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

屠呦呦得诺贝尔奖各方观点
积极性评价
屠呦呦、: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贺辞: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屠呦呦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是党和政府关心中医药、重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发展取得的结果;是举国体制、针对中医药工作全国一盘棋取得的胜利,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群体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医药为人类做出的新的贡献。

全国妇联:
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争议(集体还是个人)
其他观点:
有人公开表态说,“这个奖不是我报的,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

我不赞成她一个人得奖,我赞成国家科委批准的发明单位都应该得奖”。

甚至有人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诺奖委员会:但是,诺奖是不按某些中国人所认同的“程序正
确”来办事的,也不是按照地位高低、论资排辈来分果果的。

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如此说,“我们是把将奖项颁给受传统医学选出新药的研究者”。

在拉斯克奖颁奖期间陪同屠呦呦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认为,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科学》杂志的网络报道称,“拉斯克奖重新点燃了一个争议:是否应该把研发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府的一个大规模项目的成果——归功于一个人。


科学延伸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的刘兵教授看来,这次诺奖的成就反倒可能成为对中医发展的又一次致命打击:若是把诺奖作为中医药领域的强心剂,只会导致中医的发展被一元论价值下作为“唯一真理”的西医所收编。

当然,像一些讨论诸如屠呦呦这样在几十年前特殊环境下的研究成果获奖;以及为什么近些年来科研经费投入巨增,以获奖为目标的规划性研究更多,但却反而没有得奖等涉及科研体制等问题,也是颇有意义的。

另一个连带并且相关的问题是:屠呦呦获得诺奖这一事件就能真的代表中国科学研究已经整体性地进入国际前列了吗?。

相关主题