友人入蜀》中,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篇《剑阁赋》以环境的凄清恐怖、惊心动魄来烘托氛围,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
诗人融情于景,以环境的凄清峥嵘来暗示自己心情郁结。
三首诗作内容、句式都有相似之处,是同一时期先后之作。
因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的李白抒发的都是功名难求的抑郁之情。
任务三:完成《蜀道难》朗诵脚本
的设计及朗诵展示
活动一:查阅资料,了解古代诗歌平水韵知识
活动二:以李白《蜀道难》为例,说说古乐府朗诵注意事项
交流后明确:(1)首先要注意音韵。
古人往往情随韵转,不同的音韵表达的情感往往不同。
例如,诗人一开始押“先”韵到最后押“麻”韵,就是诗人情感由“低回缠绵”到“奔放激越”的体现。
(2)注意“三平/仄尾”。
“三平/仄尾”是指超过三个以上相连的“平声”或“仄声”,它是古体诗的最基本特征,是诗人情感强调之处。
如“尚不得过”就是四个仄声连用起到强调的作用。
(3)遵循“平低仄高平长仄短”的朗读原则。
在声调上,平声要读得低沉,节奏要拉长;仄声要读得短促,音调上扬。
(4)了解押韵规律
一般遵循“135不论,246分明”的押韵规律,即奇句尾字不押,偶句尾字要押。
但“135”句在换韵时需要押韵。
如“剑阁峥嵘而崔嵬”的“嵬”作为另一段的首句也和后面的偶句押了“佳”韵。
(5)根据押韵需要,读音有变化。
根据古音“平声押平声”的规律,“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叹”要读“tān”,这样就和前面的“盘”“峦”韵脚一致了。
又如“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嗟”要读成“jiā”,为的就是和“麻”“家”押“麻”韵。
活动三:选择一首《蜀道难》诵读,反复揣摩诗歌情感并根据古体诗歌押韵知识,设计朗诵脚本,并说明理由。
1.(1)根据音韵知识,选择另外一首与李白《蜀道难》比较音韵有无变化。
完成下表:
(2)说说李白《蜀道难》音韵变化与情感关系。
提示:韵母为“a、an、ang、en”等的韵脚字,发音比较响亮,这类韵脚可传达欢乐、激昂或温和、轻松的感情。
韵母为“i、u、e、ei、ie” 等的韵脚字,发音比较细微,可表达深沉、婉转、哀伤、悲愤的感情。
韵母为“ong、eng”等的韵
脚字,发音时共鸣声响,可表达庄重、雄壮的感情。
入声韵,可表达痛苦、坚韧、压抑、决绝、感慨、惊讶、愤懑等情绪。
完成下表:
2.选择其中一首《蜀道难》设计朗读脚本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附朗读脚本设计成果评价表:
活动四:小组制作朗诵视频并配上合适的乐曲和图片。
朗诵时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打分评价,选出最佳朗诵者,由该生朗诵(或考虑效果两人或几人集体朗诵亦可),其余同学分工合作,完成诵读视频。
活动五:班级同学按照评分表格给诵读视频打分。
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项目学习应该遵循四有原则,即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有用的学习实践、有序的学习章法以及有见的学习成果。
同题乐府项目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乐府诗的前世和今生,尤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让学生深度理解李白的《蜀道难》独到的创新,在朗读脚本设计中更能体会到李白的《蜀道难》音韵和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有序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恰当的学习方法,保证了学习内容的扎实推进,最后形成的学习成果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晶。
同题乐府项目学习注重目标、学习、评价的一体化设计,并且“以始为终”,因此多采用融入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学生“学得如何”可以通过量表来测评。
语文项目学习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而这样的变革,也将引领教师更好地树立语文课程意识,提升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力、设计力和评价力,激发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热情,养成专业对话和个体反思的习惯,真正成为反思性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