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山东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例
山东技师学院胡克晓山东技师学院张美吉
摘要:在国家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我院实际,分析技工院校开展“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实训平台等方面的问题,并围绕这些矛盾问题提出技工院校“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

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

这深刻阐述了创新创业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重大意义,为深入推进创业创新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标准。

在技工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一方面能够应对大中专院校扩招带来的优质生源竞争压力,也是为了缓解人才供需矛盾,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的新途径。

一、技工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从高校、大中专院校到技工院校都得到了足够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健全,课程建设、教材规划、师资配备、实践平台等不断完善合理,“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但由于“双创”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特别是技工院校受制于培养专业应用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束缚,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方面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有偏差。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坚持以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实操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将技工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之间画上等号。

人才培养理念未能从根本上摆正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间的关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
化、片面化,或是把学生毕业离校前开设几节创业理论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或是把能否高质量完成创业计划书作为评判创新创业能力的标准。

(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特别是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分散实施状态,各院系执行情况随意,标准不统一,参差不齐。

专业教材普遍适用于大中专院校,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权威、系统的教材缺乏,良莠不齐,有数量没质量。

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时间比例、考核标准等关键要素缺少规范。

多数技工院校仅面向部分好创业或难就业的专业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

有的虽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但不区分层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一部分,课程关键环节、主要步骤缺失,教育效果不佳,流于形式。

(三)师资配备不合理。

“双创”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极为严格。

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从当前情况看,技工院校教师真正从事过“双创”实践经历的太少,当然这也是所有院校目前共同的困境。

多数教师由实习就业教师兼职,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对学生创业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指导。

部分院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依靠邀请成功企业家进校开展创业讲座,选派教师到创新创业企业任职锻炼,参加“双创”培训等方式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但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四)实践平台不够多元融合。

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创新理论向创业实践迁移转化的现实途径。

当前,能够提供创业孵化器的技工院校基本没有。

结合实际开展校企合作,创办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协调,矛盾困难多,特别是技工院校创业实践平台少、路子窄。

加之对创业实践应当设立哪些环节、有哪些步骤、时间如何设置等缺乏有效规范,导致学生往往初次创业体验失败,影响了创业信心和激情。

二、科学构建技工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路径
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应依据学生专业类别、学生特点、当地政府及企业实际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师资力量、拓展教学实践平台、完善教学保障机制,能够有效推动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

(一)准确把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科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摆脱以提高就业率为目的和以纯粹创业为标准的片面认识。

深刻认清学生创业经验不足、能力不足、缺乏资金的先天劣势,从长远出发把技工院校“双创”教育培养放在创新精神的培养上,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上,坚持创业素质养成为主,就业为辅。

(二)建设与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要符合技工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遵循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区分专业类别和学生层次,系统搭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双创”课程体系。

对有一定创业意向的学生及具有一定创业发展潜力的专业,进一步开设以情景模拟、校内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双创”课程,激发创业思维,深入培养创业能力。

对有创业想法并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和与创业联系紧密的专业,如汽车专业,持续组织校内实训和校外创业孵化,搭建实训与实践的桥梁,转化为学生创业的实际行动。

在此基础上,与汽车维修第二课堂结合起来,课程与创业社团、创业大赛、兴趣小组等辅助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完善课程体系。

(三)打造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
针对技工院校现有师资力量结构不均现状,着力打造专职教师、外聘兼职教师于一体的“双创”教学团队。

聘请业内“双创”领域专家作为本校学科带头人,进而成立“双创”专业教研室。

校内专职教师建设要着眼长远,增加教师培训、进修、赴企实践等培养路径。

校外兼职教师结合专业实际,聘请技术专家、企业家及“双创”教育专家等多类型、多层次兼职教师,以兼职教师带动本校专职教师能力发展,确保每个专业拥有一到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

(四)用实用好实践实训平台
实践实训是技工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最大的优势也是“双创”教育区别于其他专业教育最大的特点。

用实用好实践实训平台,可有效避免处于起步创业阶段的学生刚“扬帆”就“触礁”。

以汽车专业为例,综合利用学校土地、税收等政策优势在学校内部建设汽车产业园,其配置与专业汽车4S店完全一致。

相关岗位设全,统筹安排好各岗位实训时间、内容、方法和标准要求,切实使学生了解
相关岗位、熟悉本职岗位、掌握核心岗位工作方法、内容、流程等基本内容,为校外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管理保障机制
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政府、企业共同支持,共同施策。

技工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应尽可能的帮助学生为项目立项及项目的后续跟进。

同时,要积极协调政府、企业。

政府要发挥在创业孵化环节的导向作用,简化审批流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相关企业为学生提供平台。

企业要利用自身成熟管理经验,提供给学生学习实践平台,积极与院校结成创业对子,依托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理念拓展企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术与产业高度融合。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技工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JXY40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