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卷积累与运用一、读拼音,写字词。

(6分)2023年暑假,我们穿过kēng kēng wā wā()的小泥路,走过一片片zhuāng jia()地,路过一片片pú táo()园,终于来到了宽kuò()的大dī()。

我qīpàn()已久的观潮日终于到来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

(1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薄.雾(báo)震.动(zhèn)霸占.(zhàn)B.屹.立(yì)霎.时(shà)稻穗.(shuì)C.顿.时(dùn)闪烁.(shuò)跳跃.(yuè)D.归巢.(cáo)芦苇.(wěi)坠.落(zhuì)2.最能准确描述下面场面的一个词语是()A.低声细语B.锣鼓喧天C.窃窃私语D.鸦雀无声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遭遇特大暴雨时,她依然非常,有序撤离群众。

(2)台风卡努势如破竹,一路向北,打破了大自然的。

(3)广阔的草原上忽然想起了阵阵马的嘶鸣声。

A.镇静平静静寂B.镇定安静寂静C.镇静安静寂静D.镇定平静静寂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C.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潮》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绘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B.《走月亮》一文以“走”为线索,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C.《秋晚的江上》一文中,诗人向我们描绘了秋天清晨时美妙的江景。

D.《繁星》一文中,时间在变,地点在变,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不变。

三、词句段运用。

1.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11分)A()耳欲聋B()彻云霄C人()鼎()D()雀无声E低声()语F()无声()(1)选词填空。

①一到节假日,大街上便车水马龙,()。

②杭州亚运会开幕了,体育场内()。

(2)我发现上面①②组的词语都和有关,第①组词语形容,第②组词语形容。

(3)仿照例子,展开想象,把由词语想象的画面写出来。

示例:词语:F :老师一进教室,课堂里立刻安静了下来。

词语::2.从下面的图片中任选一种事物,用上两三个给出的词语,写几句话描绘它。

(3分)霎时忽然转眼间一刹那不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6分)1.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

灰白色的布满河床。

2.王维是诗人、画家、音乐家。

他在《鹿柴》中以音乐家对声音的敏锐,捕捉到空谷人语,写下“,”,又以画家对光线的敏感,刻画出“,”这种斜阳返照的景象,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寂静清幽,十分耐人寻味。

阅读与欣赏五、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15分)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语文要素】选文主要从声音和样子两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读到“齐头并进”时,我能想象此时浪潮,读到“山崩地裂”时,我能想象此时浪潮,从整个画面中,我能体会到大潮的特点。

2.我能想象江面的变化。

3.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潮来时人们怎样的心情?(2分)4.【语文要素】读着下面的词语,我会想到生活中的画面,选取一两个词语写一写。

宽阔笼罩人山人海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六、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14分)珍珠泉吴然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

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

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

石板小路的尽头,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周围镶(xiānɡ)嵌(qiàn)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

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jué)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蕨草宽大的叶片,有的能拂到水面,花儿们却只是静静地投下自己的影子。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不用说我是多么喜欢珍珠泉了。

我很想知道,它哪来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断流的时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hé)的时候,它还是不停地冒着水泡。

难道是有许多快乐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儿吗?他们一定玩得很高兴吧?每次,挑着阿爸给我做的水桶,来到珍珠泉边,我都这么想。

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为去追一只小鸟,或者忙着扯路旁的一朵小花。

(选自《和花朵说悄悄话》,有删改)1.人们之所以给这眼清泉取名为“珍珠泉”,是因为()A.泉底有许多美丽的珍珠。

B.潭底冒出的水泡似珍珠。

C.泉水清澈得可以看见珍珠。

D.泉水像珍珠一样宝贵。

2.阅读下面的语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3.【语文要素】读到“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为去追一只小鸟,或者忙着扯路旁的一朵小花。

”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4.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与生活七、实践运用(5分)学习了《观潮》后,班上同学们展开了如下讨论,请你积极参与。

贝贝:学了《观潮》之后,我更喜欢大自然的美景了,你喜欢大自然的哪些美景呢?京京:我喜欢(1)。

贝贝: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是现在有很多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比如(2)。

我们要想一些好的方法来保护环境,比如在生活中可以(3),还可以(4)。

京京:你的两个建议都很好。

我们还可以号召同学们制作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号召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贝贝:真棒!我觉得这份手抄报的宣传语就叫“(5)”吧!你觉得好不好?京京:我觉得挺好的,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八、习作(30分)你的家乡一定有好玩的地方,迷人的自然风光,如玉的高山、浪漫的沙滩、宽敞明亮的书城……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向别人推荐这个地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写清楚推荐的理由,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坑坑洼洼庄稼葡萄阔堤期盼二、1.C 2.B 3.D 4.D 5.C三、1.震响声沸鸦私悄息海鼓洋洋(1)①人声鼎沸②鸦雀无声(2)声音声音大声音小没有声音(3) B 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观众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2.示例:午后,天空忽然乌云密布,转眼间倾盆大雨伴随而来。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又渐渐恢复了原样。

四、1. 月光鹅卵石 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五、1.奔腾而来发出巨大的响声汹涌澎湃2.出现了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3.可以体会到人们观潮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4.示例:在宽阔的马路上,人山人海的,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位街头艺人在表演。

六、1.B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扑哧一笑”形象写出了水泡们消失前的形态,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水泡的调皮可爱,充满了画面感。

3.示例: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这时路边的小花吸引了我。

我低下身子想摘一朵带回去,却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

我急着想去追它,身子一晃,桶里的水像珍珠一样泼洒出来,洒落在石板小路上……就这样,我一路惊呼、一路泼洒,将清凉的泉水挑回了家。

4.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示例:(1)杭州西湖(2)随处乱扔垃圾(3)少用、不用、不乱扔塑料袋(4)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5)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